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学(1)

语用学(1)


1.从说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2.从听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3.从语境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4.从动态交际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5.语言功能的综观
第一个研究面着重研究特定语汇和语言 结构的语用属性;
第二个研究面研究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
第三个研究面研究听话人意义(hearer meaning);
姜云龙
今天星期天 妻子对丈夫说 孩子对父母说 男孩对女孩说 职员对老板说
我去上课 学生说 教师说
(搞科研的) (赖床的)
劝告 提醒 邀请 拒绝
语用学(pragmatics)
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 筹划和行为。
救生员朝一个在水中挣扎的游泳者投去一 个排球。
利奇的看法:
三种逻辑上完全不同的观点:
1.语用学应该归入语义学。 2.语义学应该归入语用学。 3.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补充
的研究领域。
对意义的讨论是否属于语用学的范围有下 述几个明显的判断标准:
①是否考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
②是否考虑了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 释;
(一)研究分支
1.研究语言本身语用问题的语用语言学(Pragmaliguistics);
2.研究语言和心理认知关系的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
3.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
4.研究母语语用能力习得的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科分支的标志
一是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创刊 二是1983年第一本语用学教科书
(S.C.Levinson:Pragmatics) 三是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界限 (1)门口有一条狗! (2)我判你5年苦役。 (3)他十年前出生在这里。
5.研究外语语用能力的话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6.研究语用与文化关系的跨文化语用学(cross cultural
(1)“一明(鸣)惊人”(眼药广告)

“咳(刻)不容缓”(治咳药广告)

“百衣(依)百顺”(服装广告)

“骑(其)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③是否考虑了语境;
④是否考虑了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使用语 言而实施的那种行为或行动。
其一是英美学派,将语用学看成是语言学的分 相研究,就像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那样看 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故称微观语用学 (micropragmatics),或者说是语用学的分相论;
其二是欧洲大陆学派,主张凡与语言的理解和 使用有关的都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将语用学 看成是语言功能的一种综观,故称宏观语用学 (macropragmatics),或者称为语用学的综观论。

“无胃(微)不治(至)”(胃药广告)
(2) 聪明的人看《真实的谎言》

有知识的人看《真实的谎言》

傻瓜不看《真实的谎言》(电影广告)
语用语言学在研究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时 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归纳法。需要予以说 明的一个问题是特定语言形式发挥特定语 用功能必须满足的各种条件,尤其是语境 条件。
第四个研究面研究语篇意义(discourse meaning)
1.加强语言功能和语言使用方面的研究, 使其不仅为语用学研究者或语言学研究者服务, 更重要的是使所有语言使用者都能从中受益。
2.加强对自然语言的认知和交际研究,寻 找出合理的语言认知模式,在自然语言的理解、 人工智能的开发方面作出贡献。
3.广泛开展语用学的跨面研究,为语言教 学、路文化交际、语用与社会、文化、政治、 经济,以及失语症患者的语用能力的恢复等方 面的学倾向和人类文化学传统
(二)哲学传统和认知心理学基础
语用学的哲学传统起源于哲学家Eussell、 Wittgenstein、Austin、Grice以及西方哲学 日常语言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的主张。
1、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 语用学源于哲学研究。 请用学做为符号学的分支被提出。 莫里斯1938年的《符号理论的基础》。
20世纪初的索绪尔。 20世纪30年代的弗斯和马林诺夫斯基。 20世纪50年代的乔姆斯基。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语言学家。 当代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