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综合一、填空(20分):1、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蔡羽,《觅灯因话》的作者是邵景詹。
3、“二拍”的作者是凌濛初,“三言”是指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4、瞿佑的文言小说代表作为剪灯新话,袁枚的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子不语,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阅微草堂笔记5、清初前期的长篇独创之作是醒世姻缘传,清初在小说与戏曲两方面都有成就的著名作家是李渔。
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8、“溢美”的狭邪小说以《品花宝鉴》、《花月痕》为代表。
除了《红楼梦》出现以后,清代小说续书较多的时期是清初前期。
9、提出“熏浸刺提”说的是梁启超。
10、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
11、“三话”是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三言”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1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蔡羽、《负情侬传》的作者是宋懋澄。
13、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阅微草堂笔记,袁枚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子不语。
14、梁启超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提。
15、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熊大木模式。
1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17、康熙二十六(1687)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18、《红楼梦》的问世,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娱目醒心编》的出版给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19、金圣叹评点了《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是《三国演义》。
二、多项选择题(2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1、《镜花缘》是: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2、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A拟话本小说B时事小说C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3、以下属拟话本小说的有:A《石点头》B《照世杯》C《十二楼》D《豆棚闲话》4、以下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有:A《玉娇梨》B《平山冷燕》C《谢天香》D《三妙传》5、编撰拟话本小说的有:A熊大木B余邵鱼C李渔D凌蒙初6、以下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A《东周列国志》B《生绡剪》C《平山冷燕》D《痴婆子传》7以下属清初“时事小说”的有:A《新世鸿勋》B《七峰遗编》C《魏忠贤小说斥奸书》D《剿闯通俗演义》8、乾隆朝的长篇小说有:A《儒林外史》B与《野叟曝言》C《歧路灯》D《绿野仙踪》9、将侠义小说与其他小说流派相结合的作品有:A《铁花仙史》B《儿女英雄传》C《镜花缘》D《施公案》10、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有:A梁启超B黄遵宪C曾朴D李宝嘉11、《金瓶梅》是: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12、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A《樵史演义》B《七峰遗编》C《世无匹》D《浓情快史》13、以下属短篇白话小说的有:A《三言》B《二拍》C《十二楼》D《生绡剪》14、在《聊斋志异》影响下出现的文言小说集有:A《谐铎》B《夜谭随录》C《萤窗异草》D《语怪》15、拟话本的格式主要有:A头回B头话C入话D正话16、冯梦龙参与编创的作品有:A《警世通言》B《喻世名言》C《情史》D《无声戏》17被官方机构出版的作品有:A《三国演义》B《水浒传》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18、属文言小说的有:A效颦集B野叟曝言C阅微草堂笔记D绿野仙踪19、续书较多的历史时期是:A清初前期B康熙后期至雍正朝C顺治至康熙前期D乾隆晚期20、以书坊主身份编撰小说的有:A余象斗B杨尔曾C冯梦龙D孙高亮三、名词解释(8分):1、熊大木模式"熊大木模式"有两层含意。
首先,它指负责传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说创作领域。
其次,尽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品形态也易于辨认。
由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大木模式"。
2、头回:名"得胜头回",指"正话"前的小故事。
"头回"在情节上与"正话"并无关系,但在主题思想上有相合之处。
"头回"产生于宋元说书,它的出现并不是创作上的需要,而是商业上的考虑。
对说书艺人来说,听众的多寡直接影响到生计,他希望听讲的人越多越好,但到了约定时间又必须开讲。
有了"头回"之后,已入场的听众注意力为"头回"吸引,不会因开讲不准时而烦燥喧闹,而场外的人因"正话"尚未开始,这时也愿意进场听讲。
久而久之,"头回"便成了话本小说形式上的重要标志。
3、拟话本小说拟话本是继承话本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但又逐渐摆脱其形式束缚,从以改写显示创作技巧、经过融合改编与独创两种创作方式的尝试后,进而转至完全独立创作的小说流派。
它是对宋元话本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又是整个通俗小说独创时代到来的预前准备。
4、狭邪小说清代小说流派之一。
狭邪,小街曲巷,指娼妓的居处,这里用作娼妓的代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用此名称,指以优伶、妓女为创作题材的小说。
其代表作有《品花宝鉴》、《花月痕》《九尾龟》海上花列传等。
四、简述题(30分):1.《金瓶梅》的历史地位及创作成就。
地位:《金瓶梅》是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它的诞生开创了人情小说这一创作流派,并且成为这一类小说的经典。
贡献:推动了通俗小说创作的发展:1、在创作题材上,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时代性,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2、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3、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4、在叙事结构上,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5、在语言艺术上,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1.明末时事小说的特点优点与缺点。
新闻性。
2、通俗性。
3、真实性。
4、政治性与轰动性。
优点与缺点:古代信息不通畅,时事小说有传播新闻的功用,有时还打破了封建统治者的新闻封锁;它又具有某些实录性质,史学价值也由此而产生。
时事小说以上两方面作用是其他创作流派无法相比的,然而却又是以牺牲文学价值为代价。
为保证新闻性,作品一般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作者对生活素材缺乏应有的概括与提炼,结构设置安排也较粗率;而追求实录又造成"文"、"史"混杂,体例不纯。
时事小说整体上艺术成就不高,但也有个别较成功的作品。
《剿闯通俗小说》等作都写到李岩投奔闯王的故事,较令人信服地概括了当时知识分子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历程,连史学家都信以为真,但这成功却是以牺牲史学价值换来的。
那些作家力图使作品兼有新闻价值、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他们又始终未能寻得最佳的结合点。
就这个意义而言,一身三任是该流派的优点,同时也正是它的缺点。
1.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及演化的大致进程。
1) 头回逐渐减少乃至最后消失。
在拟话本创作中,头回逐渐被省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现象。
在文人创作的拟话本中,头回的存在纯粹是出于对话本的模仿,那些作者不仅没有说话人那样迫切的商业需求,而且构想与设置头回还往往会成为创作的累赘。
既然头回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它在拟话本中出现的频数也就慢慢地减少乃至消失。
2)诗词的征引逐渐减少。
宋元话本中大量征引诗词的重要原因是说话人为了显示"讲得字真不俗,记问渊源甚广",而明清时与说书并无什么关系的文人撰写拟话本时,创造力主要显示于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他们一般都是有一定声望的名士,没有必要以大量引证诗词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不俗或学问渊博。
由于遵循话本的格式,他们作品中也多少出现了一些诗词,但这往往是出于刻划人物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非有意嵌入。
于是越往后,拟话本中征引的诗词就越少,有的故事中竟无一首诗词,作者甚至将篇首与篇尾的诗词也都省略了。
2.什么是熊大木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熊大木模式"两层含意,同时也是这种模式独有的特点.首先,它指负责传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说创作领域。
其次,尽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品形态也易于辨认。
在编创方式上,熊大木模式编撰的小说几乎都是根据历史书或者评话、话本等改编而成。
由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大木模式",有时书坊主雇佣的下层文人也采用这种方式来编撰小说。
3.明代小说近二百年空白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印刷业落后的制约:通俗小说传播异于其他文学体裁,它受到了印刷业发展状况的制约,明初印刷力量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印刷工匠的匮缺。
封建统治者的高压控制:其一,明初封建统治者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加强,明初的文网森严可怖,并强力推行程朱理学。
其二,明初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毁小说的政策。
抑商政策造成的伤害:为了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而小说传播对商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小说市场无法行成,创作与出版也就失去了动力。
4.小说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理论主张: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
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
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创作实践: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具体操作的步骤,即先翻译政治小说,继而创作政治小说。
他在《清议报》上先后连载了“最有效力”的《经国美谈》与《佳人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