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完美版PPT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完美版PPT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训练题
1.[ 2019 · 山 东 潍 坊 高 一 联 考 ] 如 图 , 在 棱 长 为 a 的 正 方 体
ABCD-A1B1C1D1中,E,F,P,Q分别是BC,C1D1,AD1,BD的中 点. (1)求证:PQ∥平面DCC1D1. (2)求证:EF∥平面BB1D1D.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常考题型 一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例1 [2019·安徽芜湖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M,E,F,N分别是A1B1,B1C1,C1D1,D1A1的中点.
求证:(1)E,F,D,B四点共面; (2)平面MAN∥平面EFDB.
证明:如图,过A作AE∥CD交平面α于点E,取AE的中点P,连接 MP,PN,BE,ED,AC. ∵ AE∥CD,∴ AE,CD确定平面AEDC. ∴ 平面AEDC∩α=DE,平面AEDC∩β=AC. ∵ α∥β,∴ AC∥DE. 又∵ P,N分别为AE,CD的中点, ∴ PN∥DE.
∵ PN α,DE α,∴ PN∥α.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又∵ M,P分别为AB,AE的中点,∴ MP∥BE.
又∵ MP α,BE α,∴ MP∥α. ∵ MP,PN 平面MPN,且MP∩PN=P,∴ 平面MPN∥α. 又∵ MN 平面MPN,∴ MN∥α.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3. [2019·广东深圳高一检测]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是A1C1
所以AN=C
1M=
1 2
A1C1=
1 2
AC,
所以N为AC的中点.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与探究问题
1.线面、面面平行的综合应用
例3[2019·天津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 N在BD上,点M在B1C上,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训练题
1.[2019·安徽黄山高一检测]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
为底面ABCD的中心,P,Q分别为DD1,CC1的中点. 求证:平面D1BQ∥平面PAO.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1)定义法: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直线平行.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
a∥b.
b
∥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
a∥b.
b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常用的面面平行的其他几个性质 (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 平面. (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 (3)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4)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5)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 行.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2. [2019·湖南长沙高一联考]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G,H分别是BC,CC1,C1D1,A1A的中点.求证: (1)EG∥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证明:(1)如图,取BD中点O,连接OE,OD1,
则OE平行且等于 1 DC,
2
∴
OE平行且等于D1G.
∴ 四边形OEGD1是平行四边形.∴ GE∥D1O. 又D1O 平面BDD1B1,且EG平面BDD1B1, ∴ EG∥平面BDD1B1. (2)取BB1中点M,连接HM,C1M,则HM∥AB∥C1D1,且HM= D1C1.∴ 四边形HMC1D1是平行四边形,∴ HD1∥MC1. 又MC1∥BF,∴ BF∥HD1.又BD∥B1D1,B1D1,HD1 平面HB1D1, BF,BD 平面BDF,且B1D1∩HD1=D1,BD∩BF=B, ∴ 平面BDF∥平面HB1D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证明:因为D,E分别是PA,PB的中点,所以DE∥AB.
又DE 平面ABC,AB 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同理DF∥平面ABC,且DE∩DF=D, 所以平面DEF∥平面ABC. 又平面PCM∩平面DEF=NF,平面PCM∩平面ABC=CM, 所以NF∥CM.
的中点,平面AB1M∥平面BC1N,AC∩平面BC1N=N. 求证:N为AC的中点.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证明:因为平面AB1M∥平面BC1N, 平面ACC1A1∩平面AB1M=AM, 平面BC1N∩平面ACC1A1=C1N, 所以C1N∥AM. 又AC∥A1C1,所以四边形ANC1M为平行四边形,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证明】如图,作MP∥BB1交BC于点P,连接NP.
∵
MP∥BB1,∴
CM = CP .
MB1 PB
∵ BD=B1C,DN=CM,∴ B1M=BN,
∴ CM = DN ,∴ CP = DN ,∴ NP∥CD∥AB.
文字
符号
一个平面内的_两_条__ _相__交__直__线___与另一 个平面平行,则这 两个平面平行
a⊂β b⊂β _a_∩__b_=__P_ ⇒β∥α a∥α b∥α
注意
1.用该定理判定平面α和平面β平行时,必须具备: (1)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这两条直线必须相交.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简述为“若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该定理把两个平面平行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 另一个平面平行的问题. 3.要证明面面平行,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需在一平面内 寻找两条相交且与另一平面平行的直线.要证明线面平行,又需根据直 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平面内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平面ABC =AC
【证明】 平面ABC ∥
=EG
AC
∥
EG
.
同理AC∥HF.
AC ∥ EG
AC
∥
HF
EG∥HF.
同理EH∥FG.
故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证明线线平行的四种常用方法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二 面面平行性质的应用 例2 [2019·河南郑州高一检测]如图,两条异面直线AB,CD与三个平行
平面α,β,γ分别相交于A,E,B及C,F,D,又AD,BC与平面β的 交点为H,G.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注意 空间三种平行的关系 1.由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2.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得到直线与直线平行; 3.由直线与平面平行可以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 4.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性质可以得到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 直线平行. 5.这种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相互转化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思想 方法.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训练题
1.[2019·山东济南联考]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
别是PA,PB,PC的中点.M是AB上一点,连接MC,N是PM与DE的 交点,连接NF,求证:NF∥CM.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8.5.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3.能运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两个定理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表示 定理
图形
平面与平面平 行的判定定理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2. [2019·山东临沂联考]如图所示,两条异面直线BA,DC与两平行平
面α,β分别交于B,A和D,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 MN∥α.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 要灵活运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时,一般都要用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转化 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关键及思考方向 关键:过直线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 思考方向:若条件中含有线线平行,可考虑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条 件;若条件中含有线面平行,可考虑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线线平 行.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人教A版《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精 美版1
【名师点拨】 1.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必须具备: (1)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这两条直线必须相交. 2.该定理可简述为“若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种判定方法 (1)定义法:证明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通常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 平面.证明时应遵循先找后作的原则,即先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与另 一个平面平行的相交直线,若找不到再作辅助线. (3)转化为线线平行: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相 交直线分别平行,则α∥β. (4)利用平行平面的传递性:若α∥β,β∥γ,则α∥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