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水的物理处理3除油、过滤、分离

废水的物理处理3除油、过滤、分离


两阶段理论:由迁移与吸附组成。
迁移:沉淀、扩散、惯性、阻截和水动力,见图9-2。 吸附:范德华引力、静电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
学吸附力作用、絮凝颗粒间的架桥作用。
悬浮颗 粒的迁 移过程
滤料 流线
悬浮颗粒
1—沉淀
2—扩散
3—惯性
4—阻截
5—水动力
第五节 过滤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1.迁移机理:悬浮颗粒脱离流线而与滤料接触 的过程就是迁移过程。 2.附着机理:附着在滤料表面上不再脱离,就 是附着过程。 3.脱落机理:当固体颗粒与滤料颗粒表面的结 合力较弱时,会从滤料颗粒表面脱落。
隔油池的构造与沉淀池类似,目前常用的 有平流隔油池和斜板隔油池。
石油开采与炼制、煤化工、石油化工及轻工等行业 的生产过程排出大量含油废水。油品相对密度一般都 小于1,只有重焦油相对密度大于1。如果油珠粒径较大, 呈悬浮状态,则可利用重力进行分离,这类设备通称 为隔油池。
(一)平流隔油池
1.基本构造—类似于平流沉淀池
60—70 1
平流式
斜板式 70—80 1/3—1/4
可能除去的最小油滴粒径 μm
最小油滴的浮上速度 mm/s
分离油的去除方式
100—150 0.9 刮板及集油管集油
60 0.2 集油管集油
泥渣除去方式
刮泥机将泥渣集中到泥渣斗 重力排泥
平行板的清洗
没有
定期清洗
防火防臭措施 附属设备
浮油与大气相通,有着火危 有着火危险,臭
阻力截留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废水自上而下流过粒状滤料层,粒径大的悬 浮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滤料的空隙中。
此层滤料间空隙变小,能截留更小的悬浮颗粒, 并形成滤膜,起过滤作用。
悬浮颗粒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越易形 成筛滤膜,滤膜的截留能力越高。
重力沉降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废水自上而下流过粒状滤料层,悬浮颗 粒因重力作用沉降在滤料表面。
主讲教师
包 海 峰:1-4周,主讲绪论和废水物理处理。 欧阳文璟:5-8周,主讲化学、物理化学处理。 贾 丹:9-16周,主讲废水的生物处理。
考核方式
考试。期末采用闭卷笔试(笔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占20%)。无故旷课3次者平时成绩为0, 累计出勤率少于2/3不准参加考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学习内容
u — 油珠的设计上浮速度,m / h
α值与速度比(v/u)的关系
v/u 20
15
10
6
3
α
1.74 1.64 1.44 1.37 1.28
修正的斯托克斯公式:
u
g 18
(W
O )d 2
u — 静止水中,直径为d的油珠的上浮速度,cm / s
W , O — 分别为水与油珠的密度,g / cm3
d — 可上浮最小油珠的粒径,cm
隔油池格间数 n
:
n
Ac b.h
b — 隔油池每个格间的宽度 , m
h — 隔油池工作水深 , m
按规定,隔油池的格间 数不得小于 2。
隔油池的有效长度 L:L 3.6vt
隔油池建筑高度 H:H h h
h — 池水面以上的池壁 m超高,一般不小于 0.4m
(二)斜板隔油池 1.基本构造
(二)斜板隔油池
池长/池深≥4,超高≥0.4m; ④ 池上应加盖板,以防止石油气味的散发,同时
还起着防雨、防火和保温作用; ⑤ 平流隔油池一般不少于两个。
2)平流隔油池设计计算
A、按油粒上浮速度计算法:
A
Q u
A — 隔油池表面积,m2
Q — 废水设计流量,m3 / h
— 对隔油池表面积的修正系数,该值与
池容积利用率和水流紊动状况有关, 表11 3
粒径较细微的悬浮颗粒,以发 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 触絮凝为主; ——深层过滤
吸附与剥离 Ives-Mints争论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Ives:
①附着于滤料之上的悬浮颗粒在过滤过程中绝对不 剥离;
②在过滤后期悬浮颗粒穿透滤层进入滤池出水是吸 附效率降低的缘故。
Mints:
①吸附和剥离是过滤过程中同时存在的两个相反的 现象,且剥离量与含污量成正比;
②剥离是悬浮颗粒穿透滤层进入滤池出水的原因。
争论至目前的结果是Mints理论已取得了优势。
(二)过滤水力学 1.滤层的发展与利用
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层中的平均含污量 称为“滤层含污能力”,单位是g/cm3或kg/m3。
采用单层水冲洗的石英砂滤料滤池是典型的水力分级滤 料滤池。
多层滤料滤池接近理想滤料滤池,最常见为双层和三层 滤层。
(4)在活性炭吸附或离子交换之前,作为预处理设施,可提高后续 处理装置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
(5)在深度处理厂中,过滤能克服生物和化学处理的不规则性,从 而提高回用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6)通过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可以减少后续的消毒费用。
第五节 过滤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悬浮颗粒被截留的机理
险,臭气散发
气比较少
刮油刮泥机
没有
基建费

较低
污油的脱水 浮油的含油率一般为40%—50%。主要的
油水分离方式有带式除油机、脱水罐等。 带式除油机有立式、卧式和倾斜式三种,
污油含油率可达60—80%。 脱水罐有卧式、立式两种,污油含油率可
达90%以上。
你知道吗
习题:
1、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 、 、 和 2、平流隔油池设计计算方法有两处 :一是
隔油池的过水断面面积:
Ac
Q v
Ac — 过水端面面积, m2 v — 废水在隔油池中的水平 流速,m / h,
一般取v 15u,但不宜大于15mm/ s(一般为2 ~ 5mm/ s)
隔油池每个格间的有效水深和池宽比(h/b),宜取
0.3~0.4。有效水深一般为1.5~2.0M。
隔油池的长度L 为:
— 水的绝对粘滞性系数,Pa.s
g — 重力加速度,cm / s2
— 废水油珠非圆形的修正系数,一般取1.0
— —考虑废水悬浮物引起的颗粒碰撞的阻力系数,
, 4104 0.8S 2 4104 S 2
值可取0.95
S — 废水中悬浮物浓度,mg / L
式中水的密度和粘度可分别由图中或表中查得
均质滤料
石英沙
石英沙 无烟煤
石榴石
(a)
(b)
(c)
图 9-5 几种滤料组成示意
第四节 隔油池
油类在废水中主要以四种状态存在:
1)浮油:易浮于水面,含油废水的主要油组分。 2)分散油:悬浮于水中,静置一定时间后成浮油 3)乳化油:长期静置也难以从水中分离出来,必
须先经过破乳处理转化为浮油,然后 再加以分离。 4)溶解油: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通常利用化 学或生化方法将其分解去除。
(二)斜板隔油池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油类物质附着在斜板上,应选用不亲油 材料做斜扳,但实际上比较困难,所以,在斜板隔
油池的运行中也常有挂油现象,应定期用蒸汽及 水冲洗,防止斜板间堵塞。废水含油量大时,
可采用较大的板间距(或管径),含油量小时,间距 可以减小。
平流式和斜板式隔油池的特性比较
项目
除油效率% 占地面积(处理量相同时)
普通平流隔油池与沉淀池相似,废水从池的一端进入, 从另一端流出,由于池内水平流速很小,进水中的轻油滴在 浮力作用下上浮,并且聚积在池的表面,通过设在池面的集 油管和刮油机收集浮油,浮油一般可以回用。相对密度大于1 的油粒随悬浮物下沉。
(一)平流隔油池
1.基本构造—类似于平流沉淀池
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除油效果稳定。 可去除 的最小油珠粒径为100~150um。 可将废水中含油层从400~1000mg/L降至
重力沉降能力
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沉降性 能越好。
滤速越小,水流越平稳,沉降性能 越好。
接触絮凝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滤料的巨大表面积对悬浮物有明显的 吸附作用;
砂粒表面带负电荷,吸附带电胶体后 ,在滤料表层形成正电荷,可吸附粘土、 有机物等负电体。
一、过滤理论 (一)过滤机理
粒径较大的悬浮颗粒,以阻力 截留为主; ——表面过滤
第一节 筛滤
第二节 水质水量调节
第三节 沉淀与上浮(气浮) 第四节 除油
第五节 过滤
第六节 离心分离与磁分离
第四节 隔油池Βιβλιοθήκη 1. 含油废水的来源 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石油化工、钢
铁、焦化、煤气发生站、机械加工等工业企 业。肉类加工、牛奶加工、洗衣房、汽车修 理车间等废水中都含有很高的油、油脂。在 一般的生活污水中,油脂占总有机质的10%, 每人每天产生的油脂可按0.015kg估算。
第四节 隔油池
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4类。 2.废水中的油类的分类
⑴浮油:油珠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μm ,易浮于水面,形成 油膜或油层; ⑵分散油:油珠粒径一般为10—100μm ,以微小油珠悬浮于水 中,不稳定,静置一定时间后往往形成浮油; ⑶乳化油:油珠粒径小于10μm ;一般为0.1—2μm ,往往因 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使油珠成为稳定的乳化液; ⑷溶解油:油珠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nm,是溶于 水的油微粒。
除油方法
1)浮油和重油:采用重力分离法去除; 2)乳化油:采用气浮法、电解法、混凝
沉淀法去除。 3)溶解油: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通
常利用化学或生化方法将其 分解去除。
除油装置
隔油池:是利用油类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含油废水中可
浮油。常用的有平流隔油池和斜板隔油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