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装卸工艺知识点整理
十三.集装箱码头平面布局:码头前沿、堆场和后方
1.码头前沿 泊位长度=集装箱船舶长度+泊位富裕长度(泊位长度=1.2 倍*船长) 约 78 米布置 1 台桥吊 两船靠泊间隔=(A 船长+B 船长)*5% 2.堆场 箱位号由箱区、位、排、层组成。 位数:箱区→2 位、位→2 位、排→1 位、层→1 位 3.集装箱拆装箱库(又称集装箱货运站) 4.指挥塔(又称控制室) 5.大门(又称检查桥、闸口) 6.维修车间
(4)轨距(跨距):起重机两条行走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5)基距:同一轨道上两个主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工作速度:起升速度,小车行走速度,大车行走速度,臂架俯仰速度
十.集装箱堆场作业机械:底盘车,跨运车,集装箱叉车,龙门起重机,正面吊,混合系统
1.底盘车
(1)特点:集装箱在码头堆场的整个停留时间均放置在底盘车上
五.件杂货装卸工艺布置形式
1.船舶吊杆——流动机械系统(布置形式:一线仓库) 2.门座起重机——流动运输机械系统(布置形式:一线堆场一线仓库)(P56 图 3-21) 3.起重船——缆车——流动机械系统(内河斜坡式港口)(适用:长江港口,大水位差的港口)
系统组成: (1)起重船(浮吊)——装卸船舶 (2)缆车——沿轨道运行,运货上岸 (3)流动机械——水平搬运、库场内拆堆垛、装卸车辆
适用码头:吞吐量大而堆场面积有限或自动化要求高的大型码头
十一.水平搬运机械——牵引车挂车
1.牵引车分类:平头式、长头式
2.牵引车的拖带方式分类:半挂车(常用),全挂车,双联拖挂
3.半挂车的种类:平板式,骨架式(又称底盘车),鹅颈式,伸缩式
十二.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式
1.装卸桥——跨运车工艺方案(欧洲常用)
FR (Flat Rack):平板箱
TK (Tank):罐式箱
PF(Plat Form):框架箱
HC(High Cube):高箱
HT (Hanger Tainer):挂衣箱
七.集装箱标记
1.第一组标记:箱主代码、顺序号、核对数
2.第二组标记:国籍代号、尺寸代号、类型代号
3.第三组标记:最大总重、自重
优点:
3
(1)装卸船接运采用“落地”方式,不需要对位。提高装卸效率,节省时间 (2)机动灵活。跨运车流动性较强 (3)机种少,适应性强。一种机械可完成多种作业 (4)能在场地上将箱子重叠堆垛,一般可堆高 2—3 层,可节省堆场面积 缺点:是由跨运车的缺点所引起 (1)价格较贵,进行换装和搬运时可能会提高装卸成本 (2)容易损坏,故修理费用高,完好率低 (3)轮压较大,要求较厚的场地垫层 (4)不便于进行“门到门” 适用码头:进口重箱量大,出口重箱量小的集装箱码头 2.装卸桥——龙门起重机工艺方案(目前我国常用) 优点: (1)单位面积堆存量大。堆箱层数多 (2)堆场面积利用率高。跨距内紧密堆垛 (3)营运费用低。本系统虽初始投资大,但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费用低 (4)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便于电子计算机控制 缺点:是由龙门起重机的缺点引起 (1)堆层较高,如需取下层箱,要经多次捣载,在操作上带来许多麻烦 (2)配机数量一般固定,不易(能)用机数来调整场地作业量的不平衡 (3)自重较大,且堆装层数多,故场地需要重型铺装 (4)大跨距,由于码头不均匀下沉,可能会产生轨道变形 适用码头:吞吐量大而堆场作业要求机动灵活的大型码头
二.换装作业
1.概念:是指货物从进港到离港在港口所进行的全部作业的综合,它是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操作过程所组成的。 2.形式(两种): (1)间接换装:货物先从船上卸入库场经过短期堆存,再由库场装上车辆(或船舶),或者按相反程序 (2)直接换装:货物由船上卸下直接装上车辆(或船舶),不再进入库场,或者按相反程序
二.几个术语解释
EDI: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RFID:电子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U:标准箱(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三.集装箱的部件
角配件(三面有孔的金属件),叉槽(贯穿箱底结构,供叉举集装箱用的槽)
(2)适用码头:(1)巨大的堆场面积;(2)FCL 货比例高;(3)货主有大量 Door to Door 运输需求
2.跨运车
(1)特点:从船上卸箱时,采用“落地”方式接运,无需对位,提高装卸桥效率
(2)跨运车方式的平面布置:垂直岸线布置
(3)配置:1 桥吊+6 台以上跨运车(其中:四台以上承担箱子转载、堆码;一台承担进出场车辆装卸;一台备用)
门座起重机的优点:(1)起升高度大,能立体交叉作;(2)臂幅大、工作区域大;(3)使用灵活、定位性好;(4)起 重量大;(5)通用性好
缺点:(1)价格高,使用成本、维修费用、能耗大;(2)自重大,轮压大,码头造价高
四.水平运输机械:蓄电池搬运车,叉式装卸车,牵引车挂车,货车
适用距离:蓄电池搬运车→小于 100m,叉式装卸车→100-200m,牵引车挂车→200-500m,货车→500m 以上
三.港口装卸工艺
概念:港口实现货物从一种运载工具(或库场)转移到另一种运载工具(或库场)的空间位移的方法和程序。
四.港口装卸工艺工作的主要内容
1.装卸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和吊货工属具的设计 2.工艺流程的合理化 3.货物在运输工具和库场上的合理配置和堆码 4.驾驶员和工人的先进操作方法 5.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
港口装卸工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港口生产活动的特点
1.产品的特殊性(港口的产品是位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即被消费) 2.生产的不平衡性(如到港船型和密度的不平衡、货物数量、品种、流向的随意性) 3.生产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港口生产活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5.生产的连续性 6.装卸组织的协作性 7.货物运输信息的集聚性(伴随物流传递的信息流的畅通) 8.生产调度的层次性(配合整港资源的合理调配,但协调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困难)
1.皮带输送机
2.平舱机械:溜筒平舱机,曲带平舱机,直带平舱机
第三章 件杂货装卸工艺
一.件杂货装卸工作的特点
1.批量小、货票多
2.货物的双向性
3.贵重物品、危险货物和军用货物
二.件货主要吊货工夹具(分为:通用工夹具、专用工夹具)
(一)通用工夹具:吊钩、吊索与网络、货板
(二)专用工夹具:油桶夹、钢板夹、成捆铝锭夹、卷筒纸夹具、卷钢板夹具、真空吸盘吊具等
1
三.装卸船舶机械:门座起重机,船舶吊杆,流动起重机
四.集装箱的门
大多数集装箱都是对开式(两端口开门);少量是侧开式
五.集装箱规格尺寸
规格 (英尺)
箱型
公制 mm
长 英制 ft in
公制 mm
宽 英制 ft in
高
公制
英制
mm
ft in
最大总重量
kg
LB
1AAA
2896
9’6”
1AA
40
12192
40’
2438
8’
1A
2591 2438
8’6”
30480
十四.集装箱码头新型装卸工艺方案
1.自动导向车(AGVS)系统 2.移箱输送机与轨道式龙门起重机的配合
第六章 煤炭和矿石装卸工艺
一.特性
1.容重:物料的容重是物料的单位体积重量
2.自然坡度角:在规定条件下粉末自由堆积在水平面上所形成的粉末堆的底角。自然坡度角反映了物料的流散性。
3.块度 4.摩擦系数 5.冻结性
四.影响港口装卸设备选型的主要因素
1.货物方面:货物特性、吞吐量、货物流向 2.运载工具方面:船舶类型、车辆类型 3.自然条件方面:水位和潮汐、地质与地形、气象条件 4.港口建筑物方面:岸壁形成和码头结构,库场类型及位置,铁路和公路与码头的相对位置
直立式码头——适应水位变化小的港口(海港) 斜坡式码头——适应水位变化大的港口(内河港口) 混合式码头——半斜坡式、半直立式(散货专业泊位) 5.运输组织方面
八.集装箱吊具:固定式吊具,自动式吊具,组合式吊具,双箱吊具
自动式吊具:能自行伸缩,适用于装卸桥上使用
组合式吊具:主要用于跨运车等从事堆场作业的机械
九.集装箱装卸桥有关参数
1.起重量(=额定起重量+吊具重量)
额定起重量:是指所起吊的集装箱的最大总重量
确定集装箱装卸桥起重量的考虑因素:
(1)起吊集装箱船舱盖板的需要
(4)适用码头:进口重箱量大,出口重箱量小的集装箱码头
3.龙门起重机
(1)轮胎式龙门起重机
① 轮胎式下的集装箱码头布置:平行岸线布置
② 堆场的布置:6 列集装箱和一条车道
③ 车道的布置方式:底盘车通道在中间,底盘车通道在一边(常用)
④ 适用码头:吞吐量大而堆场作业要求机动灵活的大型码头
(2)轨道式龙门起重机
8’
30.5 吨 67200
1AX
<2438
<8’
1CC
20
1C
6058 19’10.5” 2438
8’
1CX
2591 2438 <2438
8’6”
24000
8’
24 吨
52900
<8’
2
六.集装箱的种类
GP (General Purpose):普通箱
RF (Reefer):冷藏箱
OT (Open Top):开顶箱
适用情况:堆、取料作业频繁的情况,并堆取作业重叠时间多的情况
堆取合一特点:适合堆存量大的情况,堆场面积利用率高;无分设灵活
适用情况:堆取料作业虽频繁,但堆取作业重叠时间较少的情况
(三)装船工艺:分为固定式装船机和移动式装船机
1.固定式装船机(定机移船)
2.移动式装船机(定船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