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1章引言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智、义、礼、仁、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生命之道。

“诚信”历来便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根本”,在我国被誉为是做人处事的宗旨。

研究生群体目前在我国属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将来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团队当中的主力军,所以对于研究生群体们的学术道德水平考察不容忽视。

与全日制本科阶段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体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培养特点。

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学院以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监督力度出现相对弱化的现象。

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们,唯有树立一个诚信的人生态度,在诚信的指引之下,去正确的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第2章学术腐败行为2.1 概念界定狭义的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是指研究者在从事学术活动中缺乏对学术讨论、科学研究等领域既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与道德约束最起码的尊重与遵循。

2.2 分类学术腐败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三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

2.2.1 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在一种相当竞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风问题与学术舞弊而言的。

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

对于研究生而言,单纯的学术腐败并不常见,相反,学术腐败多见于老师或者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行为中。

2.2.2学术不端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是以违背诚实守信为前提,为了达到学术目的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当、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守信用的动机。

1.2.3学术失范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现象:(1)学术研究成果不严谨、不规范、没有多大价值;(2)许多低水平的学术重复现象频繁出现;(3)学术成果拼凑现象经常被发现,影响也非常的恶劣;(4)冒名盗用他人研究成果;(5)聘用“枪手”代写论文,自己坐享其成。

第3章产生学术腐败行为的原因3.1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部分研究生在刚入学时比较迷茫,对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深入。

需要撰写论文时才发现平时积累不够,加上缺乏自律意识,此时很容易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学生从入校开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

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以期在评优中占据优势,在就业中增加筹码,一些研究生意志力薄弱,学习动机由获取知识转变为获取利益,在科研过程中投机取巧,出现程度不同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缺乏求真务实的品质。

第二,创新意识不足。

第三,责任意识不足。

.3.2 教师与学校监管不利研究生的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构成,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引领作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研究生而言,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过程,更是对自己攻读学位期间所学、所感、所想的一个展示成果的重要体现。

然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导师以及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教师,很难对研究生的课堂讨论、专题研讨,以及提交的各类学科作业、学术论文、报告、著作等等进行仔细的修改批阅与考证每一处引文的出处。

3.3 互联网高度发达下学术腐败行为有新发展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研究生在获取相应的学术资源、学术探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但与此同时,网络的便利也给研究生日常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部分研究生网络规则意识相对淡薄,而当规则意识的缺乏必然将导致研究生网络诚信的危机。

而由于网络传播的超地域性和不可控制性,使网络空间的信息既丰富,也良莠混杂。

研究生在日常的学术科研中,可能会出现剽窃他人网上的科研成果或者进行网上一稿多投等行为,将他人科研成果化为己有或者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是不尊重他人的科研劳动,实际上是属于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互联网在为研究生开启了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沟通创意等方便之门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认知、网络行为上的一系列冲击,影响和重塑着当代研究生的价值观念。

一是网络思想认知上的多元取向。

互联网平台为多元思想尤其是西方价值观念的介入提供了技术支持, 加之研究生学习科研的个性化与分散性,长期的人机交流方式极易导致研究生表现出情感生疏、人际关系冷漠与社会群体意识淡薄,进而产生出由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的趋势。

二是网络心理调节机制的失衡。

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相互交流,而繁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等又在客观上促使部分研究生在数.字空间里寻求逃避,一旦不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容易导致自我迷失、意志消解等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是网络责任意识的虚无。

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可选择性等在诱使研究生自我封闭的同时,也容易助长缺乏责任归属和社会约束的个性发展。

四是网络信息素养的欠缺与网络行为自律的薄弱。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代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一方面提供了获取信息资源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也使研究生深陷海量信息的浪潮中无法自拔。

于是,非常自然地使他们养成了解决学习、生活、娱乐和工作中困惑的思维惯式“小事找百度,大事问谷歌”。

只要输入相关的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信息,之后便只需要筛选信息即可。

而这往往带给研究生带来这样的错觉:掌握多少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检索信息的能力和技术。

第4章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如何预防学术腐败行为4.1 研究生自身提升学术道德水平4.1.1 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律意识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点之一是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减少,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加,如果教师没有布置明确的学习研究任务,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基本依靠自己的主动性。

学生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作为,就需要在入校的一段时间内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改变本科阶段被动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摒弃懒散的学习习惯。

在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中提高自律意识,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要求,为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4.1.2 加强学术自律,践行学术诚信研究生应该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与价值观。

严谨求真是学术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科学进步的动因和科学活力的生命源泉。

首先,研究生亟须明确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好习惯。

其次要有真诚的学术态度。

研究生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念,反对一切偶变投隙的学术行为,需戒骄戒躁以至真至诚的态度对待学术,在学术实践中身体力行。

最后要增强学术道德自我修养,研究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醉心功名,不贪恋荣誉,慎思笃行,不断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水平。

第二,提高学术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责任感和正义感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提供了内驱力。

研究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自律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需要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我评价、自我选择、自我控制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将学术诚信牢记心中,达到“自教”基础上“自律”的实现。

第三,进行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

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不能仅仅具有学术诚信的意识,在理解和掌握学术规范内涵的基础上,还要将这种思想外化为行动,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健康学术研究。

只有树立真诚的学术态度,坚持求实的学术行为,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掌舵,使学术之轮坚持正确的方向,才不会偏离航线。

4.2 加强对研究生的监管和教育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价值财富和理想追求。

硕士研究生作为高校科研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学术诚信的培养,不管是对研究生自己,还是对高校和社会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4.2.1 加强监管的必要性4.2.1.1 推进我国学术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客观诉求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中坚力量,其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高低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要努力通过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来推进我国的文化自信理论建设,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为推进我国学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4.2.1.2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舆论环境的现实要求在当今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息化时代,学术诚信就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表率。

面对当今社会诚信体系的匮乏,作为国家储备人才的研究生群体,就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行为,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要时刻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是需要每个社会人共同为之努力,硕士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就应该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自觉践行学术诚信规范,为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做出自己应该有贡献。

4.2.1.3 促进高校内诚信学风有序开展的迫切需要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表现尤为突出。

作为学术研究主体的硕士研究生,就必须遵循高校应有的学术诚信规范体系,即要遵循一定的学术秩序。

社会需要一定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高校亦是如此。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既需要硕士研究生有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同时也必须遵循作为学术研究人员所应该遵守的学术诚信规范。

因此,高校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意识对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2.1.4 提高硕士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的内在需求高校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增强学术诚信意识是提高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的内在要求。

不可否认,随着当前国家对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长,研究生的入学门槛也随之降低,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硕士研究生,就必须努力学习自己所在学科的专业课知识,增强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够始终以一个学术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并自觉遵守学术研究的相关诚信规范。

4.2.2 加强监管的措施3.2.2.1 转变传统的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理念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整个学术生涯,对研究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