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谈吐礼仪 案例分析

语言与谈吐礼仪 案例分析

语言与谈吐礼仪案例分析
(一)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位女士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一场要一万多元,是吗?”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赵本山作出肯定性的,那会有许多不便,如果确有其事,他也就不好作出否定的回答。

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作出了如下的回答。

赵本山说:“您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

”那位女士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女子答道。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
“四千元。


“那有人给你四百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

”那女性非常干脆地回答他。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问题:面对女士的尴尬问题,赵本山采用了何种方法巧妙应答?请结合案例谈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言语方面的因素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时该如何解脱,如何运用说话的技巧和方法?
(二)清朝张之洞新任湖广总督时,抚军谭继洵在黄鹤楼设宴为张接风,并请了鄂东诸县父母官作陪。

席间,大家聊起了长江,没想到谭张二人为了长江到底有多宽的问题争论起来。

谭说五里三,张说七里三,两人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承认对方是对的。

这时,坐在末座的江夏知事陈树屏站了起来,于是二人便让陈作答。

陈略作思考,朗声答道:“长江的宽度,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

二位大人说得都对。

”一句话说得谭、张二人均抚掌大笑,赏了陈树屏20锭大银。

问题:面对尴尬的问题,陈树屏是如何巧妙应对的?请结合案例谈一下,在遇到上司之间出现纷争时作为下属应如何调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