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铝合金模板工艺技术标准(试行)1、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现浇混凝土工程所用的以下一般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不适用于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铝合金建筑型材》GB/《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GB/T3190《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铝合金压铸件》GB/T13821、15114《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JGJ/T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铝合金模板技术规范》DBJ 15-96-2013广东省标准3、术语和定义面板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包括拼装的板和加肋的板。
支撑梁用于连接面板和支顶的构件。
连接件面板与支顶的连接、面板自身的拼接、加固体系自身的连接和其中二者相互连接所用的零配件。
包括插销、锲片、螺栓、背楞、垫片、对拉螺杆等。
模板系统由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组成的体系。
4、基本规定铝模板系统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计算方法,并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计算。
铝模板系统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设计。
铝模板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铝模板应拼缝严密,装拆灵活,搬运方便。
组成和要求铝模板系统由铝模板和配件两大部分组成。
1 铝模板包括平面(墙身及楼面,梁)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连接角模等通用模板。
2 配件的连接包括子弹形销子、鍥片、紧固螺栓、对拉螺栓等;配件的支承件包括钢背楞、单支顶、斜撑等。
标准构件标准构件是每个工程都能通用的构件,一般工程中标准构件的通用率为80%左右。
铝模板按使用位置可分为:墙身铝模板、结构柱铝模板、楼面铝模板、结构梁铝模板和其它标准构件,考虑施工和力学计算等因素,四种板的标准尺寸各有不同。
铝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通用模板的宽度模数以50mm进级;由于采用剪力墙、梁、楼板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模板长度根据楼层高度变化。
表铝模板标准件规格5 模板的材料及加工组成铝合金模板的各类材料,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铝合金模板系统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制作前应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照复查其出厂材质证明,对有疑问或无出厂材质证明的型材,应按国家有关现行检验标准进行复检,并填写检验记录。
表组成铝合金模板系统构件的材料品种和规格为了方便识别模板位置及功能,特制定专用模板代号及规格,方便现场安装工人取用。
铝模板的规格符合表的要求。
表铝合金系统构件规格(mm)连接件应符合配套使用、装拆方便、操作安全的要求、连接件的规格应符合表。
连接件规格(mm)支承件均应设计成工具式,其规格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铝合金模板紧固及支承件规格铝合金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铝合金模板制作允许偏差铝合金模板的U型材及其它铝型材制作应采用专用设备冷轧冲压整体成型的生产工艺,沿槽板纵向两侧的凸棱倾角,应严格按标准图尺寸控制。
铝合金模板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钢配件的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当采用手工电弧焊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的规定,焊缝外形应光滑、均匀,不得有漏焊、焊穿、裂纹等缺陷;并不应产生咬肉、夹渣、气孔等缺陷。
6 模板工程的设计一般规定模板工程施工前,应根据结构施工图,施工总平面及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现场条件,编制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列入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项目结构、建筑、机电等图纸,绘制模板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平面图及各部位剖面图纸。
2 根据模板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平面图,绘制配板设计图、连接件和支承系统布置图、细部结构和异型模板详图及特殊部位详图。
3 根据结构构造型式和施工条件确定模板荷载,对模板和支承系统做力学验算。
4 编制铝模板与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
5 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特殊部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安全措施。
6 制定铝模板及配件的周转使用方式与计划。
7 编写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为加快铝合金模板的周转使用,宜选取下列措施:1 分层分段流水作业。
2 先剪力墙,后梁,再楼板的施工顺序。
3 充分利用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支承上部模板结构。
刚度及强度验算铝合金模板承受的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组成铝合金模板系统的铝模板、钢背楞和单支顶柱应采用组合荷载验算其刚度,其容许挠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铝模板及构配件的容许变形值(mm)钢背楞所用矩形钢管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有关规定取用;强度设计值不应提高。
当验算模板及支承系统在自重与风荷载作用下抗倾覆的稳定性时,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
风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取用。
配板设计配板时,宜选用标准模板为主板,其他规格的模板作补充。
1墙身模板的布置设计从墙的阴角开始,第一个构件是内转角(C),再用400mm等宽度的标准构件两边逐个排放,直到中间一个非标构件。
2 结构柱模板的布置方法及规则与墙身模板基本相同。
3 楼面模板的布置设计从楼面四周转角开始,四个角采用标准的楼面转角模板(S400),其它用标准楼面转角两边从大至小逐个布置,中间一件可能是非标构件。
楼面转角设计完成后开始布置楼面板,楼面板也是从两边和顶端用400mm等标准楼面构件逐个布置设计。
两排楼面板之间用龙骨做支撑,所有支撑系统两个方向的间距都不能大于1200mm。
4 结构梁模板的布置方法同楼面一样,从转角开始用标准构件排放,两块梁底模板之间用梁底支撑托起,根据力学计算要求,梁底支撑的间距因梁本身的大小而定,但原则上不能超过1200mm。
铝模板的配板,应根据配模面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支撑形式而确定。
绘制配板图时,应标出模板的位置、规格型号。
标绘出单元分界线。
有特殊构造时,应加以标明并出详细加工图。
预埋件和预留孔的位置,应在配板图上标明,并注明其固定方法。
铝模板的配板,应根据配模面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支撑形式而决定。
为设置对拉螺栓或其他拉筋,根据所需位置采用电钻钻孔。
柱、梁、墙、板的各种模板面的交接部分,应采用连接简便,结构牢固的专用模板。
尺寸误差修正: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模板温度变形、接缝不平对模板整体尺寸的影响,模板设计时,所有标准构件尺寸公差控制在~0 mm,每一组墙、柱、梁、板累计公差不小于5mm。
进场安装时负公差导致的间隙,采用6mm,4mm铝板填充,使用几层后根据情况再作取消。
支承系统的设计模板的支承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
钢背楞的配置方向应与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其间距应按荷载数值和模板的力学性能计算确定。
钢背楞悬挑部分的端部分的挠度应与跨中挠度大致相等,悬挑长度不宜大于50mm。
对于断面较大的柱、梁,应用对拉螺栓加钢背楞。
模板端缝齐平布置时,一般每块模板应有两个支承点。
错开布置时,其间距可不受端缝位置的限制。
当模板底的净高不大于米时,可以使用不加水平连杆的单支顶作为支承。
单支顶采用内外管设计,外管采用Φ60×的钢管,内管采用Φ48×的钢管。
7 模板工程的施工施工准备铝合金模板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有关施工操作及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
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或控制线。
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的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
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采用预组装模板施工时,模板的预组装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过的场地上进行。
组装完毕后应予编号,并按表的组装质量标准逐块检验后进行试拼装,试拼装完后应进行复查,并检查配件的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和装车。
平行叠放时应稳当妥贴,避免碰撞,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
立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并保证稳定,平装运输时,应整堆捆紧,防止摇晃摩擦。
模板安装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 应检查楼面的平整度,尤其是剪力墙、柱子定位处的平整度,必须控制在5mm以内,超过的部分必须采用打凿的方式进行处理。
竖向模板的安装底面应平整坚实,清理干净,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2 竖向模板应按施工设计要求预埋支承锚固件,防止发生偏位。
3 在剪力墙端部沿高度方向每隔1000mm设置1根直径8mm、宽度与剪力墙截面尺寸一致的定位水平钢筋焊接挡条,以此来控制保护层以及截面尺寸。
4 模板在安装之前,应涂刷脱模剂,且脱模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涂刷,严禁超刷或漏刷;严禁在模板表面涂刷废机油。
5 模板在安装之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在楼面铝模上预留测量放线口、混凝土泵管孔等,为后续施工提供便捷。
6 根据施工需要,铝模安装时可按照深化设计图纸,在楼板上面预留向上传递的铝模洞口。
若标准层有可供传递的位置,则不需要设置传递洞口。
传递洞口严禁预留在卫生间、厨房、阳台、露台等有水部位,以防止渗漏风险。
7 混凝土竖向泵管须逐层采用钢架牢固固定在下层楼面上,施工层泵管禁止接触铝模板。
8 混凝土布料机底座禁止直接置于铝模板上,必须通过钢架固定在下面3层楼面上,布料机支架禁止接触。
安装铝模板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墙(柱)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墙(柱)铝模板安装—→梁(楼板)铝模板安装—→校正加固—→梁(楼板)钢筋绑扎—→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模板拆除—→模板倒运、进入下一层铝模板的施工。
现场安装组合铝模板时,应遵定下列规定:1 按配板图与施工说明顺序拼装,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2 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并有足够的受压面积,支撑件应着力于钢背楞。
3 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4 基础模板必须支拉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垫木,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5 墙和柱子模板的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垫平,在墙柱上继续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承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