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苦难辉煌》读后感总务部谢学芹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总行掀起一股读经典、谈体会的热潮。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一名普通的后勤干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好的传承革命先烈坚持信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有裨益。
参加完党支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的动员会后,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为此,我特别选择了金一南将军所写的《苦难辉煌》来感受那段历史,解心中疑惑。
读完全书,我感觉受益颇深,也豁然开朗,书里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信仰”二字的伟大力量。
这里的信仰不是指对神明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它是存在于每个共产党员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坚守,它是超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观念后一种毫无自私自利、甘愿牺牲自我以换取革命胜利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保障有力、服务优质是后勤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坚持不懈的目标。
当一个团队抱着信仰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当一个团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是什么事情不该做时,一定会主动用信仰衡量思想标准和行为标准。
坚持服务宗旨,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是一切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论后勤怎样改革,不管形势怎样变化,为员工服务的宗旨绝不会变。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今天我们屹立世界东方强大的新中国。
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
”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战不胜,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后勤工作者,就会知道优质的服务、有力的保障绝不紧紧是会打字、会修机器、会做保洁等简单的技能操作就能够达到的;就会知道强化学习意识,努力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才是推动工作优质、高效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想,革命先辈拥有坚定的信仰,能够前赴后继、千锤百炼,为我们开辟了新中国。
进入和平时代的今天,不要求我们有“干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信仰,但我们可以延续他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学起,振奋精神,勤奋学习,狠抓落实,不干好工作,誓不罢休。
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握一个“细”字,只有考虑周全,细上加细,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员工的认可。
再次就是要讲求时效,后勤保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的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超出它合理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后勤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如安排年度采购计划时,必须考虑各项需求的具体特点,合理安排采购时间,控制采购进度,保障各部门的工作需要;为此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坚定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
毛主席曾经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又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
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我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干好工作的首要前提。
拿机关后勤管理来说,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
机关员工工作所需的吃、住、行等保障以及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员工工作的情绪。
因此说,不能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家具配备、车辆管理、水电维修、卫生保洁等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
后勤工作无小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苦难,辉煌。
没有苦难哪里有辉煌?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哪有明天的幸福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真是苦难辉煌,来之不易。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中国文字可谓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单平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很值得细细品味。
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就说明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而没有一味照搬国外的经验。
历史也告诉我们,王明之辈一切照搬苏联做法,不能带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是将中国共产党逼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精髓。
伟人其实也很普通,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
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骂人。
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笔,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和具体,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在此书中,长征在刚开始时根本不知未来的方向,曾经遭遇四面楚歌;红军的指挥部和主要领导人差一点被敌人围歼;毛泽东主席也打过败战,并曾经在公开的场合坦承自己的指挥失误;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曾经表露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我想,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不能因为怕犯错,怕失误,工作中就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害怕干得多,问题就多,就会让员工不理解,而使自己受委屈。
例如后勤采购工作,在制定采购工作流程初期,也出现制度与实际工作不衔接,实际采购操作过程也出现过废标、流标的情况,但经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采购操作规程,既实现了成本节约,又做到了程序规范。
所以说,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
“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多种色彩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的这番话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作者在回顾历史中一直在努力去充分尊重历史,尽可能的用事实说话,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历史的“固有色”。
如果说《苦难辉煌》是一幅画,我觉得《苦难辉煌》就是一副堪比《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名画。
每次走近这幅画,都被中国共产党那段血与火、情与仇、爱与恨的历史深深的打动。
一天我读到了四渡赤水出奇兵那一章节,红军在急行军,不断刷新风餐露宿、跑步前进的记录,自己的心也跟着战战兢兢、起起伏伏。
虽然早已经知道结果,但如果你走进了历史,融入了场景,身临其境的震撼不亚于观看一部3D电影。
读完《苦难辉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想那就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行动就是最好的缅怀。
于我而言,我将继续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第二篇: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
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
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
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
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
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
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
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
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信仰被踩在脚下。
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
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
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
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
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
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