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
40万组寡核苷酸。
(二)样品的准备
样品的分离纯化:DNA , mRNA 扩增:PCR, RT—PCR 探针的标记: 荧光标记(常用Cy3、 Cy5),生物素、放射性标记,通常是在待 测样品的PCR扩增、逆转录或体外转录过 程中实现对探针的标记。对于检测细胞内 mRNA表达水平的芯片,一般需要从细胞和 组织中提取RNA,进行逆转录,并加入偶联有 标记物的dNTP,从而完成对探针的标记过程。
支持物的预处理
实性材料:硅芯片、玻片和瓷片,需进行 预处理,使其表面衍生出羟基、氨基活性 基团。 膜性材料:聚丙烯膜、尼龙膜、硝酸纤 维膜,通常包被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酸。
2、目前常用的基因芯片制作方法:
接触点样法 喷黑法
原位合成法
接触点样法:是将样品直接点在基体上.
优点是仪器结构简单、容易研制,是一种快
同位素标记靶基因,其后的信号检测即是放射
自显影;若用荧光标记,则需要一套荧光扫描 及分析系统,对相应探针阵列上的荧光强度进 行分析比较,得到待测样品的相应信息。
激光激发使含荧光标记的DNA片段发射 荧光 激光扫描仪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各 杂交点的信号
软件进行进行图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四、基因芯片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芯片制作 样品制备 分子杂交 信号检测与结果分析
(一)芯片的制备
1、载体材料要求:
①载体表面必须具有可以进行化学反应的活性基 团,以便与生物分子进行偶联。 ②使单位载体上结合的生物分子达到最佳容量。 ③载体应当是惰性的和有足够的稳定性,包括机 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稳定性。 惰性:是指载体的其他性能或特异性吸附都不应该 干扰生物分子的功能。 稳定性:是指在进行分子杂交或结合时,可能遭受 一定的压力或酸、碱条件而不发生变化。
速、经济、多功能的仪器,可以在3.6cm2面 积内点上10000个cDNA。不足之处是每个样 品都必须合成好、经过纯化、事先保存的。
喷黑法:是以定量供给的方式,通过压电
晶体或其他推进形式从很小的喷嘴内把生物 样品喷射到玻璃载体上。同样需要合成好的 纯样品,包括cDNA、染色体DNA片段和抗体。 在1cm2面积上可喷射10000个点。
第四章 基因芯片技术
一、基因分析芯片开发的动力
1、遗传信息迅猛增长 2、相关学科与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相互渗透
二、定义 基因芯片 (gene chip):
就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
物上,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与标
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
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进而获取样品中
靶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一)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寻找和 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及在RNA水平上
检测致病基因的表达。
(二)、基因芯片技术与中药品种 鉴定
使用基因芯片对中药进行鉴别的前提是找出
标准品的特定基因排列方式,然后用这些特定基
因在硅片基上制作“基因探针”,如果在中药供
试品种存在与之互补的特定基因,“基因探针”
可能把它测试出来,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不同药物或不同 药物成分
癌细胞株
提取细胞株中的mRNA
察看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
原位合成法:主要是美国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寡
聚核苷酸原位光刻DNA合成技术。
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在合成碱基单体的5’羟基末端连
上一个光敏保护基,利用光照射使羟基端脱保护, 然后逐个将5’端保护的核苷酸单体连接上去,这个 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合成完毕。此方法的优点是合成 循环中探针数目呈指数增长,在1.6cm2面积上合成
近年来运用的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可 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来源样品的基因表达差
异,即把不同来源的探针用不同激发波长
的荧光素标记,并使它们同时与基因芯片
杂交,通过比较芯片上不同波长荧光的分
布图获得不同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图谱,
常用的双色荧光试剂有Cy3-dNTP和Cy5dNTP。
(三)分子杂交
该反应是指标记的样品与芯片上的靶基因
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
就是选择一种能够牢固地结合蛋白质
分子(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在上面按 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大量蛋白质(抗原或抗 体),形成蛋白质的微阵列,然后加入与之 特异性结合的带有特殊标记的蛋白质分子 (抗原或抗体),通过对标记物的检测来实 现抗原抗体的互检。
三、基因芯片的制备
进行杂交,产生检测信号的过程。
与经典分子杂交的区别:杂交时间短,30
分钟内完成,可同时平行检测许多基因序列。
影响杂交分子和探针的序列组成、盐浓度、
杂交温度和反应时间、DNA二级结构等。
(四)信号检测与结果分析
芯片经杂交反应后,各反应点形成强弱不 同的光信号图像,用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加 以分析,即可获得有关的生物信息。如果是用
特征DNA序列1
特征DNA序列2
特征DNA序列3
从9种贝母球茎的 基因组DNA
选取每种贝母的 特定序列 制成基因芯片 检测贝母药材 的真伪优劣
(三)基因芯片 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通过检测不同药物成分作用于细胞后 基因表达的变化,迅速找到有效成份, 从而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药与药的 配伍、成分与成分的配伍,缩短新药 研究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