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尚小学2018-2019年一年级小学科学课教学规范
一、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激发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七个方面。
从提出的七个方面来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改变教材观,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不是随意处理教材,而是要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要深入领会和理解教材。
以体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其次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是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也是手段,同样也是现行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为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必须实施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2、探究即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式。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课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就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法就不能简单的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
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的、充分的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这是科学课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习最大的不同
二、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提出问题)时,尤其是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对某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预测和假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先作好行动计划,即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及应注意的措施。
4、要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的方法。
5、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急于强加给学生。
6、要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到生活中。
8、学会用事实说话,通过做实验来证明。
9、学会总结所学知识通过知识树表现出来。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