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迪士尼乐园战略分析

迪士尼乐园战略分析

题目迪士尼企业战略分析目录一、公司简介 (3)二、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 (3)(二)经济环境 (4)(三)社会文化 (5)(四)技术因素 (6)三、行业环境分析(一)行业整体概况 (6)(二)现有竞争者 (7)(三)潜在进入者分析 (8)(四)替代者分析 (8)(五)目标顾客分析 (9)四、内部环境分析(一)资源分析 (9)(二)竞争能力分析 (10)(1)财务能力分析 (10)(2)营销能力分析 (11)(3)创新能力分析 (11)五、SWOT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 (12)(二)内部环境分析 (12)(三)SWOT模型分析 (12)六、战略选择 (13)一、公司简介1、创立1955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美国动画片先驱华特·迪士尼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办了第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取名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

这不仅是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

2、业务介绍在迪士尼集团的四大主要业务领域(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主题公园、消费产品)中,主题公园一直是其最大的盈利部分,2000年迪士尼主题公园收入达254亿美元,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7%,利润为32亿美元,是公司总获利的一半。

3、企业发展第一个乐园于1955年建成开放。

按照起伏不平的地势,设计开挖了河塘湖泊,堆成了小丘山岭。

在四周茂密树林的掩映之中,在地上、地下、空中设置了多种游乐设施,并建有饭店、酒吧等服务设施。

游乐园开放时只有18个游乐点,后发展到近60个。

园内分美国主街、冒险世界、新奥尔良、熊的世界、边疆世界、幻想世界、未来世界7部分。

1989年5月,迪士尼公司又推出了一个主题景观——迪士尼米高梅制片厂,这是一个小好莱坞,在这里,电影制片厂的种种秘密暴露无遗,电影爱好者会在此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迪士尼公司这种求新、求变的经营政策正是其经久不衰、富有魅力之所在。

乐园建成后第一年的游客为380万,后来每年可达1000多万人。

目前全球已经建成的迪士尼乐园有五座,分别是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东京迪士尼乐园、巴黎迪士尼乐园以及香港迪士尼乐园。

在中国上海,即将修建第六座迪士尼乐园。

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与我国旅游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

纵观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制定与实施的具体特征,可将我国旅游政策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78-1989)1978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建设,包括旅游业的起步。

然而由于我国确立了以入境旅游为先导,以赚取外汇为目的非常规发展战略。

这个阶段的旅游政策体现为我国旅游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先立后破,主要是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与旅游业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完善旅游接待政策,以此推动入境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90-2002)一方面,随着对旅游业的不断深入认识,称之为“朝阳产业”或“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也逐步受到各个地区的重视与开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

这个阶段的旅游政策则遵循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无论是星级酒店的建设评定、旅行社的投资成立、旅游景区的规划发展等涉及到的相关政策,它们的制定与实施都围绕了“效率优先”的原则,服务于当时各个地区的旅游业,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03——至今)随着人们对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的不断认可,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形式在我国的有序开展,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走向了稳健而全面完善阶段。

特别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成为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同样旅游政策的实施正是基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契机,进行旅游政策各个细节上的完善,以人为本,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新形势下,国家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现行政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民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调整为“优先发展国内旅游,大力提升入境旅游”这一新的政策主张。

我国主题公园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再次崛起,整个中国似乎都刮起了一场主题公园的旋风。

但是,这些政策对于迪士尼乐园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迪士尼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广阔;不利的是,竞争更加激烈。

2、经济环境1)、宏观经济状况变化a、国际性金融危机构成巨大冲击,对居民旅游需求的影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虽然有限,但风险本身的不确定、不稳定,将压抑居民释放旅游需求。

外资撤离、出口减少、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增多、资金短缺、股市震荡、房价高企等,致使经济预期看低,出游信心下降。

从国内旅游需求看,长线游、高端游可能最先遭殃,公务差旅、奖励旅游、高尔夫、会议活动等面临需求下滑风险。

从出境旅游需求看,高端公务类、休闲类产品需求可能下降,远程出游也不排除下降可能;但考虑到出国旅游规模不足1200万,基数小,冲击有限。

b、国际性金融危机构成巨大冲击,对外部旅游需求的影响外部需求减弱,入境旅游需求端失去增长动力。

今年前10个月,受多重因素制约,入境旅游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客源输入进入下行状态,市场行情整体低靡。

入境旅游者、入境过夜者、外汇收入全面下降,显示入境旅游面临严峻考验。

二是主客源国下滑面扩大,韩日领头市场降幅达两位数。

共有13个主要客源国不同程度下滑,下滑面逐月扩大、程度加深,部分沦为重灾区。

三是远程客源全线大幅跌落,持续多年高速运转的远程发动机熄火。

远程市场一路狂跌,触底反弹信号微弱,外国人市场新兴动力源被切断。

四是中国香港、俄罗斯分别成为平抑入境旅游和外国人市场的两大“稳定器”。

中国香港逆势微幅增长,俄罗斯强劲增长10%,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c、国际性金融危机构成巨大冲击,对市场供给及企业经营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财富缩水、资金趋紧、经济衰退,我国旅游业引进外资的外部环境有恶化倾向。

外部需求减少,旅游企业经营国际业务困难加大。

资料显示,各旅行社入境业务不振,市场预期悲观,被迫转向本国居民需求,经营薄利多销的国内游和有较大利润空间的出境游。

2)对外贸易变化a、入境旅游创汇依赖逐步减弱创汇功能大幅弱化30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近20%、国家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5%。

国家外汇储备总量中,旅游外汇所占比重“先扬后抑”。

改革开放初期,比重超过30%,1986年甚至高达74%;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下降,90年代后期仅维持在10%左右。

2007年,已降至历史最低的2.7%。

30%到不足3%的巨大反差,表明其创汇功能已完全丧失战略意义。

b、在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下降改革开放中期以前,入境旅游始终是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重量级平衡器。

随着国际贸易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其创汇比重已累计下降20个百分点。

2002年前,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比重始终在50%之上;自2003年起,比重逐年大幅下滑,维持在约35%的水平;2007年,下滑至历史最低的30%。

3)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a、我国进入民生时代,旅游业应成为民生产业民生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执政理念的根基。

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意愿,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权益,是立业之本、发展之基。

应更加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民声、民需、民愿,应游客之需,解游客之急,排游客之难,切实满足和保障国民的旅游需求。

首先,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把国内旅游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特别要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利好,挖掘国家民生保障体系改善蕴含的商机。

其次,提升出境旅游品质,质量优先。

b、我国进入内需时代,旅游业应成为动力产业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扩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为此,要在确保入境旅游外部需求不出现大滑坡的同时,更加关注国民旅游这一内部需求,识别、满足、提升、扩大内部需求。

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扩规模,提速度,上档次,调结构,促效益;提升国民出境旅游品质,保障权益,扩大其国内消费部分。

3、社会文化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

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

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1)消费方式的变化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带来了一场从经济领域开始但却绝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

不断推进的货币化、商品化、市场化、乃至资本化的商业转变,也促使中国的消费领域发生巨大转型与变迁。

人们的消费欲望被极大激发,消费观念与行为不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异质化等方向发展。

消费以其独特的魅力、迅猛之势使得无人能“幸免”其中。

事实上,消费在各种形式上已日渐重要,并以其持有的方式开始主导我们的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

宏观环境分析---社会文化2)人口数量变化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3)人口结构变化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4、技术因素目前,主题公园普遍运用机械、建筑、声、光、电、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手段成为现今最新的实现手段,如数字视觉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 (数字创意及制作、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视景仿真、4D影院设备 ) 等。

中国国际主题公园、游乐场、娱乐中心设施展览会创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游戏游艺产业盛会,对加强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整体概况1)总体发展速度较快,现在已超过2500个,利润力涉及的资金数额高达300亿500多个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