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总结儿童文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儿童文学本质论儿童的概念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18岁以下的公民,(3-18周岁)。

儿童是成人社会对“童年”的普遍假设。

“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国,菲力浦·阿利斯儿童观的几种历史模式1.“白纸”之喻:教育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

英国约翰·洛克“白板”说2.“植物”之喻:从教育的立场去发现儿童。

法国卢梭著作:18世纪,《爱弥儿》堪称是儿童的福音书3.“成人之父”之喻:浪漫派诗人用文学来发现儿童。

布莱克《天真之歌》,华兹华斯《序曲》被认为是一首自传诗歌,《虹》中将儿童尊奉为成人之父,蒙克梭利“蒙氏教育法”《童年的秘密》。

4.“未完成品”之喻儿童呈现的主要精神特质1.儿童文化的艺术性2.儿童文化的游戏性3.儿童文化的生态性儿童文学的定义是以文字(含图画书中的图画)阅读(包裹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周作人提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的儿童观,即“儿童本位”思想。

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诞生于五四时期,它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幼儿文学)(3-6、7岁) 2.童年文学(儿童文学)(6-12岁)3.少年文学(12-18岁)两大门类:A儿童本位 B 非儿童本位王泉根定义儿童文学:作文文学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3-18岁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一种专门文体。

它既是幼年文学,儿童文学,,又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所构成的整一体。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体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1.叙事视角文本——世界1.儿童视角2.成人视角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4.少年作者视角儿童艺术的母题1.儿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母题、爱的母题(刘绪源)2.成长的母题:幻想的母题、动物的母题、自然母题(王泉根)“儿童文学“一词由来1.古已有之2.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3.文人著作的书面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质1.现代性2. 故事性3.幻想性4.成长性5.趣味性6.朴素性(“成长”: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成长经历的小说。

它通过一个或几个人物成长经历的叙事反映出人物思想和心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1、故事性2、幻想性3、趣味性)(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1、纯真美2、稚拙美3、变幻美4、质朴美)艺术母题一、关于母题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在传统中的成分。

——汤姆孙方卫平——母题的本义是叙事中最小的单一要素,它作为最小的叙事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转化发展出无数的作品。

刘绪源——本书所运用的母体概念居于一个更高的层次,它超越了题材概念所包含的具体性,明确性,它不再拘泥于作品主人公身份,作品展开环境以及故事情节等具体事物,母题就指一种审美眼光,一种艺术氛围,一个相当宽广的审美范围。

分类:1.爱的母题:A母爱型: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洋溢着爱意(亲切温和)B父爱型:端庄深邃2.顽童的母题:儿童对自己的眼光,童稚的氛围3.自然的母题:成人以及儿童对儿童的眼光二、爱的母题1.《贝洛童话》与儿童文学前史贝洛:法国作家,夏尔·贝洛《贝洛童话》1697年出版,它是世界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正式的开端。

又名《鹅妈妈的故事》或《昔日寓言道德教训的故事》,共8篇,即《睡美人》《小红帽》《穿靴子的猫》《小拇指》《蓝胡子》《取水姑娘和仙女的故事》《灰姑娘和水晶鞋》《一簇发里凯》。

寓言:启发人诚实、忍耐、有远见、勤恳上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各省童谣集》,朱天民,内收16个省的203首歌谣。

爱的母题(上)——母爱主题一、《童话小诗》二、早期民间童话的主题几乎都是母爱如下特征:1.大多没有教育目的,没有微言大义,读来如行云流水,有信口开河之妙,随意性,即兴性较强。

如《童话》2.这些童话故事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所谈的都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处处渗透着母亲特有的关切。

故事模式:以邪恶开始,以婚礼告终的发展模式。

3.这些故事比较曲折,但并不过于惨烈和刺激,而最后一般总是以大团圆作结。

4.这些故事在结构上往往采用回旋反复的方法,篇幅较短小。

5.这些作品的语言往往体现母亲慈祥与安详,同时也有适度的幽默和夸张,它十分符合儿童渴求游戏的心理。

爱的母题(下)——父爱母题1.父爱型作品处理人生难题的方式是现实的,深刻的,父爱型最爱的特点的直面人生,它已向成人文学的方向垮了一大步,其审美追求也开始转向“解释人生难言的奥秘”,它往往具备“撄人心”的力量。

2. 2.衡量父爱型作品现实性因素的最高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儿童更顺利的度过儿童的“分裂时期”。

例如:美国怀特的《夏洛的网》。

顽童的母题一、“顽童”的母题出现(1964年)19世纪到20世纪为高潮期,最为孩子喜欢。

顽童母题对儿童文学史最大的贡献:抑制了教育主义的无限发展代表作(19世纪以前):1.德国拉斯伯《明希豪森奇游记》2.西班牙无名氏《小赖子》3.英国《爱丽斯漫游奇境记》4.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5中国吴承恩《西游记》20世纪(高潮):6.英国巴利《彼得潘》7.芬兰扬森《精灵帽》8.法国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9.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标志着高潮的到来三、林格伦作品的意义及顽童性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狂喜)1.他总是能让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兴奋,痒痒的,蠢蠢欲动的感觉。

2.他总要打破一些熟悉的框框,冲决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使你感到突如其来的痛快淋漓。

3.这种美感常常是狂野的,蛮勇的。

在趣味横生中带着某种豁出去的放纵感,其外表还带着一点破坏性,但它却是一种令儿童们欣喜异常,合乎儿童天性的审美情感。

林格伦作品最大的意义:把成人眼中的“儿童”转化为“顽童”儿童,突破成人眼中传统儿童的框框。

四、《明希豪森奇遇记》的独特贡献(书写了不同于一般好孩子心理儿童思维的顽童的思维)1.“吹牛法”(自我夸大法):在想象中夸大自己,并炫耀这种夸大。

2.无边界的延伸法:将平时收到的启示,人已延伸到成人难以想象的毫不相干的范围中去。

3.巧遇外接法:想象各种忽然得到的外援,比如得宝而又划不清想象和真实的界限。

五、《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生活理想:“放手让儿童自己去玩”“纯精神的游戏”平等思想顽童母题是一种金题文学概念,是迄今儿童文学中最具有审美价值的。

自然的母题一、三大主题与三大母题的关系三大主题:爱、死亡、自然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与成人文学的唉与死以及自然这三个主题存在对应转化的关系。

二、主题发展原因:韦苇《世界儿童文学概论》中新现“动物文学”创作高潮。

(20世纪中)1.根据“复演说”的理论2.儿童永远是好奇的3.儿童审美眼光具有“宽泛性”4.“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眼光”即全人类的共同眼光。

三、发展概括18世纪。

英国笛福·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昆虫记》19世纪,法国法布尔《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神秘岛》20世纪,美国杰克《荒野的呼唤》《雪虎》当代加拿大汤西顿《宾果》《狼王洛波》澳大利亚女作家帕赖特森《太空人遇险记》加拿大汤西顿《我所熟悉的野生动物》奥地利娅旦森《野生的艾尔莎》法国黎达《刺猬家庭》《海豹冒险旅行记》英国伦格《跳高能手蛙鱼》美国凯伊《海豚再问又再答》四、审美特征黎达的《刺猬莉莉》跨越日常世俗的超脱感。

1.它不把作品的重点放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上或场面上2.黎达特别擅长描写动物们日常的,静态的(而非热烈的拼搏与斗争),富有诗意。

3.黎达动物小说中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大。

汤西顿《狼王洛波》——传递出大自然的“神秘感”和“惊异感”。

1.怪异行动 2.惊人专长“小战马”3.“怪异”动物4.“不常见”与众不同性格第五章中国儿童文学概述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1、口头的儿童文学创作A.民间儿童文学的韵文作品明代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第一部个人搜集整理的儿歌集,共收46首。

清代《天籁集》共收48首儿歌,每首都有编者按语。

B.叙事作品——童话和传说《山海经》创作特色:浪漫主义的优美幻想,表达民众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2、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章节,段落《世说新语》周树为民除害《搜神记》李寄斩蛇《聊斋志异》之《贾儿》《西游记》——人物的人性与神性,物性结合体,富有童趣。

A故事B 古诗(儿童诗)《咏鹅》发音易读,色彩性词语刺激儿童感官穿带给孩子有趣,易懂的鹅的外形,习性。

C 蒙学读物“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千家诗》3、清末以来儿童文学逐渐自成一家A梁启超——儿童诗《爱国诗》黄遵宪——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学生相和歌》B 儿童小说——多为译者C 杂志1909年,商务印刷馆创为《童话》期刊“童子之话”皆取110事1911年,商务印刷馆创办《少年》杂志,创办人:梁启超,标志着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萌发。

二、现代儿童文学1、五四时期1.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救救孩子”的呐喊表达作者呼吁社会对孩子热切的关注,颠风之作。

1922年,《爱罗先珂童话集》1923年《桃色的云》等。

2.童话创作代表者:矛盾,叶圣陶,郑振峰矛盾的童话创作数量最多,最为丰富,共创作28篇。

叶圣陶成就最大1923年《稻草人》童话集,评价:郑振峰“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鲁迅“这部童话集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3.小说方面(鲁迅、叶圣陶、冰心、王统照)鲁迅1921年的《故乡》,1922年的《社戏》——成人视角,离去离去叶圣陶《阿菊》《小铜匠》等10余篇冰心《寂寞》《离家一年》歌颂母爱,亲子之爱4.儿童散文方面A. 鲁迅《朝花夕拾》 b. 冰心《寄小读者》这个集子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美为主旨。

奠定了它在儿童文学史的意义 c. 许地山《落花生》2、左联时期代表者:张天翼、叶圣陶、矛盾、冰心、陈伯吹1张天翼:童话(长篇)《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创作的基础,其《秃秃大王》巩固了他在童话史上的地位。

2.矛盾:《大鼻子的故事》(儿童小说)3.冰心:童话体小说《冬儿姑娘》《分》3、抗战时期1.孤岛时期:贺宜、苏苏的童话《凯旋门》《新木偶奇遇记》《野小鬼》《小赖莉》2.国统时期:张天翼童话《金鸭帝国》严文井《小松鼠》老舍《小木头人》3.解放时期:华山《鸡毛信》管华《雨来没有死》丁玲《一个未出膛的子弹》儿童剧的创作孩子剧团,1937年在上海成立;1940年4月统计,孩子剧团在全国有140多个儿童剧。

在全国掀起高潮。

当代儿童文学四个划分时期:一、1949-1966年“十七年”儿童文学(繁荣期)二、1966-1976年“文革”时期的儿童文学三、1978-2000年新时期儿童文学四、2000-至今新世纪儿童文学(一)“十七年”儿童文学概述——以儿童小说为例它是新中国儿童文学第一个繁荣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