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学 第一讲

中医养生学 第一讲


联系:在学术渊源、理论基础、方法技能、目的意 义等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是互通互用的。 将养生与康复统一在一门学科内,是中医学的一大 特色,体现了防治结合、治养结合的整体观念。
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举例说明:醒脑益智 智力衰退老人 延缓衰老:促进正常人健康长寿,治疗年老体 弱者机体功能衰退。
第二节 学科目标:健康长寿
适应社会:知足常乐
协调平衡
(一)最高准则:中和
(二)重要环节:祛邪
人体与外环境 机体各系统
减肥必须纠正代谢障碍,去
脂必须通利大小便,养生必须性生活协调 “虚与实邻”
(三)平衡方式:元素平衡
(补不足)
调节平衡
(泻有余)
正气为本
心恒动 肺宣肃 肝舒发 脾枢转 肾蒸渗
甘温通营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甘麦大枣汤 辛味发散,下行通降 玉屏风散
1992年WHO观点: 60% 日常养生
15% 遗传因素
10% 社会因素 8% 医疗条件 7% 地理、气候
第四节 中医养生观念:顺应自然
一、天人相应 二、形神合一 三、动静互涵 四、协调平衡 五、正气为本
天人相应
适应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把握时间:百病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顺从地理:东湿南热西燥北寒;因地制宜
(四)胎儿训练
1 听觉训练 妊娠13周开始,说话、朗诵诗歌、高歌、 听音乐、与人谈笑、自然界的鸟语虫鸣、流 水声。 2 抚摸动作训练 妊娠10周开始,胎儿的触觉、压觉感受
二、饮食调摄
孕早期(头三月)
胎儿发育缓慢、妊娠反应----饮食少而精---新鲜蔬菜瓜果,忌 腥辣
孕中期(4~7月)
胎儿增长加快---富含蛋白质(鱼肉蛋)、钙(蛋黄、牛奶、 虾皮、骨头汤)、磷(黄豆、鸡肉、羊肉)
(三)谨慎起居 “形要小劳,无至大疲” “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 久,卧不极疲” (四)运动锻炼强身心 (五)合理用药 多补少泻,药宜平和
体力劳动者保健
《素问· 宣明五气篇》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 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保健措施
一、合理膳食
损失什么,补充什么; 充足维生素以解毒 “苯”—高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
定义:为促进胎儿智力和体质的良好发育所 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孕妇和胎儿身心健康的 保健措施 明代· 万全:《妇女秘科》 “妇女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 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 完固,生子无疾”
一、精神调摄(狭义胎教)
(一)端心正坐 (二)怡情养性 “宁静即是胎教”;过度紧张---肾上腺素 分泌过多---胎儿畸形 (三)近美好避邪恶
基本概念
养生: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
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 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
总结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 术,以实现人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目的的实用 科学。
中医观点
1 精气不足 2 营养不良 3 五脏受损 4 情志过激 5 劳逸失度 6 遗传禀赋 7 社会环境 8 自然环境 精气虚损,动力不足 五脏失衡,调节无力 气机受阻,抗病无力
现代研究
1 自然环境污染 2 体内污染 3 心理(或精神)刺激 4 不良的生活方式 5 饮食营养失节 6 疾病和意外伤害 7 遗传 8 性别(67.2:63) 9 职业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 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 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因 人 养 生
学习内容
一、胎孕保健 二、老年保健 三、体力劳动者保健 四、脑力劳动者保健
胎孕保健---胎教
第三节 学科基点:生命和寿限
一 生命
(一)生命是气的产物 (二)人身四宝:精 气 神 血
二、寿限与健康
Buffon认为: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寿 命约为其生长期的5-7倍,此称为Buffon 寿命系数,对于动物界几乎是完全适用的。 一般认为,人类的生长期约在20-25岁之 间,则人类的最高可能寿命为100-175岁。 人平均细胞分裂50次,每次细胞分裂周期 2.4年;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 倍。 以及按脑重与体重的比例关系来推算人的 自然寿命界限,虽然结果互有出入,全基 本均在100-200岁之间。
孕晚期(8~10月)
胎儿发育特别迅速、大脑发育关键时期---优质蛋白,少食 盐,防水肿 忌烟酒
三、谨慎起居 四、劳逸适度 五、讲卫生宽衣着 六、戒房事 七、审慎用药 安定、阿司匹林、四环素、抗癫痫药;“病 去母安,胎亦无殒”
老年保健
《灵枢· 天年》 “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 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 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 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 形骸独居而终矣。”
三、运动按摩 (一)各类体育运动 (二)倒立、倒行 (三)脑部按摩
四、节欲健脑
谢谢!
辛味透散 行血散瘀 逍遥散
芳香行气,温燥化湿 补中益气汤 辛热温阳,甘淡渗湿 肾气丸
鼓舞机体在病理条件下的能动性、自发性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二、畅通经络
三、清静养神
四、节欲保精
五、调息养气 六、综合调养 七、持之以恒
四 时 养 生
四时养生原则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生养长,秋冬养生养藏 二、春捂秋冻 固护阳气 三、慎避虚邪 天有八纪地有五里,古能为万物之母
素C
二、运动锻炼 防止劳损----放松运动:散步、慢跑、太极 三、合理作息 四、合理用脑 “神强必多寿”
脑力劳动者保健
一、科学用脑 节奏 二、营养补脑 (一)健脑营养素
氧气 光线 安静
钙、磷----坚果、奶、鲜鱼、蛋、海产品、内脏 谷氨酸---鲜奶、鲜蘑菇、海鲜 维生素B---叶菜、粗粮、豆类、酸奶、啤酒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深海鱼、鱼虾
中医养生学
主讲:章程鹏 养生康复教研室
教学安排
1 教材:王玉川主编.中医养生学.上海科技出 版社.1992. 王旭东主编.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 孟景春主编.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上海科技出 版社.1992. 2 课时:共24学时,开卷考试 3 授课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互 动。 4 教学目标:授人以渔
(一)知足常乐 “谦和辞让,敬人持己,可以延年”; “积善有功,长存阴德,可以延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二)审慎调食
1 食宜多样 补钙 牛奶 豆制品 芹菜 山楂 香菜 2 宜清淡 “三多三少”: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 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 3 宜温热熟软 “热不炙唇,冷不振齿” 4 宜少缓
第一讲
四个问题 1、中医养生学的含义? 2、养生康复学学科目标是什么? 3、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如何因时养生?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 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当初之时,宜减酸增甘” 李时珍:“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 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 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 之类, 以顺夏浮之气;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 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 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 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 也。”
吕正操将军
三 几种常用的健康指数
血压指数:WHO 120/80mmHg,中国 110/75 血脂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含量140—199mg/dl
体重指数:kg/m2 ,WHO 18.5—25,中国18.5—23.9 超过24,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 低于18.5,有营养不良的危险
影响寿命的因素*
中医养生学 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
中医康复学
区 别:
属于第一医学范畴,针对健康及亚健康。 属于第三医学范畴,针对功能障碍者。
研究对象: 养生: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康复:功能障碍机制、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 适用范围: 养生:健康及亚健康者 康复:功能障碍者
4、运动养生 阳光 空气 郊游 5、防病保健 “风为百病之长”
夏季养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 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 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养生要点
1、精神调养 神清气和,精神饱满 2、起居调养 午睡、温水澡 、防空调病 3、饮食调养 绿豆汤 乌梅小豆汤 不可过寒 4、运动调养 忌过汗 汗出而浴
课程结构
养生方法:精神养生2 、饮食养生2、药物养生2、
保健针、灸、按摩2、环境养生1、 起居作息养生1、 睡眠养生1、运动养生1 、沐浴养生1 、娱乐养生1。
辩证施养:(审因施养):因人养生2 、部位
养生2 、因时养生2、区域养生1 、体质养生1。
养生心法:内经养生学1、诸子百家养生学1
为什么要养生? 中医养生有何优势? 如何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 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 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 肝,夏为之寒变,奉长者少。《素问· 四 气调神大论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