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原理及解析》(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 UV(1)有机分子常见的有σ→σ* 、n →σ*、 π→π*、n →π* 跃迁、还有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体场微扰的d →d *跃迁等。
得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是π→π*、n →π* 跃迁;含原子半径较大的杂原子的n→σ*跃迁造成;还有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体场微扰的d →d *跃迁。
(2)a. 227; b.242; c.274; d.286; e.242; f.268; g.242; h.353; i.298; j.268。
(3)(1)可以,232,242;(2)可以,237,249;(3)可以257,222;(4)可以,259,242。
(4)上式:蓝移,ε变小,参见书; 下式:蓝移,ε变小,参见书。
(5)2.65⨯104(6)258nm (11000)为对硝基苯甲酸;255nm (3470)为邻硝基苯甲酸。
后者有位阻,共轭差。
(7)乙酰乙酸乙酯有烯醇式和酮式,烯醇式有共轭体系,其π→π*在240nm 附近。
可见溶剂极性小,烯醇式多,ε大。
(8).(9).为B ,254nm(10).H 2C 3CH 3(11).样品在水中不溶,丙酮和苯的透明下限太大,水、丙酮和苯不能用。
乙醇、环己烷、甲醇可用,乙醇最好,无毒、便宜,且测定后与文献值对照不用做溶剂校正。
(12).A 大,因A 中的NH 2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形成共轭,而B 上的NH 2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不形成共轭。
第3章 IR(1).不一定,只有有偶极距变化的振动产生红外吸收。
(2)υC=O 的大小:RCOOR ’>RCOR ’>RCONHR ’(3)A 的υC=O 大,B 有二甲氨基给电子共轭效应。
(4)(a )p-CH 3-Ph-COOH 与Ph-COOCH 3不同,前者有COOH 、对二取代;后者有酯基及单取代苯。
所以,在3200~2500、900~650cm -1处不一样。
另外,后者有1330~1230 cm -1最强峰,无955~915 cm -1宽峰;前者有3200~2500特征峰、955~915 cm -1宽峰,最强峰为υC=O 。
(b )苯酚有单取代苯环,3100~3000、1625~1450、900~650的相关吸收;环己醇在3000~2800、~1465有相关吸收。
δOH 和υC-O 的吸收位置也不一样。
(5)A 是环状酸酐,有两个υC=O ;B 是内酯,有1个υC=O 。
(6)为前者。
(7)Ph-COCH 3 ;(8)p-NO 2-Ph-CHO; (9)1-辛烯,(10)(a )1738 cm -1、1650 cm -1、1717 cm -1分别B 、C 、A 的υC=O ;(b) 当溶剂极性减小时烯醇式增多,故C 增强,A 、B 减弱;(c) 此强吸收对应着烯醇式中αβ不饱和酯的UV 光谱,溶剂由乙醇变为己烷时烯醇式增多,故此吸收增强。
(11)邻二甲苯。
(12) 乙酸乙酯。
33C CH 3CH 23333(242nm)第4章 1HNMR(1). B 0b >B 0a >B 0c ; δb <δa <δc 。
σ增大,δ减小。
(2).左边化合物:δb <δa 。
因为Ha 受氧原子的吸电子效应大,受C-C 各向异性去屏蔽效应也多。
右边化合物:δb <δa 。
Ha 受Cl 原子的吸电子效应大于H b 受Br 原子的吸电子效应。
(3).(a)4个质子磁全同,单峰;(b)两个单峰,CH 2Cl 位移大;(c)图从左到右:四重峰(OCH 2)、单峰(OCH 3)、三重峰(CH 3);(d)图从左到右:单峰(OH )、四重峰(CH 2)、三重峰(CH 3);或四重峰(CH 2)、单峰(OH )、三重峰(CH 3) (e) 图从左到右:三重峰(CHO )、8重(CH 2)、三重峰(CH 3)。
(4) (a)A 2X 2; (b)A 3M 2X; (c)2个自旋系统AMX ,另有A 3; (d)AB B ’XX ’Y .(5) O(6)CH 3OCH 3OBr CHO(7) NH 2(s, ~6.3);CH 2(q, ~2.3);CH 3(t, ~1.3)。
(8).① (CH 3)2C(OCH 3)2;②(CH 3)3C-O-CO-CH 3;③Ph-C(CH 3)2CH 2Cl ④CH 3COOCH 2CH 2Ph ; (9)①CH 3CCl 2CH 3;②CH 3CH 2CHCl 2;③CH 3CHClCH 2Cl;④CH 2ClCH 2CH 2Cl (10)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对应:(b),(a),(c),(e).(11)a 大 b 小,b 在另一个苯环的正上方,受屏蔽。
(12)a-4重峰,b-6重峰(2组3重峰),c-单峰,d-4重峰第5章 13CNMR1.PhCOCH 2CH 2CH 3;2.二氧六环;3.PhCH 2OH ;4.5. DEPT 谱可确定CH 3、CH 2、CH ,从去偶谱中减去DEPT 谱中出现的有质子的碳即为季碳。
6.CF 3COOCH 37.N8.第6章 MS1.(a)m *56.47, (b)由90→62产生m *42.7,由62→48产生m *37。
2. m/Z 57为(CH 3)3C +, m/Z 155为分子离子丢CH3.所得。
简单裂解易在支链碳处断裂,得到带支链较多的离子较稳定。
3.烯丙基裂解丢甲基得97离子,烯丙基裂解丢乙基得83离子。
4. 3.3-二甲基-2-丁醇。
5. 符合,简单裂解得71、43离子,麦氏重排得58离子。
6.(A )。
HNO7.同时脱水、脱烯得42离子。
8.正确。
9. (1)C 2H 3Cl ;(2)C 2H 6S 。
10.CH 3CO-Ph-NO 211.p-Br-Ph-OCH 2CH 3。
12.溴苯 13.2-己酮第7章 综合解析(结构式中数字为1HNMR 和13CNMR 的δ值) 1. Diethyl ketoneH 2CCC H 2OH 3CH 3C 232O11(A)(A)(B)(B)1.1 A 2.4 B212.1 135.5 27.9 32. P-bromotolueneBrH 3CHHH 324231Br5(A)(A ')(B)(B ')(C) 6.96 A 7.29 B 2.3 C136.7 1131.2 2130.8 3119.1 420.9 53. Tert-butylcarbinolCH 3C CH 2CH 3H 3COH 3213OH(A)(A)(A)(B)(C)0.91 A 3.28 B 2.05 C73.2 162.6 226.1 34.Benzyl acetateH 2C O CH 3O 344425O C 6O170.7 1136.1 2128.6 3128.2 466.2 520.8 67.3 A 5.09 B 2.06 CAA AAA B C5.Tert-pentylbenzeneC CH 3CH 3H 2C CH 33431257768(A)(B)(C)(D)(E)(F)(A ')(B ')(E)7.3 A 7.3 B 7.2 C 1.6 D 1.3 E 0.7 F149.4 1128.0 2125.9 3125.3 437.9 536.3 628.7 79.1 86.heptanalH 3C(CH 2)2(CH 2)2CH 2CHO 7634521O(A)(B)(C)(D)(E)9.8 A 2.4 B 1.6 C 1.3 D 0.9 E202.8 144.0 231.6 328.9 422.5 5*22.1 6*14.0 77.1.2.3-TrichloropropaneCL21ClCLH H(B)(C)4.24 A 3.9 B 3.8 C58.5 145.1 28.1-Phenyl-1-2-ethanediol23145OH 6OHH COH CH 2OH (B)(C)(D)(D)(D)(D)(D)(A)(B)3.7 to 3.6 A 3.69 B4.7 C 7.3 D140.5 1128.4 2127.8 3126.1 474.7 567.9 69.Diisopropyl etherH 3CCHH 3COCHCH 3CH 3H 3CCHH 3CO211(B)(A)(A)1.1 A 3.6 B 23 168.5 210. HydrocinnamaldehydeH 2C H 2C CHO4536127(A)(B)(C)(D)(D)(D)(D)(D)2.8 A 2.9 B28.1 145.2 2126.3 3128.5 4128.6 5140.3 6201.5 711. L-2-amino-1-propanolH 3CC C OH H H HNH 2321OHH HH NH 2A(D)(D)(B)(C)(E)A 3.53*B 3.24*C 3.10D 2.53E 1.051 67.92 48.53 19.5第8章 旋光光谱与圆二色光谱1.它的平面投影(按八区律)如图所示,它应有正的Cotton 效应。
2.从下面各自的投影图可看出,二者都应当有正的 Cotton 效应,胆甾-2-酮的摩尔振幅应比胆甾-3-酮大的多。
3.该化合物的甲基有e 构象的A 与a 构象的B 两种结构,A 结构为正Cotton 效应,B 结构为负Cotton 效应,由于实验值为正,故该化合物为是甲基有e 构象的A 结构。
4.(1)对应Ⅱ,(2)对应Ⅳ,(3)左旋,(4)3者波长基本相等。
OOHH CH 3A BC 8H5或简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