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概论基础知识

税法概论基础知识


• 我国税收执法管理权限主要由国务院、地方主管部 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等分别承担相应的 管理权限。
• 中央税 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
和国家税务总局)掌握,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 地方税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
,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是由地方政府制定 实施细则。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 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 我国税收立法权的现状为: • 一是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实行
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 二是依法赋予地方适当的地方税收立法
权。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 具体说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层次如下: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性税种的立法 • 2、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 • ①发布实行“条例”或“暂行条例” • ②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调整税率 • ③税法解释权 • 3、经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是:
• ①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 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②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 等的。
• ③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 的制约。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二节 税制要素和税法分类
• 一、税制概念 • 税收制度总称。指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条件下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 国家税收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有,强
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使用。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一节 税收、税法的概念
• 2、税法的定义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征税的依据是什么? • 3、税收的特征(三个方面) • (1)强制性 • (2)无偿性 • (3)固定性
• ①依法进行征税 • ②进行税务检查 • ③对违章者进行处罚
• 国家税务管理机关的义务
• ①向纳税人宣传、咨询、辅导税法 • ②及时把征收的税款解缴国库 • ③依法受理纳税人对税收争议的申诉等
制作讲解:吕晓青
(2)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义务
• 纳税义务人的权利 • ①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 • ②延期纳税权 • ③依法申请减免税权 • ④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等 • 纳税义务人的义务 • ①办理税务登记 • ②进行纳税申报 • ③接受税务检查 • ④依法缴纳税款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制要素
• 8、附加与加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 措施。
• 9、罚则:主要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 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 10、附则:一般都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 的内容。
• ①该法的解释权 • ②该法的生效时间等
制作讲解:吕晓青
三、税法的分类
• 1、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 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 ①税收条例解释权
• ②制定税收条例实施细则的权力
制作讲解:吕晓青
• 4、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 全国性税种以外的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包括
基金和费用) • 5、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省级政府: • ①本地区地方税法的解释权 • ②制定地方税法实施细则权 • ③调整税目税率权
制作讲解:吕晓青
三、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 ①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在税法体系中起着母法作用。(我国目前没 有)
• ②税收普通法:是对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 立法进行实施的法律。
• 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制作讲解:吕晓青
四、税法的分类
• 2、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 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 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 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 、纳税地点等。
• 4、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 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①流转税 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 • ②所得税 在分配环节纳税
• 5、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 纳税款的期限。
• 6、纳税地点:纳税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 7、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 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从下面几方面把握:
(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
国家的权力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不是凭借财产权力,而是凭借政治权利 ,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运用政治强制手段 ,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归其支配。
• 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权 利与义务并不对等,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 个重要特征。
制作讲解:吕晓青
2、权利客体--对什么征税?
• 征税对象,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如:
• 所得税客体 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 财产税客体 财产 • 流转税客体 货物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
地方分享部分划入地方金库。
• 地方自行立法 门掌握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
制作讲解:吕晓青
四、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 围划分
• (一)税务机构设置 • 我国现行税务机构设置包括中央
政府设立国家税务总局(正部级)
,省及省以下税务机构分为国家税 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系统。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
• 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制作讲解:吕晓青
四、税法的分类
• 3、按照税法课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 (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 • ①增值税②营业税③消费税④关税 • (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 • ①企业所得税 ②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 ③外国企业所得税④个人所得税 • (3)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 • ①房产税②印花税 • (4)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 • ①资源税 ②土地使用税
政府所得利益不同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
2.负担能力说。认为凡具有相同纳税能 力者应负担相同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 应负担不同的税收。税收负担能力是指各纳税
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其基础有所得、财产和消费 三种。
制作讲解:吕晓青
• 能够正确体现税收公平原则的是: • ①从税收负担能力看,负担能力大的多纳税,
制作讲解:吕晓青
4、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 •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
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 关系;
• 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反映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收法律关系
•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 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
税法概论基础知识
第一章 税法导论
• 什么是税法?什么是税收? • 为什么要征税? • 由谁来征税? • 向谁征税? • 征税的依据是什么? • 应该征多少税?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一节 税收、税法的概念
• 一、税收、税法的定义 • 1、税收的定义 •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
制作讲解:吕晓青
四、税法的分类
• 4、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 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 中央税 消费税 、车辆购置税 •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所得税 • 地方税 一般为其他税 • 5、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等。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三节 税收的立法原则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制要素
3、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体现了征税的深度。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
• ①比例税率;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 税等
• ②超额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 • ③定额税率;如:资源税、车船税 • ④超率累进税率:如:土地增值税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制要素
收地方性法规
• ①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有权制定税收地方 性法规。
• ②其他省、市一般都无权自定税收地方性法 规。
制作讲解:吕晓青
一、税收立法机关
•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 章
• 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如:
• 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 如: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收公平原则
在现代各国的税收法律关系中,所有纳税人的 法律地位平等,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也必 须公平合理,但公平合理并非绝对的等额负担。 学术界对公平原则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
1.受益说。在受益说中,包括有横向公平
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凡自政府得到相同 利益者应负担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凡自
制作讲解:吕晓青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 即: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 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税 法的灵魂。具体表现为:
• (1)国家税务管理机关的权利、义务; • (2)纳税义务人的权利、义务;
制作讲解:吕晓青
(1)国家税务管理机关的权利、义务
•青
• 一、税收法定原则
•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的最高原则,它是民主和 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 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 税收法定原则一般由以下三原则组成: 1.税收要素法定原则。税收要素法定原则要 求税收诸要素必须且只能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法 律中加以规定。 2.税收要素明确原则。税收要素、征税程序等 不仅要由法律专门规定,而且还必须尽量明确,以 避免出现漏洞和歧义,给权力的滥用留下空间。 3.征税合法性原则。征税机关必须严格依据 法律的规定征收税款,无权变动法定税收要素和法 定征收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