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他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国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然而在“文革”时期,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中国古典舞又获得了新生,它在尽可能保存传统舞蹈自身的品质下,对其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创建出了今天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然而在这精髓之中,无一不蕴含着一个永恒的规律及特征——
—圆。

下文就以中国古典舞的这一特征,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
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伟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

古代哲人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天地和其德”,体现天地的德性和特点。

天和地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两个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已,日月星辰是有规律的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歇止。

人也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人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

也就是要有淳厚的德性,要能够包容万物。

经过以上所述之后,我看到了古人们对“圆”的思想理念。

《周易》中的乾、坤两卦是总纲,乾乃天,坤乃地,天地合一,形为球体。

天地包罗了万物,其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万物又归天地。

这种循环不止的现象把“圆”的本质特征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所以我觉得“圆”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圆”的含义与体现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什么是“圆”呢?不多不少的,圆满准确的,而不是有棱有角的。

这不只是指动作的线条,更重要的是指艺术精神的圆浑完整,表演内容的饱满丰润。

“圆”也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化与联系,浑然一体、柔和自然、没有棱角、玉润珠圆。

它在更多的层面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经过艰苦锻炼达到逼真与自然的地步,是最重要的是圆满之圆。

“圆”既是浑圆,本身就包括着旋转律动的作用在内,大至宇宙天体、小至细胞组织,无一不圆。

京剧的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不是圆的,它承受了昆曲划圆圈的艺术,这就是中国古典舞蹈最显著的特点。

京剧的身段要有太极拳的“劲”,但是不要太极拳的“形”,使其身段来是大圈儿套小圈儿,身段都有圈,使出来才会好看。

“云手”,顾名思义就是以天上的云变化多端的迅速和轻飘的美而命名。

“云手”,不仅自身就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典型动态,更是一种充满着形态变化的“起动”方式,这是因为“云手”本身是肩膀球体轨迹的划圆运动,“圆”及其线段——
—圆弧本身就比直线运动含着更丰富变化的可能性,在一个全方位的球体空间中,变化的丰富性更是妙不可言。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
—圆
□单雷鸣




57
··
“圆”在舞姿与动作中的完美体现,是我们民族审美的一大特点,在舞姿与动作中有了“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在动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给人的视觉感既是有分量的又是干净利落的。

倘若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了联系、没有了圆,它就会显得僵硬、空虚,也就失去了其内在与外在的审美意义,这种动作是没有美感的,也是缺乏真实内容的。

二、“圆“是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特征
1、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出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是地道的中国式美学观。

而中华民族这个历经了5000余年的文化传统大国,他对事物的审美标准其最中心的也就是“圆”。

不论为人处事、还是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讲究的就是“圆润”、“圆滑”。

围绕这个中心,我们也就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身韵最基本的审美特点。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运用最突出的也就是“拧、倾、圆、曲”这四个基本形态,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韵味与意味的相结合,使其表现出一种我们民族独有的动与美的相结合。

在这几个形态当中,我觉得最具特色的就是“圆”。

“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又分为了三种形态,即“平圆”、“立圆”、“八字圆”。

“圆”对动作的发展空间影响很大,在一个圆形的球体当中,你可以找到无数条发展的路线,它的每一个点都有发展的空间,再一个就是中国古典舞特别讲究的一点——
—“气场”。

我觉得这里所说到的“气场”也就是一个人超出自己身体之外的、对空间的占有感,而这个占有感就像是一个球体把自己包容了起来,然后经过气与意的相结合,使其无限扩大的一种虚拟感。

所以说“圆”是可以千变万化、无限扩张的。

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取其“圆”的审美特征。

2、“身法”与“韵律”
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到过,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那么“身法”与“韵律”又是从何而体现的呢?专家们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概念,“身法”属于外部技法的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就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所在。

我们也可以说“身韵”就是中国古典舞之灵魂。

在“身法”的含义里包含着人体动作的“拧、倾、圆、曲”这四个基本形态,而这就是中国古典舞对“身法”基本的审美要求,这也是我想要说的“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来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为了使其在表达思想、表达情感时更加赋有艺术之美感,所以我们才会赋予这些我国传统所特有的审美形象于其内,使其更具魅力、更加体现出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

我们赋予其这些审美形象,也就和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交流一样,用成语或一些词语来修饰所述的语言,使其更形象而又赋有内涵。

“韵律”是一种很内在的表现形式,它一般都体现在自身的律动性和内涵神态上。

一个舞蹈演员只有漂亮的身法,而没有了“神韵”,也是完全不行的,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躯体而没有灵魂一样。

例如由我团崔巍导演新近排演的大型佛教文化歌舞史诗剧《和平颂》里的”墨舞”一篇,我在这段舞蹈中的表演,着力体现自己对于古典舞当中”圆”的审美与认识,刚强中透视着柔美、柔美中透视着圆润,努力使表演达到一种独具魅力的刚、柔之美,而这些特征恰恰是”圆”的充分展示。

三、“圆”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无数个圆的轨迹,我觉得这是必然的。

我认为“圆”可以比作是动作之“源”,在训练当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合理运用这个“圆”。

如果在训练中没有了圆的动势与动态,这样的动作是没有美感的。

比如说“风火轮”这个动作,它的动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八字圆”,有很多初学舞蹈的学生对动作的路线与特点非常的模糊,一味的模仿老师外在的动作,而忽视了这个动作的最终动势与动态,也就是在腰中所呈现出来的“八字圆”。

没有了这个圆,就失去了其训练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只是在抡胳膊,在视觉的效果上也就失去了这个动作的审美特点。

还有很多学生做动作不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协调。

这是因为他对动作路线或是发力要求掌握的不够准确。

比如说“平转”,这个动作所走的是一个”平圆”的路线,以整个身体为主轴,双脚连续的走半圆形而形成的。

为什么就有人会做不好呢!这就是因为身体的力量不是依循这个”平圆”而走的,脚下的路线也就不会形成半圆形了,没有了圆形动力,动作的训练意义也就失去了。

在古典舞的训练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因为忽略了“圆”的重要性,使其动作失去了训练价值与审美特点。

我对中国古典舞浅薄的认识当中,还觉得“圆”对人体四肢的释放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圆”对动作的发展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人在一个球状的气体当中,可以没有任何局限的去利用四肢,在不同的方位发展出无数动作和无限的衍生,使其动作更加大气和丰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圆”对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影响,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愿中国古典舞这一博大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在艺术的道路上写出更多更辉煌的诗篇。





5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