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内容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
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
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
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
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必要性和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意义: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
(3)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4)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5)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