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抗菌药物管理

外科:抗菌药物管理


其他感染:药敏试验结果
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38号文)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38号文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我院的头孢类品种
专项整治活动及管理办法
卫生部2011年启动专项整治活动,为期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剂量: 重症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
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CFS):高限。 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低限。
给药次数: 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
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qd(重症感染者例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选药:手术切口感染,金葡菌。 结肠、直肠手术:抗G-杆菌、抗厌氧菌药。
术前0.5~2h,切口暴露时局部浓度高。
清洁手术
<2h:术前用药1次即可。 >3h,失血量>1500ml:术中给予第2剂。 总预防用药时间:<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启动
方案
督查
管理办法
前期:
卫生部 38号文件
启动会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逐步调整
2011年 2012年 共三轮
卫生部令 实施: 2012/8/1
专项整治活动及管理办法的重点内容
健全组织,明确管理责任制 开展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支撑体系 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制度 加强购用管理(三级医院50) 合理用药和耐药监测评估 动态监测,准确上报数据 加强培训,严格医师药师资质管理 使用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卫生部令2012年第84号)
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合 基于国家对抗菌药物管理要求 整合了既往颁布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特点
全面、系统性好 具体、可操作性强 严格、能满足临床需求 共六章、53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06年,中华医学会
4、《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卫生部(2011年)
5、《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2011年)
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卫生部(2011年)
7、《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2012年)
8、《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协同或相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联用:通常2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清洁手术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多; ➢ (2)重要脏器手术:头颅、心脏、眼; ➢ (3)异物植入:人工心瓣膜、心脏起博器、人工关节置换等; ➢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主要内容: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及管理办法 ■合理用药指标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系列法规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卫生部(2004年)
2、《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卫生部38号文
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南》
院长是抗菌药临床应用第一责任人 医务部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牵头部门 科主任是科室抗菌药物管理责任人 药剂科、临床药学科、院感科、检验科微生物室
、护理部协助监督管理工作。 合理使用情况作为医师个人综合考核以及晋升、
评先进、评优秀指标 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

19
重点内容1—健全组织,明确管理责任制
清洁-污染手术 预防疗程:24h,必要时延长至48h。
污染手术 用药疗程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38号文)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生要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应用指征。
经验性治疗可用于:
肠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缺乏细菌感染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 物
非手术科室无适应证预防用药 如:昏迷、休克、中毒、冠心病、糖尿病、癌症非放化疗期、非开放皮
肤软组织损伤、穿刺等有创检查(骨穿、造影等)、非细菌感染的炎症性病 变(普通感冒、寄生虫病、红斑狼疮、慢性胃炎等与免疫有关的病变或非特 异性炎性病变) 手术科室无适应证预防用药 如 :无高危因素的Ⅰ类切口手术 二、尽早查明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住院病人:用药前,先培养。 危重患者:先经验治疗。
卫生部(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我国首次制定的全面、系统的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性文件 关键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治疗用药(感染已发生):为了治疗细菌感染而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感染未发生):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发生而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原则》2004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指证: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培养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 的限制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的必要性与强制性
确定 限定 设定 指导 监测 反馈 采取 使用 使用 应用 合理 应用 监测 改进 目录 权限 指标 使用 状况 结果 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重点内容1—健全组织,明确管理责任制
明确抗菌药应用管理责任制:
联合用药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 2.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需氧菌+厌氧菌,2种或2种菌。 ➢ 3.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 ➢ 4. 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 5. 联用:毒性↓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