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本文由灬抱抱熊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 PU 技术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鲍 俊 杰 ,刘 都 宝 ,黎兵,许戈文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PU 技 术 PU Technology 摘 要 :概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背景、医用聚氨酯的性能以及分类。

综述了医用 聚氨酯材料在人工心脏、人造血管、矫形绷带、计生用品、医用胶粘剂、医用敷料、人工 皮肤、 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指出了医用聚氨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 景。

 关 键 词 :聚氨酯,医用,进展。

1 . 医用聚氨酯发展背景 1.1 聚氨酯树脂发展史 聚氨酯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 团(- NHCOO -)的聚合物,国际上称为 polyurethane, 我国某些资料译为聚氨基甲酸酯、 聚脲烷等。

 按行业习惯, 目前我国将此类聚合物通称为聚氨酯, 其系列产品统称为 聚氨酯树脂, 是合成材料中的重要品种, 它已跃居合成材 [1] 料第六位 。

 聚氨酯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能和多方面用途 的高聚物, 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二异氰酸酯和多 元醇为基本原料加聚而成, 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 同类型的官能基, 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 能制备出性能各 异、 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

 有从十分柔软到极 其坚硬的泡沫塑料, 有耐磨性能优异的弹性橡胶, 有高光 泽性的油漆、 涂料, 也有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 抗挠曲性 能优良的合成皮革、 粘结性能优良的胶粘剂以及防水涂料 和灌浆材料等, 逐渐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样、 性能优异的新 [2] 型合成材料系列 。

72 环 球 聚 氨 酯 网 www .puworld. com 由于这种高聚物具有可发泡性、弹性、耐磨性、粘 接性、耐低温性、耐溶剂性、耐生物老化性等,因此,它 是发展较快的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 被广泛用应于工业及 日常生活中, 并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其产量与 品种与年俱增, 国外有人说: “70年代聚氨酯树脂工业的 地位相当于20年代的钢铁工业、 40年代的聚烯烃。

[2]我国 ” 从60年代初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科研工作, 并逐步建立了工 业生产装置。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聚氨酯工业从科研到生 产已基本形成体系, 初具规模。

 1.2 医用聚氨酯 大量动物实验和急慢性毒性实验证实,医用聚氨酯 无毒、 无致畸变作用, 对局部无刺激性反映和过敏反应, 聚 [3] 氨酯在医学领域上应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医用聚 氨酯材料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好,良好的韧 性、耐溶剂性、耐水解性、耐微生物,无毒性,良好的耐 磨损、 粘结性、 抗曲挠性能,容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 异的性能, 并能根据要求生产出透明的产品等等。

 这些优 势保证了使用聚氨酯产品无论是生产体内或体外的医疗用 PO LYURETHANE PU 技术?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具都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四十多 年来,聚氨酯在医学上的用途日益广泛, 1958年聚氨酯首 次用于骨折修复材料,而后又成功地应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缝 合用补充涂层, 70年代开始,聚氨酯作为一种医用材料已 倍受重视。

 到了80年代,用聚氨酯弹性体制造人工心脏移 植手术获得成功,使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4],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水平的 提高, 新的医用聚氨酯材料不断涌现, 制品的性能也不断 完善。

 1.2.1医用聚氨酯的性能 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 许多 -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 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出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 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聚 氨酯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与它所具备的优异 性能是分不开的。

 其主要性能如下[5]: 1.优良的抗凝血性能 ; 2.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 ; 3.临床应用中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 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 “蛋白质过敏”“致 和 癌物亚硝胺析出” 两大难题,从而成为许多天然胶乳医用制 品的换代材料 ; 4.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 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 ; 5.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软触感、 耐湿气性、 耐多种 化学药品性能 ; 6.能采用通常的方法灭菌,暴露在X射线下性能不变。

 1.2.2医用聚氨酯的分类 (1)按用途分 聚氨酯产品包括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肺、 骨粘合剂、 人 工皮肤、 烧伤敷料、 心脏起搏器绝缘线、 缝线、 各种夹板、 导液管、 人工血管、 气管、 插管、 齿科材料、 插入导管、 计 划生育用品等。

 (2)按材料种类分 医用聚氨酯产品可分为医用聚氨酯生物弹性体、 医用 聚氨酯泡沫、 医用聚氨酯黏合剂、 医用聚氨酯涂料以及医 用聚氨酯水凝胶等。

 渡,已大量应用在临床中,表 1 列出了目前以商品化的 人工心脏产品[6,7]。

 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对材料的性 [5] 能要求是多方面的 :①不引起血栓;②不破坏血液细胞 成份;③不改变血浆蛋白,不破坏生物酶;④不释放电解 质;⑤不引起有害的免疫反应;⑥不损害邻近组织,不致 癌;⑦不产生毒素与变态反应;⑧优异的耐屈挠性。

 临床 实践证明,聚氨酯弹性体在血液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耐久 性等方面均优于天然橡胶、 硅橡胶、 烯烃橡胶,成为国内外 研制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

 国内外主要研制 单位有美国犹他大学(浇注型聚氨酯心室)、 广州中山医学 院(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 反搏、助搏气囊)、成都科技 大学(反搏气囊、血管、血泵等),这些产品都已获得成 功[ 5 ] 。

 表 1 几种商品化人工心脏聚氨酯的组成及应用[6,7] 聚 氨 酯 制备人工心脏过去大多采用 PTMG 为软段与 MDI 反应 生成预聚物,然后以小分子二醇或二胺为扩链剂来合成的。

 鉴于对芳香族聚氨酯降解产物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芳 胺, 目前主要使用脂肪族聚醚型聚氨酯,为进一步提高聚氨 酯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国内外对聚氨酯改性做了大量的 研究,一般是在分子链上接枝硅和维生素等以进一步改善其 生物相容性, 也有研究在聚氨酯表面加附各种细胞黏附因 子,如胶原、 纤维黏连蛋白和白蛋白, 使聚氨酯表面更加 生物化。

 还有研究使用单层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以提高其 生物稳定性。

 英国医疗装置生产商Aortech国际公司采用聚氨酯- 硅烷嵌段共聚物Elast-Eon材料(TPU)制造新型人工心脏 阀门, 以提高生物相容性[5]。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 管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合作,将Si 原子引入聚氨酯硬段,实现对聚氨酯硬段改性, 刘金成等 [8] 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及毒理性研究,通过溶血试验、 动 态凝血时间试验、 血小板黏附试验及全身急毒试验,评价聚 氨酯硬段改性材料作为人工心室辅助装置材料的血液相容 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酯材料血液相容性优 于未改性聚氨酯材料,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

 2 . 医用聚氨酯制品 2.2 人造血管 2.1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 第一个关于生物稳定聚氨酯人造血管的专利是Covita 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可应用于心肌梗塞、外伤、 心脏手术后发生低心排而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的患者及心脏 公司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商品名:CorethaneTM),这种聚 移植前,暂时代替自然心脏的功能,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梁过 氨酯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达3年时间,完全通过了人工血管 《聚氨酯》2 0 0 7 年 9 月 总第 6 4 期 73 ■ PU 技术 的性能测试[9] 。

 聚氨酯是一种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小径微孔PU血 管具有好的血液相容性,与天然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可大 大减少新内膜增生。

 此外,合理的孔径和孔隙率的三维设计 能增强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 长入和铺展,加速内皮细 [10] 胞化过程 。

 潘仕荣等采用生物性能稳定的PU制备小径 人工血管,曾先后报道过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合成 和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和内腔表面偶联重组水蛭素[11,12],来 提高顺应性和抗凝血性,达到自然内皮细胞化和提高畅通率 的目的。

 潘仕荣等[13]通过选择材料和优化制备条件,可制 得具有合适孔径和孔隙率,顺应性和其它性能与天然血管匹 配的PU小径血管,达到提高小径血管长期植入的畅通率的 目的。

PU 小径血管内径 2-4mm,壁厚 0.6-1.2mm,密度 0.23- 0.49gcm3,孔径 42-95Lm,孔隙率 56%-80%。

血管的径向顺 应性 1.2%-7.4%?13.3kPa -1 ,水渗透性 0.29-12.44g (cm 2?min),轴向抗张强度 1.55-4.36MPa,爆破强度 60- 300kPa,缝线撕裂强度 19.5-96.2N/cm2。

 据欧洲塑料新闻网消息,由 Jennifer West 教授领 导的美国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已经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 酯材料,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小直径的人造血管。

 其它的人 造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已成功地应用于较 大直径血管的制造, 但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血管, 由于 血液凝结或组织堵塞的原因, 这些材料无能为力。

 莱斯大 学的研究团队经多次实验后发现, 将一氧化氮生产的缩氨 酸加入到聚氨酯中可增强聚氨酯抗血液凝结的能力。

 在生 理状态下, 这种聚氨酯释放的一氧化氮可以防止血液的凝 [14] 结 。

 2.3 矫形绷带 对骨折患者来说,进行石膏绷带外固定几乎是必不可 少的治疗措施,但它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特别是炎热 的夏天,极易引起石膏内搔痒及炎症,而且石膏笨重,不透 气、 干固后无弹性,活动时易折断,强度差、 不耐磨及X线 穿透性也差,绷带拆除时也容易污染环境等[15]。

因此,寻 找一种既有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点的外固定 材料,是临床上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骨折外固 定材料方面主要采用石膏绷带, 石膏托等产品, 据有关部 门统计石膏绷带每年的使用量在1.5亿卷左右, 但由于石 膏绷带笨重、不透气、不透 X 线、遇水溶解、固化时间长 等缺陷, 导致其不断被其他新产品代替。

 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自 2001 年引入中国市场,经过 4 年的临床使用,发现其使用方便,性能优良的一种外 固定材料。

 目前国外90%骨折病人都选用医疗聚氨酯矫形 绷带固定, 而我国目前使用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固定的骨 折病人还不到十分之一, 全年的使用量在四十万卷左右, 74 环 球 聚 氨 酯 网 www .puworld. com 因此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是我国未来5年内增长潜力最大 的一种骨科耗材[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