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王勤让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教学实标,从多方面着手。

一、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①提问要有新意。

提问要切忌篇篇文章雷同。

假如每学一篇文章都是问学生“作者是谁”“文章分几段”“每段的内容怎样”这样的话,必会令学生生厌。

所以,即使是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应巧妙地转变提问方式,力求新颖而切实标,激发学生思考。

②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不要总是问“是不是”“对不对”这些令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的简单问题。

教师除了让学生确定问题的对错外,还应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对”。

如改一道造句,教师可注意提问学生“句子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属哪种语病,怎样修改?”这样,就会比只简单地让学生判断有意思多了。

③提问的难度要恰当。

提问的问题如果过于空泛、难度过高,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要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写作特色”,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认识。

这类问题,应该放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问。

④提问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提出一个问题,不要急于让学生作答,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这个思考的时间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深浅作好处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既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要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

⑤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的对象不要过于集中,如果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兼顾,结合每个学生的水平特点,适当地提问。

实践证明,巧设课堂提问,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读”字贯穿于整个课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些古人教育名言,
广为人们所引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读中诱发学生去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让学生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每学一篇新课,我们应从学生的实标出发,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出发,提供充裕的时间。

①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促成学生对“读”的高度重视。

②指导学生细读弄清词句的含义,让学生在细读中认识语言,品味语言。

如《桃花心木》文中“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通过细读,让学生领会到树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扎根生长,人也是一样,让学生在细读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③精读文章段落,深入分析。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引导学生精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

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般一动不动,让学生在读中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敬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④熟读课文,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反复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好处,语文课堂加强朗读训练时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