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2篇

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2篇

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2篇Administrative reception system document
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
2、篇章2: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文档
篇章1:行政接待工作制度文档
为了加强局机关行政经费管理,规范行政接待行为,保
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接待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局机关行政接待工作实行局领导分工负责制。

(二)办公室对局机关行政接待工作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并实行事先审批制度。

二、行政接待对象
(一)来本局视察工作的市局以上领导、机关工作人员。

(二)来本局检查指导工作的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等机关领导人员。

(三)外省、市、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访人员。

(四)应邀参加县局组织的重大活动的地方来宾。

(五)局领导安排需要接待的其他人员。

三、行政接待标准
参照《关于机关公务招待的补充规定》(苏淮工商办[2019]1号)文件执行。

四、接待工作规程
(一)局领导直接组织的接待,统一由办公室根据要求安排接待事项。

(二)机关各部门组织接待时,应首先填写《接待申请单》,由本部门负责人报局领导审批,然后凭《接待申请单》到办公室开具《来客招待安排单》方可安排。

(三)招待安排由办公室按照局领导的指示联系服务单位,安排接待工作具体事项,机关有关部门视情派人协助。

(四)工作日中午安排的接待,一律实行工作餐制度,
不得饮酒。

(五)凡事先未经申请批准就组织接待或虽经批准但超
标准接待所产生的费用,无特殊情况一律由接待者个人承担。

(六)机关各部门牵头组织重大活动需要接待系统内外
人员时,要事先会同办公室研究制定接待方案,预算接待经费,报局领导审批。

一次接待开支5000元以上的,由办公室提交
局长办公会审议决定。

(七)挂靠在本局的各类社团接待工作实行自我管理,
独立核算,办公室视情给予协助。

篇章2: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第一条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
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比照《xx省行
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县属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
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制度。

县属其它机关、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
规定的行为有权投诉、检举、控告。

县监察机关负责投诉、检举、控告的受理、查办、转办、交办等工作。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人
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情节较轻的,限期整改,对分管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取消本地、本部门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告诫,并可责令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果的,对该部门、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分管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并可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告诫或诫勉:(一)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并采
取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的;
(二)不按规定承诺本部门、本乡镇办理事项时限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首问负责事项登记制度的;
(四)服务窗口无人值班的;
(五)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的;
(六)不按规定编制并公布机关办理事项流程时限表的;
(七)对重大或紧急事项,不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并
妥善处置的;
(八)牵头部门不履行牵头职责,或配合部门不配合牵
头部门工作造成工作延误的;
(九)本地、本部门多次出现超时办结现象的;
(十)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控告不
及时处理的;
(十一)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
形的。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县级部门和乡镇的
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情节较轻的,责令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可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该机构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告诫或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并可责令机构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或予以告诫;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后
果的,对该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降职,并可对机构负责人予以诫勉或免职:(一)超过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结的;
(二)公务时间擅自离岗的;
(三)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四)不按规定登记首问负责事项的;
(五)不按规定接待、指导、引导、协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有关事项的;
(六)对把握不准或特别重大和紧急的事项,应当及时请示报告而不及时请示报告的;
(七)应当当场办结而不当场办结的;
(八)不一次性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的;
(九)其他违反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规定情形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一)主动赔礼道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谅解的;
(二)有效阻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的;
(四)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情形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县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监察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县监察机关依法提出的监察建议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情形的。

第八条追究乡镇人民政府xx县级部门的行政责任,由县人民政府或县监察机关实施;追究机关和乡镇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由任免机关或县监察机关实施。

追究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免机关实施。

第九条责任追究调查审结应当在15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0日。

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实名投诉人、检举人或控告人。

第十条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和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

第十一条本制度所称告诫是指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但不够纪律处分的人员,以书面形式进行批评教育的问责方式。

第十二条其他违反行政效能规定,构成行政过错的行为,依照《xx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处理。

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行为,构成违纪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县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