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组织管理(广州地铁)1 绪论1.1施工与施工组织定义1.1.1施工的广义与狭义◆上述施工均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
◆施工(字典的定义):1.制作。
2.谓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广义:城市轨道交通所管辖范围内设备维护保养、工程施工等除运营服务外所有生产活动。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狭义:运营设备管理区域内所进行除运营服务外所有生产活动,如:设备维护保养、工程施工、检查、培训、调试以及演练。
1.1.2施工组织定义◆施工组织:指施工开展中,施工空间、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配合资源的组织安排,如施工计划安排、现场组织安排。
1.1.3施工组织与维修组织的区别◆维修组织:系指具体设备维修保养开展中,设备检修的周期要求、检修计划、工序以及维修结果记录等。
1.2施工组织的特点1.2.1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封闭性,作业空间受到限制◆站间距离短◆客流密集◆无休期◆白天运营、夜间停运时间短,作业时间受到限制1.2.2施工组织的特点◆基本在夜间停运时间开展、施工时间短◆轨行区由带高压电的接触网/轨◆开行工程列车、调试客车,由于隧道空间有限,根本无避防◆安全性较高1.3 国内城市施工组织发展现状◆运营服务的不断发展,施工组织安全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科技的发展,施工组织管理逐步走上信息化管理;◆国内城市轨道施工组织整体思路重点区域重点控制,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各地结合各自地铁的特点开展不同的组织管理。
1.4 施工组织管理的意义◆确保运营设备正常完成检修,确保运营设备正常运行◆确保各项改造工程顺利完成◆确保施工组织安全、有序、可控开展◆确保施工组织资源有效、合理分配2 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及内容2.1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组织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区域管理:正线轨行区、车站、车厂按照“谁负责谁管理”在施工组织实现统一的集中管理,在区域上实现分散管理。
在整个地铁线网施工组织规则、资源分配上需要集中管理统一协调、统一分配;在现场施工组织中需要按照属地管理或专业管理(或属地管理和专业管理同时管理)进行分散管理。
如:施工组织规则制定、重点施工计划即资源比较紧张或安全性较高的施工计划制定各地铁均会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跟踪落实规章和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问题、协调、管理;正线轨行区在车站登记,经专业行车调度审批才能施工;车站内施工经到车站登记审批,如涉及相关设备经专业调度(如供电设备经电力调度,机电设备经环控调度);车厂内专业经车厂调度审批。
2.2 施工组织管理的内容2.2.1 施工计划组织◆施工计划的申报◆施工计划的编制◆施工计划的审核及发放2.2.2 请销点组织◆请销点手续办理◆安全防护措施设置2.2.3 工程列车组织◆工程列车安排原则◆工程列车的运行2.2.4 施工组织数据统计及分析◆目的及意义:落实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施工组织规则执行以及合理性,有助于修改规定确保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组织效率。
3 施工计划组织3.1 施工计划组织的机构◆明确施工计划的申报部门、审核部门、审批部门以及签发部门◆明确日常施工组织协调沟通路径3.2 施工计划的分类◆时间分类(按照各地铁的特点以及需求需要),季度计划、月计划、半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临时计划◆按照作业区分类:正线轨行区计划、车站内计划、车厂计划◆按照作业性质分类:影响行车的计划、不影响行车的计划、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不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等。
3.3 施工计划的主要要素◆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时间◆施工内容◆施工区域◆施工防护◆施工配合(开行列车、提供水电、需触动相应的设备等)3.4 施工计划申报、协调、审批方式◆集中审批,各单位按照层级申报,逐层审核,最终召开施工协调会一起统一审批及确定施工计划安排或集中编制后,按照专业审核。
◆重点审批及分散审批结合,安全性高及资源紧张的计划实行集中审批;其余计划按照属地管理分散审批。
3.5 施工计划的编制原则◆核心计划优先安排:即对其他计划影响大且安全上重点控制的计划和一些重点施工计划。
◆确保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结合作业条件,按照资源是否共享原则安排;◆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在安全前提下,均衡安排,避免集中作业◆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规定以及其他规定的行车组织、时间要求以及设备要求。
3.6 施工进场作业凭证施工人员到现场请点的凭证,即施工计划批准后,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的凭证,凭证一般明确了施工作业各项因素,同时还明确了一些安全措施。
同时还可作为配合部门配合的凭证。
4 请销点组织4.1 请销点组织原则◆按照区域属地管理以及设备专业管理负责审批的原则,开展施工专业的请销点组织4.2 正线轨行区的请销点组织4.2.1正线轨行区的特点◆空间有限,设备布设较集中,存在交叉作业◆有高压电,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危险◆存在开行工程列车,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危险◆涉及线路长,难以做到监控◆安全要求高,一到施工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运营服务4.2.2正线轨行区的请销点组织的方式◆方式一:轨行区由行调整体控制,即所有进入轨行区的施工必须经行调审批◆方式二:轨行区由行调重点控制,非重点由车站控制◆方式三:轨行区由现场直接分段控制4.2.3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一:有利于车站与行调互相监控,确保安全,但是效率较低。
◆方式二: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控制安全关键点,。
◆方式三:有利于现场施工组织的灵活性和效率,但对整体调整的灵活性不强。
4.3 正线非轨行区域的请销点组织4.3.1 特点◆对运营列车影响较小◆对车站的服务质量影响较大4.3.2 组织方式采用现场属地管理进行审批。
4.4 车厂的请销点组织4.4.1特点◆大都为地面线路,空间开阔,避让方便◆区域较集中4.4.2 组织方式可以实现车厂区域由车厂调度审批。
4.5 运营中的抢修组织4.5.1 运营时间内短时间的抢修组织◆利用现有的时间资源情况进行抢修,主要针对一些故障暂不影响运营,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或降级运营的情况。
◆利用运营间隔时间以及利用运营列车运送人员进入区间处理。
◆抢修的审批,直接申请,不需再进行施工计划申请。
4.5.2 运营时间内长时间的抢修组织◆由行调授权故障区域给现场指挥或事故处理主任。
行调按照事故主任的要求做好配合。
◆设置现场处理主任,负责抢修时各专业人员的统一指挥,确保抢修顺利、快速进行。
4.6施工组织安全管理4.6.1施工组织安全责任落实◆明确每项施工作业的负责人以及责任、安全培训◆明确施工作业前的安全交底4.6.2 动火作业的管理◆根据作业区域的防护要求,明确动火审批要求◆动火作业的凭证4.6.3 防护措施4.6.3.1 红闪灯设置目的及方式◆为了防止列车越出区域或人员误入工程列车开行区域,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害,设置红闪灯的目的在于提醒;◆方式一:任何在轨行区的作业的区域两端设置红闪灯防护※优点:可以多方警示列车进入※缺点:在非开车区域,存在一些施工作业交叉进行,即区域重叠,存在施工人员跨越红闪灯的情况,失去了红闪灯的警示作用。
◆方式二:只在开车作业区域两端设置红闪灯,其余区域不再设置红闪灯※优点:减少了红闪灯设置的数量,达到了红闪灯设置的目的。
※缺点:存在工程列车作业完毕返回车厂时,如沿途作业未销点,组织出错时,工程车误入有人作业的区域。
4.6.3.2 接触网停电目的及要求◆由于地铁线路均设有高压电的接触网用于提供给地铁列车的牵引用电,在施工作业中,如会碰到接触网,必须要求接触网停电,防止施工人员触电。
◆具体施工作业停电的要求,根据各地铁规定的安全规定,确定本作业是否要求停电。
※停电的方式目前均由中央电力调度操作停电,或各变电所按照电力调度的要求停电或现场操作隔离开关停4.6.3.3 接触网停电挂地线目的、要求以及方式◆接地的目的:防止接触网带电,施工人员在碰到接触网,确保人身安全。
◆方式:各地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各施工作业根据自身的作业自身挂地线※统一由专业人员配合挂地线※由车站人员统一挂地线4.7 本章小结5 工程列车的组织5.1 工程车的组织5.1.1 工程车类型及功能◆内燃机车:车厂调车(客车)、救援以及配合牵引平板车作业◆轨道车:配合牵引平板车作业◆作业车:接触网作业车、轨道检测车、接触网检测车◆平板车:普通平板、带吊臂平板5.1.2外单位工程车的组织管理◆外单位工程车进入的目的:工程改造施工需要。
◆外单位工程车进入的条件:车辆的检测(含限界、制动等)、运行的许可手续、司机的培训◆外单位工程车运行的要求:司机的配合5.1.3 作业工程车的组织5.1.3.1 工程车作业的种类◆运送物料及设备◆配合作业来回移动◆检测及巡检5.1.3.2 工程车作业的特点◆条件多样性◆速度相对低◆配合性◆区域唯一性5.1.3.3 工程车组织的目标◆安全有效配合作业5.1.3.4工程车组织的原则◆工程车必须符合线路的车辆限界◆工程车可以牵引,也可推进运行◆工程车运行凭信号、行调命令、行车凭证或调车方式运行5.2 客车调试的组织5.2.1客车调试的目标◆利用非运营时间完成新车或新信号系统的调试,确保供车和信号系统具备使用功能。
5.2.2 客车调试的特点◆速度高◆接触网带电5.2.3 客车调试组织原则◆制定调试任务书,明确调试用车、区域以及使用的驾驶模式、安全措施、调试内容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