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膜市场分析报告

隔膜市场分析报告

隔膜市场分析报告国内情况一、锂离子电池隔膜概述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等特性,又具有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在高能量和高功率领域备受欢迎。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

隔膜采用塑料膜制成,可隔离电池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还可以在电池过热时,通过闭孔功能来阻隔电池中的电流传导。

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

聚烯烃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相对廉价的特点,因此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初期便被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

时至今日,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仍然是聚烯烃微孔膜。

近年来,固体和凝胶电解质开始被用作一个特殊的组件,同时发挥电解液和电池隔膜的作用,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

锂电池隔膜成本占电池成本的1/3左右。

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60%~70%的隔膜市场主要采用湿法双向拉伸工艺,因为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横向更加均匀平衡。

而且湿法主要用于高端隔膜,干法用于中低端产品。

二、隔膜生产工艺目前市场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是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的聚烯烃隔膜,包括单层PE,单层PP,三层PP/PE/PP复合膜。

现有的聚烯烃隔膜生产工艺可按照干法和湿法分为两大类,同时干法又可细分为单向拉伸工艺和双向拉伸工艺。

干法单向拉伸工艺是通过生产硬弹性纤维的方法,制备出低结晶度的高取向聚丙烯或聚乙烯薄膜,在高温退火获得高结晶度的取向薄膜。

这种薄膜先在低温下进行拉伸形成银纹等微缺陷,然后高温下使缺陷拉开,形成微孔。

这种方法最早见于美国Celanse公司1970年专利USPatent3426754,用于生产单层的聚丙烯多孔膜。

该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美国、日本已经非常成熟,现在美国Celgard公司、日本UBE公司采用此种工艺生产单层PP、PE以及三层PP/PE/PP 复合膜。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隔膜具有扁长的微孔结构,由于只进行单向拉伸,隔膜的横向强度比较差,但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横向拉伸,横向几乎没有热收缩。

由于受国外专利保护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制约,国内采用单向拉伸方法制备隔膜的工业化进展很慢。

国内2004年已经开始有这方面工艺的专利,和国外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聚丙烯中加入具有结晶促进作用的成核剂以及油类添加剂剂,加速了退火过程中的结晶速率。

该技术现用于杭州一条生产线,采用单向拉伸的方法进行PP单层隔膜的生产,已经有此种类型的国产隔膜在市场上销售。

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高沸点小分子作为致孔剂添加到聚烯烃中,加热熔融成均匀体系,然后降温发生相分离,拉伸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出小分子,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适用的材料广。

采用该法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日本旭化成、东燃及美国Entek等,目前主要用于单层的PE隔膜。

用湿法双向拉伸方法生产的隔膜由于经过了双向拉伸具有较高的纵向和横向强度。

国内佛山塑料集团在2004年建立了一条采用湿法工艺生产PE隔膜的双向拉伸生产线,2005年底开始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三、隔膜材料的研发进展状况除了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聚烯烃隔膜进行技术改进之外,其他种类隔膜的研究开发,也在积极进行中。

赢创德固赛的无机陶瓷隔膜就很有代表性。

赢创德固赛在PET纤维无纺布上涂敷复合A12 O3等无机物,制备出了有机底膜/无机涂层复合的锂电池隔膜。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即使有机底膜熔化,无机涂层仍能保持隔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大面积正负极短路现象出现,可在200℃下不发生收缩和熔融现象,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这种在有机膜上涂敷无机物而形成安全性很高的复合膜,有可能会成为动力锂电池用隔膜的主要发展方向。

另外,在隔膜制备工艺方面,还有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如中科院理化所的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制备工艺的研究,属于创新性研究,形成了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

该方法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制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网状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30-75%),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是较为理想的锂电池隔膜材料,而且,可以在制膜的同时完成隔膜与电极片的装配过程,起到减小电池内阻、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作用。

此外,由于固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可以同时发挥电解液和隔膜的作用,作为一个特殊组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过,如果GPE能够迅速推广和应用起来,隔膜对锂电池制造的重要程度将大为降低。

四、隔膜材料产业发展状况与业内绝大多数人的乐观预计有所不同,国产隔膜材料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呈现一帆风顺的高速增长态势,而是出现了相对停滞的现状。

这可能与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关系。

国内的主要企业中,深圳星源材质采用干、湿法两条工艺,金辉高科采用湿法工艺,新乡格瑞恩、桂林新时科技均与中科院合作,采用干法双向拉伸工艺。

目前国内企业的隔膜生产技术,总体来说,隔膜的厚度、强度、孔隙率不能得到整体兼顾,量产批次稳定性较差,这不但使得产品档次较低,对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也有较大影响。

综合电池企业的反馈信息,国产隔膜出现的问题较为分散。

锂电中国认为,国产隔膜材料产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是当务之急,同时,设备的改进和基体材料的性能提高也很关键。

制作隔膜的基体材料的分子量至少要在百万级以上,目前国内能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

在产能储备方面,国内隔膜材料产业在未来两三年可能达到的产能储备就超过2亿m2,这些号称的产能储备如果能够逐步顺利实现,中国隔膜材料实现自给没有问题。

五、国内隔膜主要生产企业国内情况:(1)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星源材质拥有干法生产线2条,湿法生产线1条,主要生产12-40μm 不同规格的锂电池隔膜。

公司号称有4,000万m2年产能,实际上大概是2,400万m2。

2009年11月开始兴建的锂电池隔膜光明新区制造基地,预计投资7.8亿元,到2013年建成12条干法生产线、2条湿法生产线,其中2010年09月前建成3条干法线和1条湿法线。

届时,公司号称将形成9,600万m2隔膜的产业规模,年产值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

另有一说是新基地年设计产能为5,000万m2。

(2)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佛塑股份于2001年前后组建了“锂离子电池用隔膜”项目攻关小组,经过3年多的开发工作,2004年建立了一条采用湿法工艺生产PE隔膜的双向拉伸生产线,于2004年末正式出性能合格的产品,并经过长期试验及稳定生产后于2005年末投放市场。

2006年02月,佛塑股份与比亚迪共同出资281万美元,按55:45比例组建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锂电池隔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董事长为佛塑股份总工吴耀根。

公司生产常规锂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2008年售出隔膜756万m2,实现收入7,592万元,净利润3,585万元,净利润率高达47.22%。

目前金辉高科具备1,200万m2的隔膜年产能。

(3)新乡市格瑞恩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格瑞恩对外宣称销售出隔膜材料700万m2,但此后数年再没有相关消息发布。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判断,锂电中国认为其隔膜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困难,或许在产品应用过程中发生的很多问题是它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近两年下游领域山寨产业的蓬勃发展使锂电池的产销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但这对着力于低端产品的格瑞恩隔膜材料的销售,促进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4)其他主要生产企业A.山东正华B.桂林新时科技C.铜峰电子D.辽源鸿图纸业E.中科来方F.杭州华容科技G.大连振邦集团H.万里控股-天地药业I.德州东鸿制膜科技J.三门峡兴邦特种膜科技此外,还有一则消息引人注意,就是芜湖市发改委、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相关部门于2009年11月开始对外发布的“年产8,000万m2锂电池隔膜项目”的招商引资项目。

内容大致是:为适应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要,引进国外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解决锂电池隔膜依赖进口的现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该项目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电池配套材料,符合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为此,要在芜湖兴建年产8,000万m2锂电池隔膜的生产基地。

项目预算总投资额5.4亿元,其中第一期3亿元,第二期2.4亿元。

建成后可实现年度销售收入9亿元,年平均利润总额3.24亿元,税后年利润2.1亿元。

合作方式可为独资、合资或合作。

至于具体的技术方是谁,目前有没有企业已经参与其中,芜湖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透露。

动力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但不管是应用领域,还是电池本身,产业的发展现在都还没有到一个技术积累很多、瞬间爆发而跳跃式发展的阶段。

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成熟,目前除了电动自行车市场外,电动汽车方面至少会比日美等国慢上一两拍,虽然政府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急切。

态度乐观归乐观,做起来还是要踏踏实实才行。

而且,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隔膜方面可能会成为一个短板,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说隔膜技术“卡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脖子”,一点也不为过。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日本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一般都会从提升自己锂电池性能的角度出发,研究开发隔膜技术。

中国的锂电池企业和日本锂电池企业不太一样,研发隔膜技术的不少,但鲜有成功的。

比亚迪曾经想开发出隔膜材料,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最后放弃,转而投资佛塑股份,打造金辉高科。

盟固利希望和赢创德固赛合作,研究开发隔膜材料,但隔膜设备、技术、工艺都已经列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控制出口的清单里,因此合作方案至今束之高阁,无法启动。

隔膜设备和技术必须要靠自己攻关解决。

目前,中国隔膜企业本就数量很少,且实力一般;锂电池企业介入隔膜研发的又很少;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虽然在2006年之前就都申请过隔膜制造的相关专利,但这些技术到现在还没有产业化的消息。

这种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锂电池隔膜产业的发展前景造成影响,这个问题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重视。

国际情况在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中,隔膜材料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一个尚未实现国产化的,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技术工艺来说,中国的水平较之于日韩美等领先国家,差距很大。

这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锂电池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国外锂电材料的研究分析,锂电中国这一次决定先从隔膜材料开始。

一、隔膜材料1、隔膜材料产业的进展状况对于隔膜材料的研发进展状况,锂电中国之前已有较为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说。

目前中国市场上,80%以上的锂电池隔膜材料需要进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