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川北医学院校史馆(一)
大家好!欢迎您到川北医学院校史馆参观。
川北医学院校史馆共分为前言、医脉相承、殷切关怀、鸿基初立、栉风沐雨、踵事增华和展望未来7部分。
前言
川北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由西南区川北卫生厅公共卫生干部训练班、德启护士学校,1965年改制为南充医学专科学校, 1985年升格为本科并定名为川北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高等医学院校。
与大师同行,与群彦共济。
50多年来,我们筚路蓝缕,拓垦荒原,在川北大地开辟出了一个蔚为气象的大学校园,就读芸芸万生之众,“川北医学院”的名字翘然秀出群伦。
而学院也坚贞地履行着传承人类的文明与梦想,延续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播种着明天的希望的神圣使命。
院史陈列馆展示了学院5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巨大变化。
川北医学院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精神家园的坚守史,更是一部数代师者的耕耘史。
以史为镜,在这些史料里,我们能看到川北医学院展示出的社会知识的源泉、思想的动力、道德的良心;看到了一所大学所具备的心系人类、关爱社会的情怀;看到了一所大学必须具备的立足全球、放眼未来的视野;看到了一所大学所具备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襟。
也激励后来者为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师之所存,道之存在;道之所在,人之所向;英才聚焉,故成其大。
史料还突出反映了川北医人爱岗敬业、树德修身,为人师表;淡泊明智,求是创新,追求卓越;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传承文明。
这就是川北医学院的传统与现在,也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医脉相承
2007年,川北医学院走过了她56年的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前,川北地区解放。
摆在党和人民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这块诞生了邓小平、朱德、罗瑞卿等将帅和张澜先生等民主人士的红色根据地缺医少药,解放前人均寿命仅35岁。
我校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伴随共和国成长而发展。
请看,川北医学院的前身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就是由西南区公共卫生干部培训班、美国人创办的德启护士学校、英国基督教创办的博济医院和张澜先生创办的南充医院住院部
合并而成。
1965年改制为南充医学专科学校,1985年升格为本科并定名为川北医学院,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提写了校名。
这是学校各个时期的校址变动、校园和校徽变化情况。
这是我校第一任校长赵安泰将军,他是川北行署卫生厅长兼任我校校长,后调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殷切关怀
作为川北地区唯一的的医学院校,50多年来,川北医学院扎根川贝,忧患苍生,为高等教育医学的发展和川东北地区人民的健康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各级领导的关怀给予了我院的巨大的支持,他们的殷殷重托、深切期望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来院视察时的留影,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女士视察其祖父张澜先生创办的川北医院,即我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的留影。
这是全国人大吴阶平和彭佩云副委员长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