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广播影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广播影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广播影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我省广播影视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在回顾总结“十一五”我省广播影视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五年我省广播影视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实施的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全省广播影视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广播影视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与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广播影视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1.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强化新闻立台,把握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广播影视的制播能力进一步提升。

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2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台66座,网络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分别为109套和115套;全省制作— 1 —广播和电视节目分别达到44万小时和14.9万小时,较“十五”末期分别增加0.76万小时和2.43万小时,全省广播和电视年播出能力分别达到69.5万小时和70万小时,较“十五”末期分别增加了5.75万小时和10.66万小时;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办有对农栏目总数超过560档。

2.安全播出巩固加强。

初步构建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指挥于一体的安全播出监管体系。

加强技术装备,提高监控手段,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工作机制建设。

全省杭州、丽水等7个市建立了广电监测机构,加强了防范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及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等方面的能力,顺利完成重大节会保障期和敏感时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任务,连续9年实现安全播出“平安年”的工作目标。

3.广电惠民深入推进。

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广电低保、“彩虹行动”、对农节目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广电惠民服务工程建设,初步建立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到2010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21.45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7.72万公里,基本联通所有市县、乡镇和行政村,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从五年前的95.8%和87.4%分别提高到100%和99%以上,城乡有线电视用户数1280余万户,比“十五”末期增加了380余万户。

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07.3万户,实际入户率从五年前的50%提高到90%左右,提前五年基本实现“户户通”。

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17%和99.35%,居全— 2 —国前列。

加快有线对农广播和应急广播建设,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安装各类音箱和喇叭近160万只,农户有线广播收听覆盖率从五年前的57%提高到80%以上。

“广电低保”工程让全省40万户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到有线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五年实施农村公益放映电影110万场,实现了全省农村中心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4.影视产业发展繁荣。

2010年全省广播影视经营收入达到174.5亿元,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是“十五”末期的2.8倍,列全国第四位,其中广告收入达到59.35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85倍,列全国第四位。

深化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杭州、宁波等国有影视剧制作单位完成转企改制。

民营影视机构快速发展,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实现上市。

2010年全省有影视制作机构614家,是“十五”末期的2.67倍,数量居全国第二,民营企业占90%以上。

影视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产业积聚和辐射效应明显。

全省有1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4个国家级动画产业教学研究基地,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共有影视企业382家,实现营业收入30.17亿元,形成了10多个产业链;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共有81家动漫游戏公司,动画片产量居全国各基地之首;中国国际动漫节永久落户杭州举办。

影视动画节目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10年制作电影33部,比五年前增长90%;制作电视剧43部1500集,总量居全国第二,比五年前增长79%;制作动画片4.5万分钟,排名全国第二,是五年前的5倍。

现代化影院建设步伐— 3 —加快,影院票房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全省有多厅影院86家、555个放映厅,建成时代、横店、雁荡、星光4条城市院线和11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院线,全省电影票房收入7.38亿元,是“十五”末期的5.6倍,列全国第五位。

5.数字网络加快发展。

大力推动全省有线数字电视联合发展,构建了以华数为主体全省统一的数字电视内容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全省67个市县基本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整转率达到90%以上,双向用户413.7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700万户, 其中农村达到200多万户。

制定我省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积极推动杭州开展试点工作,努力推进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

省、市级台内和大部分县级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浙江卫视开播高清电视,新建影院实现数字化放映。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发展迅速。

浙江中广传播有限公司成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进入商业运营;“新蓝网”排名和经营收入大幅提升,浙江网络电视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

全省移动、车载、楼宇电视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6.依法管理力度加大。

广播影视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广播影视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逐步理顺局台网关系,完成全省电影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划转,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播出、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逐步规范。

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 4 —同时,全省广播影视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在节目建设上,广播影视节目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在均衡发展上,全省广播影视区域和城乡发展还不很平衡,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在市场体系上,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拓展广电新业态不够,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培育;四是事业管理上,县乡基层广电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广电新媒体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改进。

二、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

广播影视既承担着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任务,又面临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期。

1.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深刻调整,要求广播影视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创新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发挥思想和文化引领的主导作用。

2.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文化产业日益振兴发展,要求广播影视必须建立既符合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

3.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业态的崛起,要求广播影视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三网融合要求,加快科技自主创新,— 5 —推进网络升级改造,拓展新兴媒体领域和市场。

4.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不断增长,要求广播影视必须提高影视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广播影视惠民为目标,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实施品牌建设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大力繁荣创作生产,加快事业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广播影视的舆论引导、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内容生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内外传播和依法管理能力,实现我省广播影视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大省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二)总体目标根据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广播影视基本实现从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农村广播影视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内容生产由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广播电视网由专用网向全功能全业务基础信息网转变、管理由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转变,使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显著— 6 —增强,广播影视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广播影视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广播影视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1.内容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制作广播和电视节目分别达到46万小时和18万小时;电视剧年产量保持在1500部集,年递增5%,电影年产量达到30部,年递增10%,纪录片年产量200部集,年递增15%。

2.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3.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推进。

全省广播电视台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实现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地面数字电视基本覆盖县以上城市(含县)以及中心镇,全省有线电视网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等加快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成效,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

4.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5年力争全省广播影视经营收入翻一番,达到350亿元左右,新增现代化影院50家以上、银幕300块、座位4万个以上,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5亿元,基本完成县级城镇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

5.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推进浙江国际影视中心、横店影视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影视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推进14个市县广电中心建设。

—7 —四、主要任务(一)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构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体系1.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坚持新闻立台,推进新闻宣传内容、形式、载体、手段和方法创新,统筹安排重大宣传报道,增强广播影视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充分发挥各级广播电视台的舆论主导作用,扩大省、市级广播视台重要频率频道的有效覆盖,强化浙江卫视、浙江之声等主频率频道的龙头竞争优势,提高广电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2.推进传播品牌建设。

继续实施广播影视品牌化战略,培育一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品牌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增强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按照“三贴近”要求,大力推进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创作生产。

继续扶持对农和少儿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扩大对农、少儿节目传输覆盖范围和播出渠道。

办好浙商特色电视频道和义乌电视台商贸频道。

3.加快发展新兴媒体。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新媒体,拓展广播影视宣传新阵地。

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广电多媒体、大平台联动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