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完美版
新课导入
平时我们读书、看报、写信、作文, 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们对汉字有 哪些了解呢?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6页,读读课本上关于汉字的介绍。
汉字大约产生在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 变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谜。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 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现在,国外学习汉 字、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 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 珍品。
字最初是由模拟事物的形状得来的。
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这个故事 吗?
汉字的历史非常久远,关于它的由来,始终流传着“仓颉 造字”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人类没有文字,通过“结绳”
来记事。这种记事方法很模糊,只能靠回忆和讲述传给后人。
至于人们要交流思想感情靠的是一种“物语”的形式,就是用 具体事物代表一种特定的情感,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 姓:林 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旁; 姓:杜 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 姓:刘
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姓:孟
2、有趣的谐音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 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 起“引子”的作用,像谜语,后一部 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 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 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 人们就称之为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2)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3)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4)上鞋不用锥子—— 真(针)好 (5)四月的冰河—— 开动(冻)了 (6)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笑 话
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 是笑话。文本篇幅短小, 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 往出人意料,取得笑的艺 术效果。大多揭示生活中 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 和娱乐性。
老虎拉车 飞机上挂暖瓶 宋江的军师
谁敢(赶) 高水平(瓶) 无用(吴用)
雨打黄梅头
老太婆上鸡窝
倒霉(倒梅)
笨蛋(奔蛋)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 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 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 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 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 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 “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 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 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 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 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 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 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 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遗忘或混淆。
2.什么是“物语”?课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物语”
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不足?
物语就是用一种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如:“司 哈”表示“我很苦闷”;“火”表示“我要找你”。作用是能
用来交流思想与情感。不足之处是使用起来困难重重。
3.仓颉是受到什么的启发才创造出汉字的? 仓颉根据自然界的启示创造了文字。也就是说汉
后来,有个叫仓颉的人,他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
足迹。那富于变化的足迹,均匀、优美的线条使他受到很大的 启发,开始创造线条文字。再后来,他又参考龟纹、虫蛇、黍 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终于创造出了华夏民族最古 老的文字。一时间,人们交口称赞、欣喜若狂。从此,汉字承
载中华文明,走过了上下数千年的辉煌历史。
“枇杷”与“琵琶”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 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 “琵琶”。县官笑道:“ ‘枇杷’ 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 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 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3
仓颉造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归纳总结一下,课文的 每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跟同学交流。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用
谜底:鲜
1.一字有十口,现在没有过去有。(古)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 3.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明) 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七) 5.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6.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匹)
7.孔子登上山。(岳)
课文解读
1、字谜七则
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答案:日
千字头,木字腰, 太阳出来从下照, 人人都说味道好。
答案:香
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 长。 你,漫 长草难收拾,蔓 遇食就可餐。馒
答案:曼
答案:休
答案:斗
考一考,猜一猜 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 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 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 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我知道“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 来的了。
古时,人们常常将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 好,就是一“册”。古人根据竹片穿起来的形状,创造了“册” 字,后来逐渐演变,形成现在的“册”字。
“典”是作为重要的、特殊保存的、作为典范来遵 守的文册,古人就在“册”字的下面加上“双手”或 “底座”的形状,以示尊重。在竹片上如果写错了字, 就需要用刀削去,因此,古人在“册”字后面加上立 刀(刂)来表示“删”的意思。
4
“册”“典”“删”的来历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归纳总结课文的每一个 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跟同学交流。
第一自然段:由古人在竹片上书写汉字,讲了 “册”字的由来,十分形象具体。读后让人对“册”
字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二自然段:以“册”字为基础,运用分析古汉 字字形的形式,分析“典”字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古人在竹、木上削去错别字的过 程中创造了“删”字。
成果交流
字谜大擂台
同学们可要认真看了,下面的这三则谜语,可是
只猜一个字,猜猜看。
字
谜
第一则: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 命,半边入手命难保。第二则: 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
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第三则:一物长得奇,
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
“结绳记事”的方法帮助记忆。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没有产生文字前,人们还曾经用“物 语”来表达思想感情,但非常不便。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仓颉根据自然界的启示创造了文字。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人们对仓颉所造文字的高度评价。 第五自然段:写汉字诞生了。
1.想一想文中“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
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如果结打多了,好多事容易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其他汉 字的来历吗?说 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