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我国环境侵权中证明责任的完善姓名:学号: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广州商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一、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必要性 (1)(一)有利于救济弱势一方合法的利益 (1)(二)有利于增强环境案件判决的权威 (1)(三)有利于完善环境侵权诉讼的法律 (2)二、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一)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缺乏统一标准 (2)(二)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倒置适用存在缺陷 (3)(三)环境侵权证明责任自由裁量运用受阻 (5)三、国外环境侵权证明责任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5)(一)国外环境侵权证明责任解析 (6)(二)国外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对我国的启示 (7)四、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建议 (7)(一)明确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的标准 (7)(二)完善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 (8)(三)建立环境侵权证明责任裁量的制度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中文摘要我国目前环境侵权案件类型日趋复杂,数量逐年增多。
环境诉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证明责任需要更严谨,而我国环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存在诸多缺。
面对如此现状,完善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势在必行。
本文从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现今环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环境侵权领域中证明责任分配发展的优秀成果,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环境诉讼AbstractChina's current environmental tort cas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number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environmental lawsuit has a strong professional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needs more stringent. But the burden of proof in environmental proceedings has many deficiencies.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improve the burden of proof is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burden of proof in environmental tort,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with the burden of proof in China's current environmental action, refer to the burden of proof which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burden of proof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tort.Key words: Environmental tort;The burden of proof;Environmental proceedings论我国环境侵权中证明责任的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证明责任的分配对诉讼的过程和结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
证明责任能为法官的裁判提供准则,其设置将影响诉讼目标的实现。
证明责任能否在当事人双方之间公平分配,是保护当事人环境权益的关键。
一、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必要性环境侵权诉讼中,在事实要件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律预先分配了诉讼双方的证明责任,法官据此进行裁判。
环境侵权案件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如未能使法官产生内心确信,需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证明责任是环境侵权诉讼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有必要完善环境侵权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一)有利于救济弱势一方合法的权益在环境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双方利益平衡的工具。
首先,诉讼双方所处的地位并不平等,被侵权人大多数是普通公民,而侵权人大多数是公司企业等法人组织。
基于此进行对比,被侵权一方的力量相较于侵权一方的力量,往往显得相对弱小。
要求被侵权一方就其权利受损害的事实要件负较重的举证责任,显然不利于被侵权人提起环境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环境损害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侵害行为的发生到侵害结果的出现,需要历经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这其中涉及专业的科学知识。
环境法律法规不同于其他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要求被侵权一方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是由于侵权一方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①甚至由于被侵权一方缺乏专业知识,会导致未及时取证或者取证不充分的情况出现。
最后,环境侵权行为的相关资料往往掌握在侵权一方,这些类企业公司会利用商业秘密等理由拒绝被侵权一方的取证,致使被侵权人的取证工作难以进行。
如果被侵权一方聘请专业人事代为取证,诉讼支出则会大幅度增加,致使被侵权一方放弃诉讼,不利于环境侵权诉讼的提起。
基于上述理由,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有利于平衡诉讼双方的地位,激励被侵权人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利益,救济处于弱势一方的权益。
(二)有利于增强环境案件判决的权威证明责任的分配是环境侵权诉讼过程和结果的重要依据,证明的程度影响着法官的判断。
一方面,法官对于环境侵权事实的认定,受法律专业知识和环境科①肖爱,李昌杰.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J].吉首大学学报,2011(02).学知识的影响。
证明责任的分配与环境科学的契合程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官的判断。
法官进行决断的依据越专业,决断的结果越公正。
司法机关通过对环境诉讼案件作出判决,维护合法一方的权益和制裁违法一方的行为。
另一方面,证明责任分配的合理与否,影响着案件判决结果的权威性。
因为证明责任分配具有缺陷,据此进行的环境侵权案件的判决结果,势必会影响公众对于判决是否公正的评价。
诉讼风险的倒向需求司法救济的一方,法院的公信力将会降低。
通过完善证明责任分配,纠正环境侵权案件中证明责任分配不平等的状态,使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提高法院的公信力,从而增强环境案件判决的权威。
(三)有利于完善环境侵权诉讼的法律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是环境诉讼法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完善证明责任能够促进环境法律的完善。
首先,证明责任的分配决定了诉讼双方风险的承担。
完善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分配,明确环境侵权诉讼双方的证明责任,合理利用诉讼风险负担的压力。
通过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让环境侵权诉讼的规则设置更为合理,使得环境诉讼法律更为完善。
其次,证明责任是证据法的核心,证据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交错领域。
①完善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分配,可以同时包容环境侵权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价值目标。
最后,证明责任的分配,与环境法的社会属性息息相关。
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能够强化环境公共利益的救济,激发公众参与,保障环境诉讼法律的社会属性。
使得环境诉讼的法律更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让环境侵权的领域违法必究。
二、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伴随环境问题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环境侵权行为日趋复杂化。
环境侵权案件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性,环境诉讼在多数情况下,证明结果难以达到与案件客观事实一致的程度,且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更需要得到重视。
从我国的现行法律来看,目前环境侵权诉讼法律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问题:(一)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缺乏统一标准关于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分配,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清楚地规定环境侵权案件应当采取何种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只分别规定在《侵权责任法》和《环境保护法》当中。
区别于传统的证明责任分配,要求诉讼当事人承担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的责任。
在环境侵权中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被侵权人初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由污染者承担证明责任的风险。
其中《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①张睿.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9(27).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而《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对比上述不同法律对于同一环境侵权问题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证明责任缺乏统一标准。
其中一方面体现在,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变化,法律的修改难以做到同步进行,使得法律法规可能缺乏一致性。
虽然《环境保护法》进行新的修订,但《侵权责任法》对于环境侵权的部分的规定却沿用原本的规定,责任分配的适用范围只有污染环境的情形,而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形。
《环境保护法》中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参照《侵权责任法》,这样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分配就出现了法律条文上的差异。
虽然在环境侵权的司法实务中证明责任分配的标准问题得以解决,《侵权责任法》同样适用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形。
但如果只通过解读法律条文的话,环境侵权法律的规定未能统一,导致在环境立法上证明责任分配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理解的分歧。
另一方面体现在,针对多人环境侵权的场合,对侵权各人所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的规定过于笼统,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使得多人侵权下证明责任的分配处于一种模糊的待定状态,不利于环境共同侵权中证明责任在各方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