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5分离利用调研报告(第一部分:C5分离、C5石油树脂、异戊二烯)

C5分离利用调研报告(第一部分:C5分离、C5石油树脂、异戊二烯)

2007年国外主要C5分离企业的装置地点、C5处理能力、双环戊二 烯产能、异戊二烯产能等情况见表4。
表4 2007年国外主要C5分离企业概况 异戊 二烯
企业名称
装置地点
C5处理 能力 (万 t/a)
双环戊二 烯
(≥80%) 产能 (万 t/a)
浓缩 液
(50% ~
65%) 产能 (万 t/a)
东欧 316~439 337~467 389~540 433~601
中东和非 305~384 393~487 474~572 洲
788~968
日本 东亚 大洋洲 总计
743~ 1038
1438~ 1988
15~19
5907~ 7976
731~1022 737~1030 722~1009
1668~ 2305
民营企业江苏金浦集团2004年前就提出计划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建设 一套10万t/a C5综合利用装置,C5原料来自同在南京化学工业园的扬子 巴士夫公司乙烯装置,C5分离技术采用南京工业大学的共沸精馏技术, 可能由于环评未通过(周边有学校、村庄)及其它原因,至今尚未开工 建设。
.5, 国外主要C5分离企业概况 2007年,美国主要有7家C5分离企业,除固特异公司以外,其余6
随着全球尤其是中国等国家或地区乙烯工业的发展,C5资源量不断
增加。据文献报道,2005年全球C5资源总量约为870万吨,预计到2010
年将超过1000万吨,有望达到1100万吨左右,见表2。
表2 全球各地乙烯裂解装置副产C5资源量
(单位:千吨)
国家或地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2010年

.4, 国内主要在建拟建C5分离利用项目概况 随着国内多套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开工建设,与之配套对接的C5分离 利用项目也相继启动。目前国内除了前面提到的上海石化正在扩建15万 t/a C5分离利用项目外,还有宁波金海德旗化工有限公司也正在宁波化 学工业区新建15万t/a C5分离利用项目,该项目属于镇海炼化100万t/a 乙烯装置配套对接项目之一,主要产品为异戊二烯、双环戊二烯、间戊 二烯等,工程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17日开工建设,计 划于2009年12月装置建成中交,并于2010年3月与镇海炼化100万t/a 乙 烯装置同步投产。
.3, 国内主要C5分离企业概况 目前我国有十几家C5分离企业,C5分离能力合计约80万t/a,但大 部分企业规模小,分离能力不足5万t/a,而且分离程度低,只分离出双 环戊二烯(含量≥78%),或者在此基础上,还分离出间戊二烯(含量 ≥65%)。只有上海石化、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淄博齐鲁乙烯鲁华 化工有限公司、濮阳市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C5分离能力在5万t/a以 上,而且分离出双环戊二烯(含量≥80%)、间戊二烯(含量≥65%)、 异戊二烯(含量≥98.5%)等,其中淄博齐鲁乙烯鲁华化工有限公司目 前C5分离能力最大,达13万t/a,分别在山东淄博、广东茂名建成5万 t/a、8万t/a C5分离装置。上海石化是我国第一家C5分离企业,1991年 采用北京化工研究院的技术建成2.5万t/a C5分离工业性试验装置, 1992~1994年进行了4次全流程开车,完成了工业性试验任务,后经扩 建,目前C5分离能力达6.5万t/a,正在建设15万t/a的C5分离利用项 目,预计2009年下半年竣工,将成为我5
0.6
0.8
1.0 中原 上海石 1万t/a间
恒润石
石化 化
戊二烯基
油化工
等周
石油树脂
有限公
边乙
司(简
烯厂
称恒润
石化)
注:1,异戊二烯产能以含量≥98.5%计;双环戊二烯产能以含量≥80%计;间戊二烯产能以含量 ≥65%计。
2,其它部分分离企业及规模较小(分离能力低于5万t/a)企业忽略。
.2, 国内外C5利用概况比较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C5资源利用规模偏小,利用程度偏低, 高端产品偏少,C5分离后再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C5分离的集中度及装置规模 目前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乙烯生产商对副产C5的处理形式 有以下三种形式: (1)原地利用 国外采用C5原地利用的公司,如荷兰Dow Benelux公司,其乙烯装 置副产C5量基本可以满足公司自身对C5的需求,该公司还建设了C5简 单分离装置;荷兰壳牌公司则以自身装置副产为主,建设了C5分离装 置。
12
1.8
2.0
2.4 天津 北京化 规划建设3
石化 工研究 万t/a聚异
等周 院
戊二烯橡
边乙
胶项目
烯厂
玉皇)
淄博齐
13
2.0
2.0
2.5 齐鲁 异戊二 2万t/a间
鲁乙烯 (淄博5
石化 烯精制 戊二烯基
鲁华化 万t/a、
茂名 技术来 石油树脂
工有限 茂名8万
石化 源于天
公司 t/a)
津大学
(简称
16~20
6538~ 8812
1917~ 2650
17~20
7216~ 9706
2734~3779
23~28 8873~11740
注:表中东亚不含日本,指中国、韩国等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快速发展,已有多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相继 竣工投产,尚有多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作为乙烯 的副产品,C5资源量也相应快速增长。我国1994年乙烯产量为212万 吨,副产C5约25万吨;2002年乙烯产量增长到541万吨,副产C5约65万 吨;2006年乙烯产量达到941万吨,副产C5约140万吨;预计2010年乙烯 产量将增长到1350万吨,届时可副产C5约205万吨。
表1 石脑油不同裂解深度下C5馏份中各主要组份的含量(%)
组份
浅度
裂解深度
中度
深度
戊烷
26.70
34.60
14.12
戊烯
5.15
6.60
4.21
甲基丁烯(异
6.95
9.17
5.76
戊烯)
环戊二烯/双 环戊二烯
16.70
15.97
24.91
间戊二烯
10.90
9.40
19.46
异戊二烯
14.20
18.00
t/a的企业。上海石化目前在我国C5分离水平最高,分离出的产品不仅 有双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异戊二烯,还有异戊烯(含量≥99%)、戊烷 (含量≥99.5%)等。见表3。
企业名 称
上海石 化
山东玉 皇化工 有限公 司(简 称山东
C5处理 能力 (万 t/a)
表3 国内主要C5分离企业概况
异戊二 烯产能 (万 t/a)
双环戊 二烯产 能(万 t/a)
间戊二 烯产能 (万 t/a)
C5来 源
C5分离 技术来

配套下游 项目
6.5
1.1
1.2
1.3 本企 最初来 2.5万t/a
(在建
业 源于北 间戊二烯
15万
京化工 基石油树
t/a)
研究 脂(与美
院,之 国Exxon公
后自主 司合资成
创新 立上海金
森石油树
脂有限公
司)
(2)区域集中利用 若C5量较少,单独建立分离装置难成规模,因此可将区域内各装置 的副产集中起来加以利用。C5区域集中利用又可分为“同一公司内相邻 装置的副产C5集中”和“不同公司的C5集中”两种类型。 前者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等星(Equistar)、雪佛龙-菲利浦等公 司,这些公司的乙烯装置大部分位于德克萨斯州,多套装置产生的C5总 量足以满足其对C5利用的需求。此外,这些装置相距不远,部分装置间 甚至还有管线相连,这也为各公司集中利用C5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者如日本瑞翁公司,它并不拥有乙烯生产装置,但该公司集中了 濑户内海区域内的多家公司乙烯装置的副产C5,在水岛建立了C5分离 装置;日本合成橡胶(JSR)公司则主要集中了千叶附近的C5和异戊二 烯浓缩液,进行异戊二烯的分离;美国固特异公司则集中了雪佛龙-菲 利浦、美国陶氏、加拿大诺瓦等公司的部分C5和异戊二烯浓缩液,建成 了异戊二烯的分离装置。 (3)对外销售 由于存在专业的C5深加工企业,因此部分乙烯生产商将副产的C5 及简单分离后的C5作为商品直接对外销售,如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康菲 (ConocoPhillips)、陶氏、日本的出光兴产、三菱、三洋等。 同国外相比,国内在这方面的差别是尚未大量集中利用,相应地影 响C5分离装置规模,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企业的C5分离能力达到20万 t/a,而国外有多家企业仅单套分离装置处理能力就达到20万t/a。不过中 石油已提出分别集中西北、东北地区的C5资源进行集中利用,各自建设 处理能力在20万t/a以上的C5分离及配套下游装置。 二、 C5分离程度 目前美国、日本对C5分离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C5分离利 用率(以异戊二烯产量作为指标)分别达到了70%和80%,而国内C5分离 利用率不足40%,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除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5分离利用调研报告
1,C5分离
.1, C5的组成及资源量 C5馏份是石油化工炼油装置、催化裂化装置以及重质烃裂解装置裂 解制乙烯过程中的副产物,其组成复杂,组份达30多种,各组份含量随 裂解原料及裂解深度各异。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时,C5馏份中二烯烃 (包括异戊二烯、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含量为40%~55%;单烯烃 (包括正戊烯、异戊烯等)含量为15%~25%。 就同一种石脑油作裂解原料而言,C5馏份中各组份的含量主要取决 于石脑油的裂解深度(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深度裂解时,C5馏份中 3种双烯烃的含量最高;中度裂解时,C5馏份中烷烃和单烯烃的含量最 高,见表1。
家企业均以C5馏份为起始原料,总处理能力超过130万t/a。其中等星、 Texmark、壳牌化学的处理能力分别为38万t/a、32万t/a、25万t/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