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研究论文——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学一班
姓名:卢秋莉
学号:0940405107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之前中国由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我们各种经济决策都依据历史
的数据,或者凭借个人经验做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指导行动的
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效果不是很理想。
改革开放后,随着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
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和指导方法,所做出
的决策越来越来符合实际,其实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所以国家制定了一
系列相关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
虽有居民消费增长,但不可支撑
整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
出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
和制定正确的方针。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
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储蓄水平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
增加,居民储蓄会上升。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等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影响。
所以最终确定了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解释
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将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设为被解释变量Y,X代表居民可支配收入,U为随机扰动项,代表其他影响因素。
A、数据收集、
(Y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
B、得到散点图
由图形可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线性相关。
C、由此建立模型:Y=b1+b2X +U
Y^=-563.4683+ 6.972912X
(873.3577) (0.1454704)
T =(-0.65) (47.93)
R*R = 0.9939F = 2297.62n= 16
所估计的参数b1^=-563.4683 ,b2^=6.972912 ,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平均来说可导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提高6.972912个单位。
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针对H0;b1=0和 H0:b2=0,由上述结果可知,估计的回归系数b1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SE(b1)=873.3577, t(b1)=-0.65: b2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SE(b2)= 0.1454704 , t(b2)= 47.93 .取a=0.05,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6-2=14的临界值t0.025(14)=2.145.因为t(b1)=-0.65< t0.025(14)=2.145,所以应接受H0:b1=0;因为t(b2)= 47.93>
t0.025(14)= 2.145,所以应拒绝H0:b2=0。
这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D、检验异方差
E、对上述结果进行怀特检验
χ220.05(1)=3.84146,因为p=5.13>χ220.05(1)=3.84146,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拟合优度检验本例中可决系数为0.9939,修正后的依然较高为0.9935,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F、检验自相关
因为Durbin-Watson d-statistic( 2, 16) = 0.4492337
对样本量为16,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1%显著性水平下,查DW统计表可知,dl=0.844,du=1.086,模型中DW=0.4492337,且0<DW<dl,所以该模型存在
正相关。
G、修正自相关
1生成变量的滞后一期
使用e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
可见,et=0.7879et-1,也就是,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Yt-0.7879Yt-1=b1(1-0.7879)+b2(Xt-0.7879Xt-1)+V即Y*=b1*+b2*X*+V
对Y和X的滞后一期进行回归
经过广义差分法,损失了一个样本容量(观测值),为了保证样本数不减少,可以使
用普莱斯-温斯腾变换补充第一个观测值。
将X1*=X1?1-0.78792=929.99和
Y1*=Y1?1-0.7879=5819.89补充到差分序列中。
由此得到新的方程Y=-468.2719+6.959951X
三、结论
从回归结果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
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差异也能做出了解释。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分析,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基本符合实际,其结果也与前面分
析基本一致。
四、建议
1、促进消费的增加,要从国家做起,消费的关键依然跟人民的收入呈正比,而且有莫大关联,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贫富
两极分化问题,真正实现社会公平。
2、对于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和中老年消费群体来说,价格因素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商品性能、服务承诺和家庭收支状况、需求欲望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价格高低是决定是否购买的第一要素。
因此特别是对那些产品生命周期已
经过半,失去销售热点和高峰的商品,可考虑实行消费者可接受的低价策略。
3、在刺激国内需求的过程中,除了已经出台的其他措施以外,要把增强城乡居民家庭对未来预期的信心放在重要位置。
要认真测算攻坚阶段推进改革的
总成本及其分解到城乡居民家庭的成本。
因此应提高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消除居民顾虑。
并且,在目前经济和社会形势下,改革要充分估计城乡居民家
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4、把扩大就业作为稳定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
继续增加各级财政对扩大就业的投入,落实好已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培
训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更多的与改善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保
护等相关的公共部门就业岗位。
建议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就业效应评估,
在同等条件下对就业带动效应大的项目优先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