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类型及特点(1)(咏怀、咏物、山水)

诗歌类型及特点(1)(咏怀、咏物、山水)


4、题型特点
简答题为主要的题型,由客观选择题逐渐转 变为主观问答题,难度区分度加大,逐渐加强 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力度。其中,难 度尤其大的比较类主观试题要格外重视。
5、命题角度 不仅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其“思想情 感”,还会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针对古诗 整体鉴赏能力的考查。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柳宗元到柳州上任后,登楼抒感 寄赠远方同道而作。唐代王叔文革新集团失 败后,王叔文、王坯被贬斥而死。柳宗元、刘 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郡的司马。这是历 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时过十年,柳宗 元、刘禹锡、韩泰、韦执谊 、陈谏等五名幸 存者被召进京,但随即又分别被贬为柳州、连 州、漳州、汀州、封州刺史……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 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林逋《山园小梅》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试题分值:2006年,是6~8分。(2006年8个省市 是8分);2007年是6~11分。 2008年是5 ~11分(北京10分、宁夏、海南教改区11 分)。 2010年湖南7分;最开始赏析也是5分。
5、答题要求:对于问题可以有多种理解,但要 言之成理,能正确运用一些鉴赏术语。课有自 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但不要牵强附会。
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 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 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 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高考古诗鉴赏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怎么应考
明确考纲要求
(怎么考)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近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
1、选题数量和作品年代
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但唐诗 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宋诗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 比例略有提高。
2、作者
名家名篇有所下降,出于防备押题的需要,名家的非代 表性作品和一般诗人的佳作有上升趋势。
3、体裁
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小令散曲为主,其中五律七 绝占一多半。
在狱咏蝉 • 背景:《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
之作。唐高宗仪凤骆三宾年王(678),他屈居下 僚 入十 狱八。西年其陆,罪蝉刚因声升 ,唱为 一,南侍 说冠御 是客史 上思的 疏侵骆 论。宾事王触被忤捕了 武则天那,堪一玄说鬓是影“,来坐对赃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把握作者所咏之物的特点。
一首好的咏物诗,常常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 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 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这需要我们结合作者的 经历细加体会。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 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 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 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田园杂记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看似写登楼所见,实际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 “惊风”、“密雨”暗喻仕途多坎坷,也指风刀 雨剑的政治环境,而“芙蓉”和“薜荔” 则暗 喻诗人及难友们。诗人和难友们正如这风雨中 的芙蓉、薜荔一样临变不惊,不为外力所屈,不 为外物所污。
• 这两句诗暗寓着诗人坚贞的品格,也是对他自身 不平的感慨和忧虑。
古人往往将“芙蓉”,“薜荔”看作是美 好事物的象征,屈原《离骚》中就有“集芙 蓉以为裳”,“贯薜荔之落蕊”的句子。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这两句实中有虚。实写远处景物:岭树重重 遮挡,虽穷目力之所及,也无法看到远在四州的 难友;而“九回肠”,则暗说那九曲回环的江水, 好像自己的百结愁肠一样。
咏物诗在写作上常用拟人、比喻、衬托、对 比等手法,除正面描写外,也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 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 “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 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 得很大,积得很深。后两句从听觉角度写 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 减。全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句句写人, 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却 又韵味悠长。
•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 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 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 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 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 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 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 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此两句,作者借景抒发了谪居蛮荒之地备感压 抑的情怀。
仔细察物关情
[咏物诗的鉴赏]
•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 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 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 体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 为抒怀。
•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 感悟、闲情逸趣等。
•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 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 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 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 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
颈联既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 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 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 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 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
2、考查角度: 2007年形象(情感)(12份)、内容(10份)
手法(技巧)(10份)、语言(2份)、意象(2份)
2008年思想情感(7份)、内容(8份)、手法(技巧) (13份)、语言(6份)、意象、意境(2份)、形象 分析(2份)
3、命题形式:选择(上海、北京)、填空、简
答。有的题与前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对比鉴赏。湖 南喜欢两首诗(词)比较着鉴赏。
1、体裁:诗(绝句、律诗)、词、曲
2007年涉及24首诗词曲: 唐诗(9首),宋诗(6 首),宋词(3首),元曲(1首),明诗(1首), 金(1首),清诗和清词(各1首),《诗经》(1首)
2008年涉及21首诗词曲:唐诗(5首),宋诗(8 首),宋词(3首),元散曲(2首),明末清初诗(1 首),金(1首)。
07年北京卷就和作文结合起来考。“天街小雨润 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湖南2008)
(一)
1、咏怀诗
2、咏物诗

3、山水田园诗


4、咏史怀古诗
题 材
5、边塞征战诗

6、哲理诗

7、思乡怀人诗
8、送别诗
9、闺怨诗
念天地之悠悠
[咏怀诗鉴赏]
咏 怀
常见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慷慨激越 言
志 诗
常用意象:香草美人,流水清风,烟云明
•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 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 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
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
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和背景,注意名物 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疏影”一词,勾勒出梅花枝干疏朗不繁的特点,“横斜” 一 词, 描绘出它优雅超脱的姿态,“浮动”写出它的缕缕幽香。
诗人将梅花置于清澈的池水上、朦胧的月色中、安谧的环 境里,水、月、花相互映衬,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 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 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咏物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月,花开叶落,常用典故。
常见思想感情:表爱国进取,思建功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