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的氏族,为了相互区别,就把姓作为氏族的称号。
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的名为姓,所以,很多古姓都有“女”字旁,如姜、姚、姬等,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
二、以远古时代人们崇拜的生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
三、以祖先的国家为姓,如赵、宋、秦、吴等。
四、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等古代官职,就成了后代子孙的姓。
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如王、侯等。
六、以住地的方位和景物为姓,如东郭、西门、池、柳等。
七、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人姓陶。
八、以祖先的名号为姓,如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名叫轩辕,后来,轩辕就成了一个姓。
中国人的姓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和两个字以上的。
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是复姓。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宋朝时,有个读书人写了一本《百家姓》,里面收有500多个姓,其中60个是复姓。
有人统计,在中国的文献中出现过的中国姓有5000多个,现在常见的不过200多个。
张、王、李、赵、刘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单姓,诸葛、欧阳、司徒、司马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复姓。
中国人的名也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
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
同一家族中的人,名字要按辈排列,同辈人的名字里,往往要有一个相同的字。
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的复杂,有文化、有地位的人除了姓、名以外,还有字和号。
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
唐代诗人李白幼年时居住在四川的青莲乡,他就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一定的含义,表示某种愿望。
有的名字中包含着出生时的地点、时间或自然现象,如“京”、“晨”、“冬”、“雪”等。
有的名字表示希望具有某种美德,如“忠”、“义”、“礼”、“信”等。
有的名字中有表示希望健康、长寿、幸福的意思,如“健”、“寿”、“松”、“福”等。
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也不一样,男人的名字多用表示威武勇猛的字,如“虎”、“龙”、“雄”、“伟”、“刚”、“强”等。
女人的名字常用表示温柔美丽的字,如“风”、“花”、“玉”、“彩”、“娟”、“静”等。
现在,中国人起名已经没有古人那么多的讲究了。
一般人只有小名、大名,名字也不一定按辈排列了。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最早的名是上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周代以后开始对命名出现讲究,鲁恒公认为命名应该遵守礼节,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即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进行命名,例如屈原。
《周礼》中还规定六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生不以器币秦汉以后,命名除了这两项外,还有一些蕴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考其来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类别:1.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2.以古国名为姓。
虞舜、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3.以封地为姓。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4.以官职为姓。
三代有五种官职,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再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5.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
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还有庄、康。
6.以祖辈的名或字为姓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
鲁孝公的儿子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7. 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
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8.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
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汉文帝名恒,恒氏改为常氏。
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
9.以乡、亭之名为氏。
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10.以国名为氏。
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11.以邑名氏。
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
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
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12.以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孟孙、叔孙、季孙,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但也有例外。
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13.以技艺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14.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完颜、耶律、慕容、宇文、呼延等。
另外,两汉人取名:(1)尚英武,雄浑劲健。
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
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张尧、黄舜等。
(3)求长生长寿。
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
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
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
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
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
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
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小鱼、小狗、小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小牛,大囡、二囡、三囡;张益(一)、张耳(二)、张山(三)等。
⑧五行法:如杨森、张鑫等。
⑨综合的,如闰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解放后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文革、学工、支农等。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女子大多都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出嫁则称某门某氏。
但也有例外,例如馆陶公主刘嫖、陈皇后陈阿娇、缇萦、李清照、陈圆圆等在当时拥有地位、权力或名誉的上流社会的女子,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才有可能使她们的名字流传于世。
现代人起名原则不选多音字。
勿用生僻字。
起个双名不易重。
根据国家语委1989年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的抽样调查,单名重名率为67.7%,双名重名率为32.4%。
回避常用名。
根据国家语委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的抽样调查,57万人中,叫“建国”的有630个,叫“建军”的有610个。
而叫“桂兰”的人有1084个,叫“桂英”的更多达1336个。
不可使用繁体字。
不要同声调,读起来平淡。
声韵选择要讲究。
几个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字,如果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韵母也相同,就更加拗口。
南尼兰,李尼丽,孙存春,读起来像不像绕口令?而要想名字响亮动听,选字的韵母很关键。
名字带有含鼻音的韵母读起来响亮,"昂"、"良"、"光"、"鹏"、"东"之类含后鼻音韵母的字尤其响亮;在非鼻音韵母字中,韵腹即主要元音开口度大的,如"达"、"帅"、"瑶"、"宝",响亮程度较高。
男女要有别。
字型结构有变化。
像“国园园”、“林杨桦”、“吕昌晶”这些名字写起来略显单调,缺乏变化的美感,还可能影响人们对签名的识别。
国人姓名勿崇洋。
田中慧子、李约翰、张彼得这种容易让人误解的名字应该慎用,中国人的名字最好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
避免谐音意不美。
范婉(饭碗)、侯岩(喉炎)、胡丽晶(狐狸精)、杜子腾(肚子疼)、杨伟(阳痿)之类谐音不美以及"温泉"、"沈阳"之类容易在文中造成歧义的名字,起名时应该避免。
外国人取名字一、英语姓名的排列习惯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方式与中国人的姓名排列恰好相反,即中国人是“姓+名”,而在英语国家却是“名+姓”。
如一个叫 John Smith 的人,他的“姓”是 Smith,“名”是 John。
二、英语中的姓、姓名与教名英语中,对应于汉语的“姓名”是 full name;“姓”是 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名”是 given name / first name / Christian name,其中的 Christian name 是教名,是那些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人在自己的小孩接受洗礼时所取的名字(孩子一出生,就要登记户籍,几周之后便被带到所属教会参加命名仪式。
此时,牧师从神殿取来圣水对孩子进行洗礼,然后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