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与酒的社会功能
社会学1102 唐唯梁4303110214 摘要: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送礼之风的盛行,酒已经不知不觉与官场游戏挂上了钩,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了腐败滋生的重要因素,人们对酒的理解和看法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古老传统文化下的“酒德”“酒礼”已荡然无存。
关键字:酒文化酒的精神腐败
酒,是一种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
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
欧扬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
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
酒是好东西,高兴的时候他能助兴,而悲伤的时候,它能为你解忧;酒是坏东西,如果你认为他能为你带来勇气,那么这种勇气不堪一击。
如果你认为酒能证明你的忠诚,朋友,当你喝下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背叛了。
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对你的关爱。
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
一、就得起源及酒文化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酒的精神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庄周的物我合一)
西方的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三、酒文化的发展和其角色转变
西方人喝酒只是喝酒,简单又快捷,面前的菜肴品类不多,人与人之间的喝酒也无多少客套近乎。
因此,西方政治腐败现象不算太普遍,即使有,也不敢像当今中国官员的肆无忌惮与寡廉鲜耻。
中国人喝酒的时间绵长,其间的板眼也挺多。
喝酒的礼数是否周到,可事关重大啊,或因酒后失言丢掉了乌纱帽乃至锒铛入狱,或因酒后灵感发挥极致获得意外官运亨通财色两旺,或者以“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来为出家僧众犯戒行为辩护。
那些超尘脱俗的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之士,也总是以仙界、天界的美酒、佳肴、歌舞,来作为他们理想境界的观想图景的。
中国人之饮酒,所谓的酒文化,其核心思想皆体现在官场潜规则运用机巧的是否圆熟。
宾主之间的几番客套,一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几杯美酒下肚,外加满桌子五光十色、雕塑精致、拼盘巧妙的山珍海味,再适当搭配上一二位妙龄女子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于是一件件难事在权钱交易的形势下迎刃而解。
自古酒色财气四运相连,国家民族的兴衰与具体个人的祸福的具体的表现,都紧紧围绕着酒色财气这“四运”的动向,都是以酒色财气作为道具来上演生动活泼的官场或民间的戏剧的。
酒居于“四运”之首,可见其非同一般的能量。
美酒之魂,上可以通神灵将官府勾兑得十分的巴实,从而交上升官发财的好运;下可以凭借酒力的超水平发挥,从而强化游戏人间美色情爱的技巧;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得酒魂之恍兮惚兮、飘飘欲仙,来冲淡枯燥与苦闷交煎的莫名感伤。
权力正在把茅台酿成腐败酒。
如果继续容忍公款吃喝大肆存在,如果制度建设迟缓推进,茅台涨价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茅台成为腐败酒的趋势也就不可能被遏制。
茅台酒“耍酒疯”,板子别只打茅台,应问问谁喝茅台,以及监管者在哪里?众所周知,茅台酒已经成为“公务酒”、“办事酒”、“人情酒”。
很显然,不喝茅台,不代表我们不买茅台,不送茅台,不承担茅台涨价的可怕后果。
比如,公款吃喝。
当前公款吃喝耗费惊人,已经是难以革除的痼疾,但凡公款宴请,无不名酒作陪,酒钱谁掏?还不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由此而言,茅台涨
价,成本最终都必然转移到每个纳税人身上。
由此可见,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
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
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已经事实上跻身奢侈品行列。
“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
所以,酒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其社会功能超出了本身的饮食功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反省自己,反省社会,正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美德,并将它们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