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探析
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探析
1%
时,开展符合家庭教育实际的相关研究,既要有为家庭教 育学科建设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又要有对上为行政部门 服务的决策研究,也要有对下为基层单位开展指导工作服 务、为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的应用研究,无疑建立 家庭教育专业支持机制必然提上议事日程。 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已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教育重 点。美国把家庭问题列为十大社会问题之一,耗巨资召开 “ 白宫家庭会议” 。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由首相和地 方行政长官任主任的 “ 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有的国家 还设立了 “ 家庭部”或 “ 家庭法院” 。与国外比较,我国 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家庭教育研究所隶属于教育科学研究 所,虽然联合各级各类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家庭 教育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但在化 研究成果为具体的家教指导行动方面仍不够。相反,以高 校为背景的主要研究成果则体现出了一定的实践指导意 义。如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资助下,合作完成了 《 贫困地区社区、家庭、教育机构 共同促进学前儿童发展》项目,其成果已在广西、安徽等 地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虽然从广泛的社会背景 考察,全国许多地区的学术机构、学术单位对于家庭教育 方面进行了丰富研究,不少研究人员还将有关研究成果著 书立说,编写家长学校培训教材和家教科学普及读物,对 家庭教育实践进行理性指导,但呈现出的是 “ 百花齐放” 的相对于自由、宽泛的研究领域,从而一定程度上分化了 家庭教育研究的合作力量,并对从政策至领导再至指导, 对支持家庭教育的从上而下的层次造成一定的阻碍。 建立家庭教育专业支持机制要做好实际准备。首先,
应在教育部门领导下,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并 融合相关研究机构,调动妇联力量,依托社区开展实际的 科研活动,并且广泛传播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以家庭教 育指导机构为单位,协调与学校教育部门的关系,建立相 互支持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校教育支持家庭教育提供便 利。另外,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者、支持者,必须深入家 庭,开展 “ 田野”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这应该作为指导、支持主体工作的基本原则。 最后,培养家庭教育专业支持队伍。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 不能仅仅依靠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还必须通过理论学习 与考核。在我国目前,仅仅是师范大学开设了家庭教育方 面的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培养硕士层 次的人才数量少,并不能适应我国广泛的家庭教育指导的 现实需要。因而,不能单一依靠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对学 校教师、妇联工作人员等开展切合实际的培训学习,提高 现有的指导、支持队伍的素质与力量,这是满足培养家庭 教育指导的专门人才所需要的一条可行途径。 三、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从 上 世 纪 %" 年 代 初 期 在 北 京 创 办 的 第 一 所 “ 家长学 校”燃起了社区参与家教教育的实践燎原之火起,社区参 与教育,特别是参与家庭教育便逐渐受到关注。从 “ 家长 学校”的发展可见,社区在参与教育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 定成绩,一定程度上打下了建立社区参与机制的实践基 础。 从一般意义上来考察,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德 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 &’()*+,+) -.++*’/ ) 于 01 世 纪 末 提 出 “ 社区” ( 2’3’*+/45,67 ) 概 念 时 , 主 要 关 注 和 阐 述 的 也 是 更多体现社区成员共同生活而衍生的社会联结性。这就表 明现代社区建设中,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涉及 社区服务设施及组织体系的建设与改善,而更应该关注社 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与相互支持网络的建立与增强。我 国 城 市 社 区 服 务 及 建 设 于 上 世 纪 %" 年 代 中 期 由 中 央 政 府 倡 导 和 推 动 。 0110 年 我 国 民 政 部 为 推 进 社 区 建 设 的 全 面 化,规划了与社区服务融合的社区建设的介入领域,其中 包括社区教育内容。可见,社区参与教育已经不再是实践 方面的单一层次的探索。家庭教育寻求指导、支持在社区 建设中,已经获得 “ 至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规划。这也 为建立社区参与机制提供了基础。 社区与家庭的关系,也有利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 首先,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最重要的是让社区成员产生守 望相助的温情感,体现的是公益性。因而,社区与家庭关 系应该体现出服务与选择服务的关系。换言之,社区服务 与建设必须考虑社区成员家庭的必要需求。其次,从家庭 作为社区的基本单位考察,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必须通过 社区成员家庭生活的圆满性作为直接目的。而社区作为家 庭的延伸,社区成员家庭发展的合理性则与社区本身的建 设、发展体现共步变化的特点。因此,建立社区参与机制 在我国政府由上至下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社区自身的全面 发展进而带动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然发挥重要作 用。
"*
($$$ 年 !( 月 !# 日 ,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 国 务 院 办 公
厅下达了 《 关于造就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 ,对于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作出了规定, 明确由教育部门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确定我国家庭 教育的领导主体,无疑为实现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调控功能 提供了必要基础。因为只有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关于家 庭教育指导、支持方面的实践工作才能真正得以全面实 行。由于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明确了领导机 构,对于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再仅仅是群众团体的事,在开 展相关支持工作中,才能利用所有可运用的资源、人力, 给予家庭教育以有力的支持,也才能实现如 《 ($$!)($!$ 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定的 “ 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
家 庭 教 育 研 究
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探析
颜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崔世泉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系 )
[摘 要]随着时代的潮流、学校教育的革新,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即为家庭教育提供一
定 程 度 的 指 导 与 支 持 问 题 , 逐 渐 成 为 了 教 育 领 域 中 的 又 一 基 本 “工 程 ” 。通过建立政策调控机制、专业支持机 制、社区参与机制、传播媒介规范机制等策略以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家庭教育开辟新的关注领域。 [关 键 词 ] 家 庭 教 育 社会支持系统 指定职员一人,办理家庭教育行政事宜。 ” 但 !"#" 年 全 国 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家庭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尤 其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并未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使家庭教 育一度处在教育领域的 “ 边缘” 。 直 到 !"%! 年 , 中 共 中 央 书 记 处 !" 号 文 件 规 定 由 妇 联 负 责 指 导 家 庭 教 育 。 从 此 开 辟了我国妇联家庭教育工作而不是教育部对于家庭教育事 业的直接领导体制。但由于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学校教 育的区别,导致国家政策、法规对于家庭教育的 “ 支持” 往往停留于 “ 混杂”阶段,即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政策上 的规定仅仅是在涉及其他教育领域政策、法规中作为 “ 附 加 部 分 ” 提 及 。 如 我 国 于 !""! 年 " 月 七 届 人 大 讨 论 通 过 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了家长保护和教育儿童的义务和职责,明确了儿童保护 的基本原则,虽体现出国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导向。但 是,对于家庭教育比较明确的指导规定仅仅是第三条、第 四条、第十条共 & 条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家 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表面化,即仅仅作为文字上的规 定,而缺少实质性的操作变量。虽然在第二年经国务院常 务会议讨论通过的 《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又 对家庭教育方面提出了若干方面的指导,但在实践层面的 指 导 仍 不 够 。 因 为 家 庭 教 育 领 导 主 体 —妇 —— 联 是 一 个 群 众 团体,不是行政部门,不能完全承担家庭教育方面的系统 指导工作。这必然导致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实践中无 法真正实现 “ 使 "$’ 儿 童 的 家 长 不 同 程 度 地 掌 握 保 育 、 教 育儿童的知识”的目标。
家 庭 教 育 研 究
“ 家长”施教的社会学分析
刘 伟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伦理学硕士)
[摘 要 ] 在 目 前 家 庭 教 育 问 题 较 为 突 出 的 社 会 环 境 下 , 对 于 “家 长 ” 在 家 庭 教 育 中 的 特 殊 地 位 和 作 用 进 行
我国自古以 “ 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而赋予了父母 神圣的教育责任。与此同时,也构架出界限分明、 “ 私人 化”地重视家庭教育的趋势。但由于伴随现代社会的突变 导致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变,家庭教育领域出现了相反的 现象。大多数父母一则对子女的教育采取盲目、自发或无 为的措施;二则把自身应有的教育权利与教育责任部分 “ 让渡” ,寄望于他者 ( 如学校、其他社会教育机构) ;更 有甚者完全 “ 淡出”对子女的教育。究其原因,在当前社 会中,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家庭生活面临复杂的 社会环境的不断渗透,使家庭教育问题的领域扩大,引起 社会的重大关注。关注首先体现为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同 时,学校、社会等各类机构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程度 的指导与支持,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意识与思 想逐渐明确化、清晰化。 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指社会出于保护儿童、教育儿 童、为儿童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目的,而 为家庭养育、教育子女的活动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 包括对 其教养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控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社 会支持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削弱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权 和教育权,也不是要抹杀家庭教育的个性和独特风格,而 是要帮助家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以促进孩子更健康 地发展。随着时代的潮流,学校教育的改革,构建家庭教 育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宏大教育领域中又一 基本 “ 工程” 。为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本文从融 合国家、社会、学校的力量入手进行尝试性的思考。 一、建立政策调控机制 国家对家庭教育的保证与指导,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的 “ 支持源” 。我国一向重视以制定政策、法规、纲领性 文件等保证家庭的完满并指导家庭开展教育等活动,引导 和促使家庭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我国关于家 庭教育方面政策的调控功能。但从我国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的历史考察,政策调控功能的实现,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 程。 《 推行家庭教育办法》 !"#$ 年 , 当 时 的 教 育 部 公 布 的 明确规定: “ 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应督导各级学校、社会教 育机关及文化团体、妇女团体,按照本办法之规定,积极 推行家庭教育。各省市教育厅应于主管社会教育之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