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亿kw,居世界首位。
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
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
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程度环境影响目录内容摘要 (1)目录 (2)1 绪论 (3)2 我国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体现 (4)2.1 水资源承载力问题 (4)2.2 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 (4)2.3 公平约束问题 (5)2.4 技术约束问题 (5)3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6)4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7)4.1 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7)4.2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8)4.3 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制约 (9)5 关于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的探讨 (10)6 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 (12)7 结论 (13)参考文献 (14)1 绪论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而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
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
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2 我国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体现2.1 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
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
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
如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
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
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就是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
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
所谓配置,也不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不能无偿调用一个流域的水资源。
如果大家头脑里都没有经济的概念,调水越多,越助长资源配置不公,也会助长资源浪费。
而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确水权。
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还没有起步。
许多同志总是对长江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权的分配有犹豫。
现在不能犹豫了,要抓紧开展工作。
明确初始水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现状因素,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节水行为的影响,更有这个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约。
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要把节水考虑进去。
2.2 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河流的治理开发不能破坏生态,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
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
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还包括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于蒸发的水量。
生态需水与河流流量变化高度相关,美国1978年在估计每一个水资源分区内水生生物用水量时,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作为判断,提出评判标准:①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60%,这是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优良至极好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②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③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10%,这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短时间生存条件所推荐的瞬时径流量。
在水能资源开发上,过去的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放模式,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
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考虑到库区的环境承载力,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
2.3 公平约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都要求我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原则。
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地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地区的利益;我们也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人的利益。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尽管人均移民经费提高很多,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处理好。
最近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安置方式。
即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
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
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2.4 技术约束问题这里所说的技术约束不是指传统的水工技术,对传统的水工技术,应当说,我们已经在世界上领先了,但是,基于生态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学有机结合的水工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从维持健康生态角度来看,我们的水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因此,在规划河流形态、设计河流断面时,应遵循河流自然演变的规律,科学确定水流主槽、滩地、护岸的功能,包括防洪、生态、亲水性、文化、体育、娱乐等。
在护岸工程设计时,增加亲水空间和生态系统保护空间,建设亲水河岸。
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鱼类的生长与繁殖,规划设计在这方面相应的研究工作还应加强。
3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
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
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
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3、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4、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5、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6、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7、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
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
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
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的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8、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9、库区的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
10、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11、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4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4.1 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
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
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
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
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
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
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
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
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
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