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两只小象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两只小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三课《两只小象》
二、教学策略研究:
学生喜欢小动物,爱看它的憨态,乐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课堂教学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活动方式适合他们的心理与他们的爱好,在求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小合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通过对动物的动作模仿,使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思维敏捷开扩,并得到发展。

在对动物生活的体验与模仿中,使他们感悟到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唱歌、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在演唱与表演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

2.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在聆听《小象》的过程中,感受爵士乐的特点,认识简单的西洋管乐。

四、教学重难点:
歌曲三拍子韵律感的感受和表现
两首乐曲情绪、节拍、速度的比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的音乐课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和动物交朋友
在音乐律动中感受同一段音乐力度、速度、节拍变化给音乐带来的不同感
受。

小鸡(力度的变化)——小狗(速度的变化)——小猫(节拍的变化)(二)学唱歌曲
1.初听伴奏曲《两只小象》
你能听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吗?
听出来了,就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
2.再听伴奏
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用你的表情或者动作告诉老师
3.节奏游戏
(1)猜猜看,随着这优美的音乐,是谁走来了?
X X X | X X 0 |
走走走走走停
随着音乐让学生走三拍子,注意最后的休止
(2)X X X X | X X X 0 |
“跑”拍手“走”跺脚“0”扬起大鼻子
(3)出示节奏表
跟音乐学生节奏表现1、2条
分别尝试表现第3、4条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两只小象》
5.欣赏动画MV《两只小象》
认真听,歌曲里有唱了什么
6.节奏歌词
结合学生说歌词内容,出示第一段歌词
(1)那句词反复出现?
“哟啰啰”师生对读
(2)交换读
(3)读第二段
7.跟琴学唱
8、表演唱
9、打击乐器
学生表演唱的同时,教师加入碰钟
练习用双向筒、三角铁伴奏
(三)欣赏《小象》
欣赏《小象》听到小象的叫声就请你扬起鼻子跟着叫一叫欣赏视频,认识演奏乐器
比较《两只小象》《小象》的不同
(四)参加小象音乐会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课《两只小象》
一、首先我来谈谈对本单元教材的认识。

纵观歌曲《两只小象》在本册歌曲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歌曲融入了常用音符、休止符、拍号等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使知识的学习与音乐的感受前后联系、融汇贯通。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游戏中,听辨、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能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并在演唱、表演中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韵律感,感受小动物之间和谐、互助的真挚友情。

2. 以节奏谱、图谱及节奏步伐等手段辅助教学,在舞蹈中进一步体会三拍子的特点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在与爵士乐《小象》的对比聆听中,感受节拍、速度及演奏乐器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1.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

2.复习巩固休止符,能用自然、柔美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本课的教学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索、创新。

二、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本课的教法及学法设计。

众所周知,在现代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再单纯被看作是指导学生的方法或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而是师生相互联系活动的方法。

因此,本课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充分运用了听辨练习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听唱、模唱法等教学方法,并且有效运用了我市优秀教学法“图谱教学法”教学。

所有这些教法的设计,都贯穿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相互交替,灵活运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将听辨练习法运用其中,指导学生于听听、看看、想想、拍拍等活动中,区分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强弱特点,在此基础上,借鉴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教学法,将身体动作、步伐节奏有机运用于音乐活动中,更好地表现三拍子带来的优美、欢快的情绪。

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教法灵活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而学法灵活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和善于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讨论创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就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唱模式,引导学生于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唱会歌曲,第一步:游戏参与中反复聆听音乐,熟悉音乐;第二步:借助节奏谱,掌握歌曲节奏,;第三步:在师生互动的接唱、对唱中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

让学生在这听听、唱唱、练练、教教、想想、找找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亲身实践,其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得以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当然,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对于目前我将要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不
十分了解,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在与学生进行充分地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要谈一谈教学思路及环节设计: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执教歌曲《两只小象》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准备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听,听中辨,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显成效;听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围绕上述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环节共分为五部分:
首先,本课的组织教学为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趣味发生练习。

其中涵盖了速度、力度和节拍多种音乐要素,让学生在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的过程中,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关于本课的二、三环节,在教法设计中已做说明,现在我重点来阐述本课第四环节关于歌曲学习的教学设计。

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音乐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应。

新《大纲》强调指出“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所谓音乐课要有音乐,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音乐声”正是歌曲的旋律,围绕音乐本体的艺术特点,歌曲教学环节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时时有音乐聆听;2.环环有知识的学习;3.处处有学生参与。

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兴趣参与中学会音乐知识。

尤其是节奏谱、字母谱的出现既淡化了识谱教学,又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趣味
性,将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学习音乐的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认识,说课当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