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
• 保护易感者:对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疾病或有多种基础疾 病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在需要的情况 下可实施 特异性预防保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用药等。医务人 员也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35
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
• 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 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积极实施医疗救治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
• 2015年10月26日,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约克市一家医院接受心脏外 科手术病人,术中使用了变温水 箱,发现至少8人发生感染,4人 死亡。
• 变温水箱利用水通过一个升温和 冷却毛毯的闭合环路来调节温度。 尽管水并不与病人直接接触,但 被污染的水很可能进入装置的其 他部分,进而通过装置的排气孔 经空气传播给病人。
•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应进行消毒。
2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消毒方法
•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 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 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 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范》 • -规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及组织管理 • -对医院感染暴发处置的具体步骤、流程未作明确
要求 • 2016年卫健委《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4
医院感染的定义
•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 感染。
20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 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 胞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21
隔离
• 定义:采用各种方法、 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 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 的技术措施。
36
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 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 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戴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 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应戴手套。 • 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
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手卫生。
26
血液、体液隔离
• 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 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 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 记的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23
标准预防措施
• 具体要求: • 一、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的操作,要戴手套。 • 二、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行
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 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 三、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消毒处理; • 四、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针头不可 回套针帽。
小结
• 目的:
• 规范:发现、界定、处置暴发的步骤、流程; • 降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
• 原则:边调查、边控制、快速反应、适当处置 • 快:敏锐的院感暴发的嗅觉 • 准:准确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查找可能的传染源、 险因素
• 狠:确认暴发原因,立即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
1
目录
一、感染暴发定义 二、感染暴发典型案例 三、预防手术部感染措施 四、感染暴发上报处理流程
2
目录
一、感染暴发定义 二、感染暴发典型案例 三、预防手术部感染措施 四、感染暴发上报处理流程
3
背景
• 医院感染暴发危害大 • 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 认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 2009年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
• 原则=“标准预防”和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22
标准预防
•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 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 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 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 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微粒隔离。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7
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 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金水区卫健委),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名词、术语》
5
定义
•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的或其科室的患 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 疑有共同感染源的医院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 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 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键委。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8
39
• 手术人员有必要调换位置时,应稍离开手术台, 背对背地进行交换,并注意不得污染手臂及无菌 区域。
• 凡已打开,放在无菌台上的备用物品,不论使用 与否,均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里,必须重新灭菌 后才能使用。
18
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 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 或缝合线固定,仅暴露手术切口,最好使用手术 薄膜或切口保护器,保护切口。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
时先清洁,后采用75%酒精擦拭。袖带遇污染:清洗—500mg/L含 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存放备用。
31
突发性感染事件处理要点
• 隔离 • 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 消毒 • 暴露后药物治疗 • 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与管理体系
32
目录
一、感染暴发定义 二、感染暴发典型案例 三、预防手术部感染措施 四、感染暴发上报处理流程
33
• 面对突发性感染性事件尤其是病原体未明的疾病, 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控制、预防和治疗措施是 将风险与危害降到最低的方式。
• 对知之甚少的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要格外周全, 切不可低估其危害,切不可低估的控制过程中将 遇到预料之外的困难。
16
无菌操作
• 穿刺 • 外科手消毒及原则 • 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无接触式) • 建立无菌手术台 • 患者手术野皮肤(粘膜)的消毒原则
17
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 手术进行中,所有工作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洗手护士不得从术者背后传递器材;巡 回护士不可用手越过无菌台传递物品,倒生理盐 水;手术器械的放置不能超过无菌台面。
24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等的传播,按要 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 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必须 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本应醒目注明, 已引起重视。
25
血液、体液隔离
• 1、感染患者安排在感染手术间。 • 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名词、术语》
7
目录
一、感染暴发定义 二、感染暴发典型案例 三、预防手术部感染措施 四、感染暴发上报处理流程
8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案例1---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 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 白内障手术。 结果10名 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 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34
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
• 控制传染源
积极救治感染患者,对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对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陪护、探视人员等进 行医学观察,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或无新发感染病例出现为止。
•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切断其传播 途径。停止使用可疑污染的物品,或经严格消毒与灭菌处理 及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 手术中用过的器材要及时擦净血迹,以减少细菌 污染及增殖。接触过肿瘤及胃腸腔的刀剪等器械, 应视为已遭污染,必须与其他器械分开,单独放 置和处理。
19
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 手术开始后通向室外的正门不再开启。手术间的 人员应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参观手术人员要与手 术区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 给手术者擦汗时,术者的头部应转向侧面并用湿 毛巾擦拭;手术间内不得做与本次手术无关的任 何活动,如叠敷料等。
• 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 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 毒剂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