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关系及策略浅谈家庭教育与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浅谈家庭教育与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关爱、平等、友爱、和谐成就好孩子摘要: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二者不分主次。
对于传授知识来说,老师的责任更大,而对于孩子的品行来说家长的潜移默化效果会更甚些。
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教育工作的支持程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班级教育一、家庭教育的理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最早向孩子传授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场所,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上的各种关系都通过家庭影响儿童。
他不仅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
也和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
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会有好的学校教育。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将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都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二、关注家庭教育的背景在如今的社会当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为他不在是单一哪一方的事,他关乎到家庭、学生、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而孩子则是我们永久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也是各位家长们的希望,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每一步、第一天,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孩子的成长,总希望每个孩子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将来都可以自立,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上就显的尤其重要了。
家庭才是孩子接处最多的地方,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就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现象看,家庭教育并没有完全在实际教育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资料表明,如今社会中离婚率过高,单亲孩子不断增加,不管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也越来越突显。
孩子们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就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来说尤为显著,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忙于帮助家里干活,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劳做上,不仅影响了作业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上课学习的效果;形成作业不做,质量不高、错题太多,上课打瞌睡,对课文理解不深入等问题。
还有些家长为了挣钱,总说太忙,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不闻不问,认为小孩子只要能给他们吃饱、穿暖不冻着饿着就可以了,孩子需要钱时家长很大方的给予,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这种不负责的“爱”让孩子变的,即自大又自卑、自私自利、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冷漠,暴力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面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同问题,光靠老师的关心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问题老师不管如何关心、教育收效甚微,他的效果远远不如家庭教育来的那么明显有效。
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作为老师们的关心。
我就个人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几点建议:四、关于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解决策略1、和谐的家庭生活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我们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从小失去父亲,母亲离家出走,和叔叔一起生活至4岁转而与姑姑一起生活至今。
因从小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备受冷落。
到了姑姑家不仅没有改善这种情况,还让孩子变的更不可理喻。
家长由于年龄较大,加上不是自己亲生孩子,想对他好,不知该如何教育,觉得只要不让他冻着,饿着,不闯祸就行了。
不想因为管教严了别人说闲话,对于孩子的毛病总是不深究。
表哥表姐也对他不闻不问,冷眼对他,寄人篱下从而养成了一身的毛病:固执、不安、撒谎、懒惰的性格,我行我素,不计后果,下死手打同学,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又很敏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管不住自已,一回到家就偷拿家人的钱,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完成,不愿写字,破坏力极强,没有毅力,没有恒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做了错事,还经常撒谎,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逆反心理。
这个孩子当我了解他的情况以后,觉的于由他从小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他的冷漠和自私需要老师及家人的耐心和爱去打动、去呵护。
我耐心的和他的家人沟通,说道理,教育他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如何教育才对。
和他的家人沟通后,他家人也意识到对孩子不够关心,没有做到监管好孩子的任务,决定配合老师一起改变他。
如;在家中多和他聊天,做到了解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情况,让家人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承诺了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办到,平时多陪他看书、看电视、带他出去玩、回到家时间给他个温暖的拥抱,不要总是骂他、打他,学会及时表扬他。
让他感受到家人是真的关心他。
因而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纠正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树立其科学的教育观.在沟通过程中,我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交谈的口吻不是命令,而是建议,商量与鼓励,常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见家长不是投诉,而是及时反映孩子的动态,既报忧又报喜,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进步,树立其教好孩子的信心。
我也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法,经过对这个学生的观察,根据他比较特殊的情况,我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关注。
如:每天我进教室总是会给他一个微笑或上去摸摸他的头,问候他一声、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并不一个单一的个体、孤独的。
并抽时间多和他聊天,学会倾听他的倾诉、了解他的心情、帮他解决问题、陪他看看书,上课多给他机会发言,建立他的自信心。
组织班级“一帮一”让班里学习好的女同学帮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们带他一起做游戏,培养他的集体感,当他犯错时,不再急着批评,了解情况后,耐心指导,让他自己反思明白自己错在哪,学会承认错误,有担当。
当他有变化时及时表扬他,学会尊重他.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家长改变了态度,也能做到正确的认识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多关注他,不放松对他的教育,使他真正理解老师和家人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环境熏陶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这样可以让孩子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孩的美好情操。
和谐的氛围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保持好的情心。
教育他的家人也要养成好习惯,在家时,除了关心他,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说脏话,注意家庭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做到耐心指导,不把孩子当出气筒,坦诚交流,培养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拖拉,不敷衍;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
多听优雅的音乐,维持好家庭温馨的氛围等等。
我也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态度,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上遭遇了不顺心和委屈,我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总是带着笑脸进教室,不能因为心里不痛快,把他当做是出气筒,乱发一通脾气。
与他之间能有平等、坦诚的交流与互动,让他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乐意抽出时间来和他一起看书,努力让他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大集体的温馨、平等,和他之间有更畅通无阻的沟通跟他一起制定规定,而且我和他都要遵守班规。
比如:说了就要去做,不要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说脏话,不打同学,学会倾听对方的话;节约每一分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拿别人的东西;多说“谢谢,请,和对不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思考;学会保守秘密、学会宽容;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等等。
共同制定的规定,以身作则去遵守,例如: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我要求和督促他每天放学后收拾抽屉、收拾书包,不能在课室随便摆放自己的东西,不允许乱扔纸屑,见到纸屑杂物马上捡起,每天要把座位的卫生搞好。
课间不允许坐楼梯,坐地,乱吐口水。
还每天坚持晨检。
去实践,这样的班级氛围带给他的是平等,民主与被尊重的感觉。
3.树立榜样榜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学习的镜子,大人的言行正确与否,对孩子都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和家长约定,平时家长要注意言行,说到做到,不要讲粗话、脏话,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要和气,不对他冷言冷语,赢得他尊重,尊重老人,早睡早起,干事不托拉,做到一诺斤,表里如一,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注意仪表整洁大方等。
他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积极乐观向上的家人,他的孩子从某些程度上来讲,也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家人好的生活习惯从早到晚的规划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
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我也做到如:在班级中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和气。
做事要公平,要求他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他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
我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处处为人师表。
对他循循诱导,没有偏见,当他犯错误时,并非恶语中伤,讽刺挖苦打击,而是循循诱导,把他引向正路。
这样才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对时间及轻重缓急的事情的控制。
4.表扬奖励对他的表扬奖励做到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这样的好评与肯定会加强孩子进取心与荣誉感,家长的表扬同时是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奖励,我教育家长要学会表扬孩子如:不要把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家长只需要给他一个拥抱或口头赞扬孩子都会很满足。
孩子总会犯错的,当他犯错时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味指责,让孩子有说话的及会,了解情况后依情况让他认错。
家人要学会包容孩子的错,家人的认可对于孩子来说有时比老师的认可更加重要,让他的家人学会如何表扬自己的孩子。
表扬和鼓励是给孩子传达一种应该善于、敢于回答、思考问题的信号。
从而会使他更乐于思考回答问题。
如;在班中他总爱表现自己,会争着干活,可有时也会越帮越忙,我不会批评他,而是对他鼓励和表扬,让他争取更大的进步。
肯定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
无论答的对否,答得好否。
都应该表扬和奖励,这是对他劳动、思考成果的肯定,是对孩子的尊重。
激发兴趣。
给予表扬和奖励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包容意识强。
自己的答案常常受到表扬和奖励的孩子,就容易也善于接受和认可别的观点。
经常受表扬的孩子往往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有点,也会好不吝啬的经常表扬和奖励别的人。
5.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
批评和惩罚的却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事实上,每一个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生活中都不可能不批评孩子,关键是如何批评,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如:当他又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时不没有急着批评他,而时扬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奖励他了一个棒棒糖,这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犯的错,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这时我会和他的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关于教育这孩子的方案,如,他的家人家看见他不问就进入哥哥、姐姐的房间拿东西时,家长要指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当的要及时批评,悄悄拿家里钱去卖东西时要告诉孩子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当孩子的行为发生过失或犯错误时,老师、家长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他独立感悟行为过失或犯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他在承受后果的同事感受到不愉快和心理惩罚,从而引起他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让他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他出现某种不良行为时,我们要提醒他,但不再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他适当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