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以及美学研究的价值
11学前教育(2)班080411240 翟建超内容摘要
研究美学,对我们人生意义的追寻,我们对待他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美育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要探究美学研究的价值,首先要了解与美学相关的几个概念: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
关键词
美学真善美审美美感感官价值
探究美学研究的价值,首先要了解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
美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对象的能动地反映。
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活动,因为美的对象不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理智,而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我们不能用理智的态度把它分析解剖,用抽象的概念对它作出规定和说明,我们要用感官去接受它,体验它,感受它,这是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的感知和一般的感知区别在于用来感知的感官不同,视觉和听觉是用来审美的,因为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视听两种感觉常常和人的高级精神活动发生密切关系,不断累积着理性,最少物质性,审美是种艺术,艺术与人发生的不是单纯的感官关系,而是心灵的交流,就需要人化程度更高、社会性更强的器官。
一般的感知所用到的感官是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三种感官在反映外在现实时更多地和物质需求、直接的生理反应联系在一起,所以一般的感知常受个体欲望功利的支配,和个体的需要及享受直接联系在一起,带有很强的动物因素和实用功利性质。
美与美感是同一的,表现为外在于主体的客观现象界为美,表现为内在于主体的主观现象界为美感,不存在超美感的美,体现了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本质。
美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并且包含着深刻的理,这种愉快的情感之所以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正是由于认识功能的积极发挥。
由于美感中的认识在性质上不是抽象概念,所以它在表现上总是婉转含蓄、可以玩味咀嚼的。
美表现在不同的审美客体上,表现为各种存在形态,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根据审美客体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美感,美有其情感表现形态,即优美与壮美,悲剧和喜剧。
美的形态是美的载体。
美的产生离不开真与善。
真指的是客观世界本身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客观规律自身是无美丑可言的,只有当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为人所掌握和利用,使之服从于人的目的,并且显示了人的创造的智慧和才能的时候,客观规律才以其和人的目的相一致的感性形式引起我们的美感。
善是指人的实践符合目的和需要,但由于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需要、利益和目的只有通过社会才能实现,因此美的更为本质的意义在于个体的实践同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的一致。
美必须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的自由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从而不能脱离一定社会阶级和集团的普遍利益。
但是,美又不能等同于善。
首先,美不仅仅在于善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在于目的的实现所要表现出来的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极其对人的自由的感性现实的肯定。
因此,一个可以称之为善的目的,只有当它的实现表现了人的创造的智慧、才能和力量,显示了人的自由,它才不仅是善,而且是美的。
所以,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中,重要的不只是做什么,而且还有怎样做。
因此,美是达到了自由境界的真与善的统一。
人类在生活的实践创造中掌握了真,并使善的实现成为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这就是美。
一、学点美学,能够使人考虑如何诗意得栖息在这片土地上
我们心存正确的审美观,才会考虑如何让生活充满诗意的美,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
要懂得生命的美好,就要充实地生活、真实地生活。
快时代让我们忘记了自己内心真正需求,忘记了自我的真正感受,我们跑得太快,灵魂已经跟不上了,不要放慢自己的脚步,与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认真审视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谛。
我们不能生活在对未来的不断期望中,生活在对过去的悔恨和愧疚中,不要为时间焦虑,要活在当下,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我们最好的安排,认真地活在当下,活在今天,把握眼前的点滴时光,全神贯注于周围的事物,快乐会不请自来,我们能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要真实诗意地生活,我们还要对技术进行估价,一定程度上来说,技术切断了我们同生活的真正联系,因为我们已切断了我们的感觉。
我们这个科技社会的目标就是能用一个按钮控制一切,晾晒衣服只需一个小小的按钮启动烘干机就行,洗盘子只需把盘子堆进洗碗机里,都不会弄湿双手,失去了感官的刺激,美又怎么会产生呢?
决定了要美好地生活,我们选择活出自己的热情。
拥有热情,我们的生存会有新的意义,它是行动的信仰,恐惧、艰难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不是阻力,是挑战。
充满热情,我们更具洞察力,视野更开阔,能够看到别人无法识别的美丽和魅力,而且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可能有所作为。
要活出自己的热情,就要找到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情去做。
二、心存美好,我们能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处于社会中我们必然与他人产生联系,当我们心存美好时,想到的就是如何真诚、善意地对待别人,不会带着虚伪的面罩,不会心存恶意。
在农村,房子很小,却离得很近,村民们彼此了解,彼此帮助,一起欢笑,偶尔有些小摩擦也能够彼此宽容,真诚相待,那样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很真实、很美好。
地震后,人们会冒死救别人,把自己的食品分给别人吃,把自己的住所让别人一起住,当人们共同面对死亡时,生命就会变得非常珍贵,是善良、仁慈与真诚创造了生命的美好。
心存美好,人会真诚得对人微笑,将善良传递。
三、了解美,我们能与自然和睦相处,善待自然,感悟自然
四季寒暑,春风夏蝉,秋菊冬雪,自然赋予了生活无穷的风景,我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增强感受力,尽可能多在大自然中长时间散步,让自己的全部感官对周围的自然世界完全敞开,注意观察微小的细节,事物在色彩与色调上的显著变化,用心倾听各种声音,深呼吸,用心去触摸并感觉,你会融入自然,感受万物同源的感觉,这样就不会抱怨自然,会以平等的态度尊重自然。
四、研究美学,对美育有着理论价值
美学属于理论,是认知范畴,对美和美感的认识,对美的形态的探讨,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审美教育这一实践活动中,美学理论只有通过美育的实践,才能实现其理论的价值,美育是一种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学与哲学》
《返朴归真》
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美学卷》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