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介绍一、新区基本概况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托管1个镇(庵东镇)及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新区是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和9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新区的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11月,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开工,慈溪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谋划开发这一区块,把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慈溪市城区迁入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了新区的开发建设。
这个阶段由慈溪市自主管理和开发。
第二阶段,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同年9月,宁波市批准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宁波委托、慈溪统筹、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战略,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策,对新区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和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在整合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慈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设立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成立运作。
目前新区实行“三不变、两独立”体制,原则上保持慈溪市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实行财政收支独立和开发主体独立;新区管委会在区内行使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关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社会行政管理权限,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职能机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
二、新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成效新区成立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产城人融合和创业创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大平台功能不断突显,在2011-2016年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取得“六年四夺冠”的佳绩,走在了全省大平台建设的前列。
主要在以下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注重战略谋划,大平台效应迅速显现。
新区成立之初,就主动把开发区作为全省、全市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支点,坚持世界眼光,打破区域壁垒,高起点谋划新区发展战略,在坚持“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等发展理念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提出“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宁波北翼国际化新城区、产业转型新基地”,“东方奥兰多、百岛休闲城”,“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湾区”,“沪甬合作示范区”和“一城四区”等目标定位,更大范围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充分释放大平台的集聚效应。
过去七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四项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26.1%、21.6%、34.9%、39.0%,2016年分别达到323.5亿元、1308.0亿元、386.1亿元、100.1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二)突出招大引强,大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瞄准产业前沿,实施专业化精准型招商,以大项目引领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
七年多来,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297个,总投资超2200亿元;其中单体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现每年至少引进一个百亿级项目。
汽车产业快速集聚,落户汽车产业项目超百个,去年实现产值641.5亿元,其中总投资308.2亿元的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建成投产,去年生产整车约29万台,实现产值384.9亿元,预计今年生产整车约35万台,实现产值约500亿元;吉利汽车、动力总成、DMA整车及产业链等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去年生产整车17万台,实现产值84.8亿元。
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稳步发展,集聚了金田新材料、艾迪雅科技、复能新材料等38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21.7亿元;智能电器产业加速壮大,方太、沁园、惠康等传统家电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去年实现产值81.6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崭露头角,集聚了康龙化成、海南双成、麟沣等22家企业,总投资约100亿元。
通航产业加快推进,与北汽通航等一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通航机场报批和产业项目招商同步开展。
旅游业异军突起,去年接待游客37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分别增长94.1%、100.0%,成为宁波第一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方特·东方神画,自去年4月16日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日均游客超7200人次,连续包揽了去年“五一”、“十一”和春节假期宁波大市单个景区门票收入第一。
与此同时,我们开展“腾笼换鸟”,关停漂印染园区39家印染企业,将1100多亩印染厂房整体改造升级为众创园,引进了中国(杭州湾)e 设计街区、宁波力神、宁波精雕、复旦宁波杭州湾科创园、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等一批“高新尖特”项目,集聚创业创新人才近千名。
(三)坚持产城人融合,国际化新城加速崛起。
顺应新一代开发区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产城人融合发展路子,着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布局了大型城市综合体、高等级医院、重点学校、科研院所、金融集聚区、体育公园、酒吧一条街等项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气迅速集聚。
目前,区内世纪金源杭州湾世纪城、合生杭州湾国际新城两大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特别是世纪城项目,自2011年启动建设以来迅速推进,累计开工面积已达510万平方米,累计交付商品房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商业街区约50万平方米,累计出售商品房16000余套,已有4.5万人居住在城市区块,初步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去年,规划布局了十塘以北78平方公里滨海新城,先期实施12.8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开发,并以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标准,制定了启动区块城市设计,7个总投资超80.2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陆续引进上海绿地、上海世外学校等项目,积极打造“21世纪中国样板小城”。
(四)大胆改革创新,开发区优势不断彰显。
新区成立以后,我们积极推进系列改革,先后开展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理办法》、《宁波杭州湾新区条例》立法,确立了新区管委会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保证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行政管理权限授权到位,逐步实现区内企业、群众“办事不出区,服务享同城”的目标。
深化推进“大部制”改革,每个大部门都承担了相当于区县(市)级政府多个甚至10多个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有效地从体制上消除了内耗和摩擦,最大程度提升新区工作效率。
围绕抓项目抓投资,传承好新区成立之初建立的项目指挥部制,专门组建了大众吉利、华强、滨海新城、南部新城、南洋小城、通航机场等项目现场指挥部,强化项目一条龙服务,吉利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世纪城当年开工当年销售,上汽大众宁波基地项目656天内实现从签约到轿车正式下线,创造了德国大众在全球建厂的速度纪录。
三、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和下阶段工作设想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唐一军对新区作出的“争做全国产业集聚区的排头兵、智能经济发展的引领区、沪甬深度合作的先行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为全省全市改革发展作出引领式贡献”的批示要求,抓早抓实,干字当头,全面抓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季度,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3.9%;1-4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66.2亿元、增长18.8%,其中规上工业416.8亿元、增长2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6亿元、增长4.0%;1-5月,实现财政总收入67.2亿元、增长56.0%。
同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19个,合计总投资300.67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0个,总投资147.26亿元,投资128亿元的吉利汽车产业链项目和投资80亿元的港中旅特色文化主题小镇近期正式签约。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我省“十三五”期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围绕宁波“十三五”期间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和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战略目标,全面加快“一城四区”建设,争取早日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
按照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新区将努力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基调,争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全市平均增速的1.5倍以上。
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再翻一番,为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新区的“产业梦”、“城市梦”、“创新梦”、“文化梦”、“品质梦”。
(一)瞄准先进产业,打造若干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6+4”产业新体系(“6”即加快发展汽车、通航、智能电器、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先进制造业,“4”即努力发展旅游休闲、体育、专业服务、新兴金融等四大现代服务业)。
汽车产业方面,坚持选优、创新、补链的发展方针,未来争取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整车零部件配套达到50%以上。
通用航空产业方面,着力推进通航机场报批与建设,同时加快落地在谈通航项目,加快打造产值超千亿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智能电器和智能终端产业方面,积极支持方太、沁园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培育手机和智能终端产业,打造近千亿的产业规模。
生命健康产业方面,服务保障康龙化成、麟沣等优质项目的运营和招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形成产值超200亿元、科研人员超万名的产业集群。
休闲旅游产业方面,加快华强二期、三期项目的建设,新引进温泉度假等一系列项目,打造超3000万人次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坚持国际化标准,打造宁波都市圈北翼新地标。
发挥新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优势,引入国际一流开发理念,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海名城,打造宁波北翼副中心,带动余慈新区三地联动发展。
当前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推进滨海新城开发。
按照“出行步行化、理念国际化、生产城镇化、实施可行化”的建城理念,实施无围墙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管廊、TOD模式等,把滨海新城打造成为一座“未来之城”。
当前,我们已经确定“一三六”的开发计划,就是围绕两个2-3年,排出今年1年,未来3年、6年的项目建设和招商计划:第一个2-3年,完成基础设施、公园、湖泊、河道以及政府相关的公共建设项目,一期开发区域基本建成,方太、中移动、滨海小学等项目基本建成;第二个2-3年,基本完成12.8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开发。
今年将确保第一个2-3年应该完成的项目全面开工,同时加快招商工作。
二是谋划南部新城建设。
根据新区发展实际,正在研究谋划中心湖周边区块(南部新城)开发方案,目前四至范围已确定,接下来深化完善规划,解决遗留问题,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择机全面推进,把南部新城打造成为新区的“窗口”。
三是加快湿地二期建设。
结合正在实施的建塘江两侧围涂工程,完善湿地二期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将湿地面积从目前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63.8平方公里,力争通过3年的高强度开发与投入,把杭州湾湿地打造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湿地公园、全球闻名观鸟胜地、长三角闻名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