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创新例说(二)——语言创新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创新例说(二)——语言创新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创新例说(二)——语言创新教学设计Examples of writing innovation in college ent rance examination (2) -- Innovative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高考作文创新例说(二)——语言创新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

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

很多改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下面介绍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令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一、努力使语言通顺、流畅用词准确,句子间联系紧密,文气连贯通顺,就自有一份文采。

例如:(1)我眼中的潇洒,不在乎外露的言谈举止,而在于内心的出世态度。

穿一身洒脱的衣裳,不是潇洒;言行不拘小节,也不是潇洒。

正如佛门所说的悟性,潇洒的感觉全在于人的心间。

人世间的名利情爱、恩恩怨怨,你是否能不沉迷其中,为其左右呢?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间,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潇洒,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品味。

只有洞察到世事规律,只有善于自我调节、体味人生真谛的人,才能真正潇洒起来。

《我眼中的潇洒》(2)人生坦荡,死而无憾。

做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他们不必绞尽脑汁去压低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不屑于这样做;他们不用处处谨小慎微,去提防别人,他们不必这样做;他们不必察言观色,欺下瞒上,他们不会这样做!老实人一生生活在坦荡之中,信自己,爱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人格。

朋友,要做老实人----你得对得起你自己。

《要做老实人》另外多用修辞手法。

整句,句式整齐,文脉流畅,气势雄浑,丰富多采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明快、波澜起伏。

(1)“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说疑》(2)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是张海迪面对命运挑战的一份坦然;眼前闪耀着一个纯真的微笑,这是桑兰面对伤痛的一份无悔。

她们承受着苦难,却收获着希望;她们承受了黑夜,更收获了黎明的曙光。

《谈谈忍受力》(3)人生如行船,不会总是风平浪静,我们必须去承受一时的不公,去承受不被理解的苦痛,去承受无人喝彩的寂寞,去承受努力之后失败的沉重,去承受……只要你勇敢地承受过,那即使你最总终不能停靠在理想的彼岸,你的人生也一样是精彩的。

《谈谈忍受力》(4)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和辉煌。

《道德仍需灿烂》(5)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二、要善用整句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嗦,然而有一种啰嗦却别有趣味,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字游戏”。

有位考生是这样写什么是“诚信”的: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这样写,就比说“诚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好的多,作者把“各行各业的人们”这种概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样比较具体的可感的对象,并且用他们的言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成绩、愿望等等取代了自己对“诚信”的枯燥解释,这就是文采,这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还有的这样写什么是诚信:诚信不是金钱,但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诚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诈的郑秀黯然失色;诚信不是知识,但胜过张仪的学富五车。

这样写又比说“诚信是最宝贵的人生品格,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筹。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写不是化简为繁,啰里啰嗦,自找麻烦吗?其实,文章该啰嗦时就得啰嗦。

如果图省力怕麻烦,那最好就是别写文章。

有一首古诗这样描写水中的鱼儿:“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果为了图省事,把它改成“鱼戏东西南北”一句话,还有什么意思?再如,什么是生活?这也是很难用抽象语言概括的,但会写作的学生是有办法的,他这样解说: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这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

再如,有人觉得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诗太啰嗦,不够简洁,于是把它改成了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摇指杏花村。

”删去了“纷纷”、“路上”、“借问”、“牧童”几个具体的富有形象感的词语,简则简矣,但原诗的意境全失,人们还是喜欢有点“啰嗦”的杜牧原诗。

可见形象思维是文章妙趣横生的关键,绝不是一句“啰嗦”就能否定的。

范文一:《汉语是美丽的》小时侯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虽不解其意,但汉字音节那琅琅上口之感,却使我感受到音韵之美。

吟到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惊叹我们的文字竟有如此神奇,将大海描绘得波澜壮阔,如在眼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过《红楼梦》,领略到曹雪芹笔下黛玉的孤高傲世、卓而不群,宝钗的暗藏心计、矫揉造作,熙凤的精明能干、泼辣性情——几百个人物被作者用我们的民族语言描画得栩栩如生,使我与主人公同喜同悲。

从此我便彻底被汉语之美所折服,以后又渐渐省悟了许多许多——好象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淼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吹”、“绿”不定的江南岸;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武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屈原的哀郢沉江,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汉语还是遒劲多变的书法写意,是“岁寒三友”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着下难道不美吗?当然,汉语曾经还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清风不识字”的杀身之祸;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惨命运;是范进中举的痴笑癫狂;是假洋鬼子的装腔作势——于是,“五四”一声呐喊,汉语又剪下了长辫子,脱下了长衫,有儒雅的文言文变成了潇洒的白话,有圣贤的殿堂走下了平民的书摊。

从此汉语之美进一步渗入到我们生活当中。

然而受到了美风西雨的影响,当今汉语居然有“发菜”变“发财”的可笑,有“棺材”变“官才”(升官发财)的滑稽,有“八”生“发”的谐音;有默默无“蚊”的骚扰,有“酷妹”、“帅哥”的无聊,有网络文化中“880”(拜拜您)的粗制滥造——汉语之美被渐渐抹去。

汉语是我的口音,我的肤色,我的血型,我幼年的儿歌,我少年的作文。

汉语是我的生活习惯,我的生活方式。

我怎能遗弃她,我们怎能摈弃她呢?像无法选择血缘和亲生父母一样,我们无法拒绝汉语对我们的哺乳。

让我们重新审视母语,她是我们民族的根,生命的存在,美的化身。

汉语,我心中那一方圣洁、美丽的土地——范文二:《历史的选择和选择的历史》我曾在严寒的冬日登上玉皇顶,看着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泰山;我也曾踏上长城,在气势浩然的砖石群上,看着落日将脚下的长龙染成金红;我更曾两次游览苏州,在拙政园的山水、狮子林的山石中感叹古典园林的精致,然而我知道,它们能当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眼前我能看到,触摸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

泰山上既有佛寺又有道观,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泰山神和泰山奶奶。

于是,这座威严的山峰将自己笼罩进了由宗教织成的光环里,显得卓尔不群起来,但这又不是他全部的尊崇,君主帝王虔诚的、祭拜天地的旅程,文人墨客、一代宗师的比吝溢美令它身兼帝王的高贵与骚客的诗情,且不说秦皇汉武,康熙乾隆,孔子的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足以令它名垂千古。

我想,正是这些由伟大的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泰山同时拥有了“历史和文化的遗产”。

泰山如此,牵扯着数十万劳工血泪的长城何尝不是?令退隐官宦们殚精竭智苦心营建的江南园林又何尝不是?其实,不是每个美丽的风景都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不是每栋精致的楼宇就象征了一种文化。

是历史粹取后的结晶、精华方可谓“历史遗产”,是人类活动过的体现着人类智慧的地方才可说“文化遗产”。

它们诞生,然后经过历史的选择,才在残酷的裁汰中留存、升华,最后被选择,成为一点或者一段又或者整个历史的见证。

这样的“遗产”才叫做选择的历史。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留存了下来,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应该被毁的被散为烟尘。

我们观摩着承德避暑山庄里清帝王的手迹怎能不念及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的万园之园?我们仰视乐山大佛悲悯的眼又怎能不想到在塔利班炮火中毁去的巴米扬大佛?又幸好拿破仑只毁去了狮身人面像的一鼻,不然,埃及人民的血汗只有湮入黄土,人类辛辛苦苦地铸造出本该不灭的辉煌,又怎奈何战争惨烈的破坏?创造者艰难、毁灭者举手之间,又或者,人类现在的文明也要接受历史如此的选择?然而经历了这样的“挥霍”,将来能被后人选择的历史还能存在多少?人类保护着过去,也希望人类同时用心尽力地关注一下现在,不然,我们的“遗产”就太微不足道了。

诚然,我们不知道历史将如何发展;诚然,我们不清楚后人将如何选择。

于是,我们不知道究竟会是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又或是梁思成竭力保护下的京都能为后人所选择,我们也不知是口技或是相声能成为未来的瑰宝,但至少我们应该努力,让历史有更多余地去选择,也让后人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历史,毕竟,人类不能永远对过去表示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