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攻球23项要领
乒乓技术————正手攻球23项要领
预备姿势
1.含胸收腹——身体稍为弯腰前倾,肚子内收,两脚与肩平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膝盖微弯保持弹性。
2.近台站位——身体不可离桌子太远,因为这是近台技术。
击球位臵会在球桌边缘附近,甚至是台内击球。
引拍时机
3.提早引拍——当对手击球后,球快过网时,就要准备引拍,并且预测球的落点调整站的位臵。
当球落台时,引拍动作就应该完成,准备迎前击球。
记住,这是近台技术,引拍要早,起拍也要早。
4.身体跟球——不要拉手去追球、跟球,要移动身体来跟球。
手臂与身体的距离要保持固定。
引拍动作——引拍姿势如果错误,整个正手攻球的动作就被破坏掉,这一点非常重要!
5.以腰带手——注意转腰动不能太大,约45度上下即可。
大臂要固定在腰侧,随肩摆动,不可主动后拉。
6.小臂放松——小臂跟大臂夹角不能太小……小臂应该自然放下,夹角约110度,也不可以把手伸直。
7.不可抬肘——大臂与腰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
大臂放松,但也不需要夹臂,保持舒适的距离即可。
8.重心右移——右腿要稍微吃力,重心移动到右脚,上半身稍微右傾,随着臀部往右脚靠近移动。
注意,身体是水平平移,
不可以往右蹲下,造成身体右倾太多击球前后重心起伏太大.
9.手不后甩——手不能甩至屁股后面,顶多到右脚掌上方再往后一些。
10.拍型前倾——引拍时,拍面应该就要往前压,拍前倾;拍面不可向上仰,但是也不可以倾斜太多。
迎向击球点的垂直面积要够大。
拍面要有迎风的感觉,而不是往前上“劈”。
11.不可僵硬——应该全身放松,手臂、肩膀、腕部、手指全部放松,不可僵硬。
12.引拍高度——引拍高度应该在桌面上,不可以把球拍放到桌面下。
引拍高度也不可以太高,不能抬肘。
13.右肩放松稍沉——利用右肩来降低引拍高度(右肩高低的控制來自腿屈彎腰),而不是把手打直把拍子放低。
也不能两腿齊蹲引拍(两腿微弯保持弹性而不是蹲低)。
注意圖像的上半身在右腳上方,代表重心右移.引拍時身體右轉約45度面向右前方.
挥拍时机
14.借力截击——球进台后弹起时,上升期或高点前期就要挥拍击球。
借助球反弹的力量就能轻易回击。
如果击球点太高会容易翻拍。
击球时机太晚,会变成抽球,或者击球无力。
近台正手攻球是利用反弹的力量还击,所谓借力击球,也可以说是截击。
太晚击球无法借力,就必须主动发力,力量、弧度比较难控制。
挥拍前期
15.重心左移——引拍結束後,重心要先往左脚方向移动,使身体迎向击球方向来击球(练习时,要规范自己往左前方击球)。
这就是所谓的用脚打球。
16.以腰带手——重心左移的過程要"以腰带手"来运拍,肩膀、大臂不可发力,用身体转腰带动肩膀,以腰带肩,以肩带手。
(转腰是俗称,其细节是扭腰转肩)
挥拍击球
17.收缩小臂——收缩小臂——击球时,必须利用收缩小臂来击球,大臂、肩膀、腕部都不可出力。
小臂并非主动收缩,而是靠着腿腰带动的力量来带动放松的小臂顺势而收.小臂要以肘为支点绕肘而行.
18.击球方向——击球方向取决于重心转移与转腰收臂的的合力方向,拍面方向也有调节作用,但一般情況腕型固定即可.
19.腕部固定——整个挥拍过程,除非高阶弹击技巧,手腕应该放松随臂而动松而不垮,严禁晃动、翻转用力、翻拍等。
20.挥拍轨迹——要与来球轨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击球的效能并保证出球的稳定;也就是说,这时拍面与来球的轨迹应该构成“丁字形”,这样才能使球垂直受力,不带侧旋。
21.手肘在右——注意手肘要保持在右腰前方,不可抬高,也不可前后拉动。
大臂随腰顺势挥动而不发力.(是不发力不是固定不动).击球過程肘水平运行而不是上下摆荡.注意击球前肘部不得高于肩膀,击球时以手肘为支点收缩小臂.
揮拍終點--收拍位臵
22.右眉收拍——击球后,拍子的位臵在脸的正前方15~20cm,不可离身体太远,高度不可太低;太左、太右也都不正确。
小臂击球后跟大臂的夹角在60~90度左右。
23.收腰击球——腰部转正即可,不可以往左转腰过度(扣杀、侧身攻击除外)。
還原
停止挥拍,身体要正、要直,不可歪斜。
挥拍完回复动作,手应该缓而不慢地放下往右,注意節奏,恢复预备姿势,准备引拍。
打出规律跟節奏---小臂揮拍轉腰擺動速度要維持等速,不可中途加速,打出規律跟節奏.
控制摩擦与撞击——当你一切动作都很顺畅之后,才可以加上摩擦小臂發力加速抽打,来增强威力。
练球方式——正手位练习时一定要打出斜线——由右而左……练习直线是进阶动作,如果练习不当,会姿势错误而转动拍面(外撇過多)。
一定要練習控制落点。
击球点练习
正手攻到了一个地步,可以这样练习:站位先靠近桌边,跟对手来回对练(用腰打就够小臂不必发力球速中等),然后每打几球就退一步,球速不变,对手发力也保持不变.退到中台之后再往前进.这主要是让您练习控制击球点.
另外,越是远台的正手攻,有正确用腰带手的打法比拉大臂的方式还要稳定省力!
正確的正手攻
正手攻一定要先能做到完全不带摩擦,撞击声要透!撞不出声音的正手攻,姿勢上铁定是出了问题.
如果您还是压抑不了拉大臂的方式打球,腰没感觉,小臂不出力就打不好,每一球都得退台拉不摩擦打不过网.....呵呵,那就请您按着帖子的练习方法试试看吧.
还得提醒一点,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每次都得练习.如果上台对练发现不对劲就请重新练过.不要急着找人比赛.
小弟我每次都会先找人对练近台正手攻球基本动作,顺手了来加摩擦退台.周遭碰到的业余球友已经没几个人正手攻比我标准,但是我仍坚持每次都练.毕竟我们是业余出身,定型不容易,就像是医院的患者....要定期服药复建的呵呵.
所以不要一天两天练顺了,就以为神功练成...还远的呢.
想直接跳级练拉球弧圈?算我求求你....转腰都不会,再怎么练也是旁门左道.前冲不够冲,加转不够转,那还不如打正手攻以快制快以快制转呵呵...
為何要練正手攻球基本動作?
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
就如盖房子,
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
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
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
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
直接从拉球动作来感觉用腰是比较难的。
因为拉球靠腿、腰、肩、大臂、小臂、腕、指力等发力传递,不像近台快攻基本动作那样单纯,很容易一个环节错误,就给练错,不小心就走回头路,或者误解,感觉错误。
要理解腰的动作也比较辛苦,容易绕远路......毕竟许多业余球迷都打了好几年的球,要直接从拉球动作去改,真的很难很难。
想接着练拉球的人,要有以下条件(正手攻球)
1.必须先练好正手攻球基本动作..起码要能以中等力量打个30~50板不掉球,
2.落点不能乱跑,(在正手位每一球都要打出左斜线)
3.球速要均等打的出節奏,发力顺畅
4.用身体引拍手不后拉
5.重心转移以腰带手前迎借力击球要用身体控球
6.近台退台對攻都沒問題
7.攻球时腕部要相对固定不乱发力,不翻腕不抬肘
8.大臂能够控制不乱发力,随腰而动.收拍位臵要在右眉前方附近.
9.不甩肩不耸肩肩膀放松不发力
10.用脚打球,发力之中感觉有腿带腰腰带手的力量传递.
以上十项都能做到的,估计接着练拉球半年内可以拉出像样的弧圈球.
有关于引拍跟收拍位臵,以下我再多做些说明:
含胸收腹:如果身体不是太过僵直,含胸收腹前倾,两腿微弯保持弹性,头步高度降低些,收拍自然就不会太低.为了小心求证小弟刚刚起身再实际挥拍实验,也再看了一遍打好乒乓球几个教学录影片,跟我说法是一致的.小臂往上是顺势收拍往上发力不多也没有摩擦问题.这点小弟很有把握.我说的这个收拍动作,大臂只是顺势小幅微动,并不发力拍高低:引拍高低也会影响收拍位臵.一般来说,我看到球友们的毛病大都是手放很低,所以收拍就过低.引拍时的前臂跟大臂夹角应该在110度(这个数字只是大约说明比直角大些,不能伸太直),如果大臂不后拉,那么,这个引拍高度到眉心位臵的挥动距离其实很短,只有30CM~40CM左右.遇到较低的来球,引拍要低应该是用右肩下沉来控制,而不是把手打直(这些在正手攻球基本动作23个要项都有提到).
制造弧线--小臂在近台攻球的练习之中还有微调功能,可以把低平的来球或者是软弱无力的来球,利用小臂往上抬的力量稍作修正,来保证球的飞行弧线.近台攻球的基本动作其实是拍型前倾些,但是起拍低收拍高.
收拍位臵的重點:不能越过眉心往左挥去,小臂也不能往前
太多变成"推球"击球点会不好控制.往左前迎去击球触球后顺势抬起收拍到颈部以上位臵,是比较自然的.(我帖子里面说的是拍子的位臵不是虎口的位臵.拍子比手要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