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演化

欧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演化

欧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演化2016年10月28日目录一、欧洲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1)二、欧洲地表形态的演化过程 (1)1. 前寒武纪古陆台阶段 (1)2. 加里东褶皱构造 (2)3. 欧洲海面褶皱构造 (3)4. 阿尔卑斯褶皱构造 (4)5. 欧洲第四纪冰川对现代地表形态的影响 (5)一、欧洲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1.欧洲是世界各洲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均海拔仅300m;200m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0%,居世界各州之首;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北部和中部,而2000m以上的高山面积很小,仅占总面积的2%。

2.欧洲的年轻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古老高地主要分布在北欧西部和大不列颠群岛西北部;中欧则为年青山脉,古老块状山与山间盆地和高原交错分布的地区3.欧洲冰川地形广布,南界可达50°N附近。

第四纪以来,这里曾有两个大冰川中心,一个斯堪的纳威亚半岛上的大陆冰川中心;另一个是阿尔比斯山脉山地冰川中心。

前者影响较大。

北欧台地主要为大陆冰川,冰川地貌,其次为冰碛地貌;南部和中南部主要位山地冰川各类地貌二、欧洲地表形态的演化过程现今的欧洲大陆是在寒武纪古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主要分布一下几个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陆台阶段欧洲的前寒武纪古陆台,位于现今的东欧,中欧东部以及北欧的绝大部分地区。

这是欧洲最古老的部分。

主要由太古代和元古代古老结晶岩变质而成。

在现今的东欧和中欧东部,太古代时,底壳活动非常剧烈,经过一系列的褶皱运动,太古代晚期形成了“原始古陆台”。

元古代又经过卡雷利运动和斯维科芬运动,东欧陆台基底形成。

元古末由于贝加尔褶皱运动的发生,东欧陆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东欧古陆台。

因它位于东欧或俄罗斯,所以也叫做东欧或俄罗斯陆台,又因它形成于前寒武纪,又称它前寒武纪古陆台。

当代许多学者认为,欧洲陆台的西界,大致从黑海西北岸的摩尔达维亚南部向西北延伸到波罗的海南岸的博奥瑞地区一线,此线以东地区维古陆台区。

古生物以来,古陆台一直在进行着差异升降变化。

首先古陆台西北部地区,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古老结晶岩基底或覆盖着后期薄层基底出露地表,形成地盾构造,如波罗的地盾,包括斯堪的纳威亚半岛东部地区,科拉半岛和卡累利地区。

波罗的地盾是西北欧台地的地质构造基础;古陆的其余部分,以下降状态为主,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上覆盖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形成地台构造。

如东欧或俄罗斯地台,它是东欧平院和中欧东部平院的地质构造基础。

东欧地台的后期沉淀层,一般是水平状态,但由于地台基底为一系列台背斜和台向斜,在大京距离内往往有很大的起伏。

据推测,里海台向倾斜最深,这里的前寒武纪结晶岩基底约在12—16Km;沃罗涅什台背斜最浅,结晶岩基底距地表只有100—200m。

东欧平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170m但300m左右的丘陵随处可见,如北部有提堰领、瓦尔代丘陵等,南部欧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丘陵等。

在丘陵性高地之间有不连续的低地。

从整体来看,这里是丘陵性高地和面积较小的低地交错分布,为—波状起伏的平原。

欧洲平原的这种状态,主要之第四纪水川附加作用的产物。

2.加里东褶皱构造早古生代初,现今欧洲范围内,除欧洲古陆外,它的西南方还有古大西洋,又叫约拨提斯洋或加里东地槽,东南为古大西洋分支水域,后来发展为原始古地中海,东方和东南方为乌拉尔地槽、中亚地槽等。

这就是古生代初欧洲海陆分布状况。

欧洲加里东褶皱构造的产生,与古大西洋的存在、发展和闭合有关。

古生代奥陶纪初,古大西洋东西两侧产生岛弧与海沟。

大洋壳在海沟贝尼奥夫带潜没、消亡。

西板块相向运动,古大西洋收缩、闭合。

到中奥陶世,欧洲板块与北美板块相遇、挤压、碰撞,掀起地壳运动,称加里东运动。

从晚志甾世到早泥盆世期间,褶皱运动达到高潮这就是加里东运动的主幕。

在加里东运动期间,地壳除褶皱变形外,还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形成加里东褶皱构造。

加里东褶皱构造,是斯堪的纳维山地,大不列颠群岛中北部离地等的地质构造基础。

加里东运动的结果,古大西洋封闭,广阔的洋海被带状的山脉所替代,并以此为纽带,使欧洲古陆与北美古陆(或加拿大古陆)联体,形成欧美统一的联合古大陆。

到白垩纪时,由于北大西洋的产生,欧洲与北美古生又将分离。

这就解释了同源的早生代构造,为什么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

欧洲的加里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斯堪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中北部,包括挪威大部,瑞典北部和中部,爱尔兰大部、苏格兰、北英格兰、威尔士和中欧平原西部北缘等地。

从整体来看,加里东褶皱构造,一般为东北-西南向,但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端,即转向北或北西方向,一直延伸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等;处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边缘地区。

3.欧洲海面褶皱构造欧洲海面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西南部和中欧大部地区。

包括不列颠群岛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从法国西部、中央高地,向北经德国哈茨山一带直到波兰西南部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维亚这一个大地区,再向东南断续达黑海西北岸。

其西部呈西南-东北向,东部呈西北-东南向,整体呈不连续弧形向北弯曲,分布在前寒武纪古陆台东南部。

欧洲的海西褶皱构造,与欧洲地槽即原始古地中海的形成、发展和闭合有关。

欧洲的加里东构造形成以后,在欧美古陆南部的小面积水域,逐渐发展、扩大,形成欧洲地槽,又称原始古地中海或特拉斯洋。

早石炭世来,欧洲地槽产生海沟和贝尼奥夫带,洋壳在贝尼奥夫带浅没、消亡。

非洲古陆与欧美古陆相向运动并互相挤压、碰撞,掀起海西运动。

此次地壳运动,波及范围广大,东从欧洲古陆西缘的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向西南经中欧、西南欧、到北美东南沿岸,墨西哥湾沿海和非洲西北部边缘。

以上广阔地域,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大规模褶皱、断裂、升降,岩浆活动及变惯作用,在欧美古陆和非洲古陆之间,产生横贯东西的巨大海西褶皱带构造。

其中,欧洲西南的海西褶皱带,北美东南沿海,阿巴拉契亚南段,瓦奇塔山,墨西哥湾沿岸,尤卡坦半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等。

欧洲海西构造形成后,褶皱构造的一些山间拗陷和向斜构造中,又堆积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巨厚沉积,形成了新的地台构造。

如伦敦盆地、巴黎盆地、遗迹莱茵河中游以东的一些盆地等。

欧洲西海褶皱构造,是大不列颠群岛南部地区,海西法兰西块状山地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梅赛塔高原等地的地址构造基础。

欧洲西海岸构造的一部分位于前寒武纪古陆地块的破碎边缘上,这就是欧洲海西褶皱构造中存在着古老地坯的原因。

在欧洲古陆东部和东南部,还有乌拉尔地槽,中国西北部地槽和中亚地槽,石炭二迭纪时,由于这些地槽的收缩、闭合,形成与乌拉尔褶皱带或隆升为陆地,把欧洲古陆和亚洲古陆联为一体,形成欧亚大陆。

从全局来看,晚古生代,地表许多地区都掀起海西运动,多地产生海西褶皱构造,并分别把各地的古陆联接起来,大陆底面积空前扩大,如亚洲境内蒙古地槽褶皱,把西伯利亚古陆与中国古陆遗迹其间的诸小块体联为一体,亚洲古陆面积进一步扩大;乌拉尔褶皱构造将欧亚古陆联为一体,形成欧亚大陆了。

早古生代古大西洋褶皱带将北美欧洲古陆联为一体,形成欧美大陆。

总之,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将四散的北方古陆合为庞大的联合古陆。

通常人们把北方的联合古陆,又称劳亚大陆。

晚古生代,欧美和非洲之间海西褶皱带的存在,有着巨大的特殊意义。

它不仅把欧美大陆与非洲古陆联为一体,成为欧美非古陆,今儿海拔北方的劳亚古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联为一体,成为泛大陆,周围是泛大洋。

到古生代末,地壳便形成一陆一海的海陆分布特征。

4.阿尔卑斯褶皱构造欧洲阿尔卑斯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中欧南部与南欧广大地区。

阿尔卑斯的主体分布在从法国尼斯到奥地利维也纳,整体是向北弯曲的弓形山系。

阿尔卑斯山脉的分支在西部有比利牛斯山和安达卢西山脉;中部有亚平宁山脉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东部有碦尔巴阡山脉和巴尔干山脉等。

欧洲阿尔卑斯褶皱构造的形成,与古地中海域的发展及变化有关。

在中三迭世时,在海西褶皱构造带的南面,即大约现今的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外侧,以及亚洲的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地,产生大陆裂谷,继而又转换为陆间裂谷和大洋护屿中心。

大洋护屿中心是新洋壳和新大洋产生的地方。

两侧陆壳是离散型大陆边缘,做向背运动。

由于地中海的护屿,到中侏罗纪,在南北大陆间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大洋,这就是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洋。

到晚侏罗纪这一早白垩世时,古地中海北缘产生海沟和贝尼奥夫带,非洲板块向亚洲板块下部俯冲,使地槽沉积物褶皱。

白垩纪时,古地中海中段褶皱闭合。

从此,非洲板块在古地中海西段沿贝尼奥夫向欧洲大陆下部俯冲。

大洋壳一面和欧洲陆壳相撞产生褶皱;一面在陆壳下部消亡。

早节三纪始新世时,地中海北缘已形成一系列地背斜背。

它给地槽的复理石沉积提供了物资基础,在新生代晚中新世间。

阿尔卑斯前缘沉积物也褶皱为山地。

致此,欧洲就阿尔卑斯褶皱构造完全形成。

欧洲新阿尔卑斯构造的形成,不仅和古地中海有关,而且和非洲板块东南西三面大洋中脊的扩传力共同作用有关。

非洲板块在三面扩传力的共同作用下,主导移动方向一直在持续地向北运动,单东西扩传力分别占主导地位时,就干扰了向北的移动方向,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侏罗纪时,由于南美与非洲之间纵向裂谷的产生和发展,南美与非洲分离,大西洋中南部扩传力占优势,非洲板块向东运动;当印度洋中脊扩传力占优势时,非洲板块向西运动,尤其是白垩纪晚期,中大西洋裂谷向北延伸,北美与欧洲分离,北大西洋扩传力速度超过中南大西洋,非洲板块相对亚欧板块也向西运动。

由于非洲板块,在向北移动过程中,还向西或向东移动,而且位于非洲北缘的诸小板块也成都不同地伴随着变换方向,这就使欧洲新阿尔卑斯构造诸山脉的走向变得很复杂。

新生代早节三纪始新世,非洲板块三面都受大洋中脊扩传力左右,只在北面的地中海存在着海沟和贝尼奥夫带,非洲板块只能向北方欧洲板块下部俯冲,与欧洲板块持续碰撞挤压,到完节第三纪,不仅形成阿尔卑斯褶皱带而且还使地中海缩小和大陆轮廓变为现今的状态和规模。

欧洲的阿尔卑斯运动,不仅使欧洲南部产生新阿尔卑斯褶皱构造,还影响到欧洲其他广大地区,使欧洲已准平原化的海西褶皱构造和加里东褶皱构造活化,发生断裂,垂直升降,岩浆活动等形式的构造活动,重新成为山地,高原个低地,使地表形态复杂化。

新生代早节第三纪始新世,非洲板块三面都受大洋中脊扩传力左右,只有北面的地中海存在这海沟和贝尼奥夫带,非洲板块只能向北方欧洲板块下部俯冲,与欧洲板块持续挤压、碰撞,掀起阿尔卑斯运动。

到晚节第三纪,不仅形成阿尔卑斯褶皱构造,而且还使地中海缩小和大陆轮廓变为现今规模和状态。

欧洲的阿尔卑斯运动,不仅使欧洲南部产生阿尔卑斯褶皱构造,还影响到欧洲其他广大地区,使欧洲平原化的海西褶皱构造和加里东褶皱构造活化,发生断裂、升降、岩浆活动等形式的构造变动,重新形成为山地、高地和低地,使地表形态崎岖不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