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注意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一因素。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学习注意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他们的意识,指向和集中在书本、教师等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

注意力是人意识的具体表现,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

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学习,更谈不上学习效果,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成绩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少部分学生上课总走神、做小动作”,如:说悄悄话、玩东西、东张西望、打瞌睡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表面上不说、不动、然而目光呆滞,人在教室,心飞千里,想与学习无关的事。

若任其发展则学习成绩一定会下降。

还有部分学生做作业也特别的慢,别的孩子用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有的孩子就要用两个小时,有时两个小时都完不成,拖拉拉、磨磨蹭蹭,拖到三四个小时。

这些孩子往往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一会儿玩弄橡皮和摆弄小玩具,就是上厕所、吃东西,或是发呆,他们的注意力是一会儿集中在作业上,一会儿就游离在作业之外,真正把注意力集
中在作业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才会出现慢、拖拉这一现象。

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稍微有点难的题目他们都不愿意深入思考,结果当然也解不出来,而且简单的题目都会出错,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造成的。

因此说,注意力对一个人的学习、事业、乃至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我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入手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注意力呢?
一、关注每个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和老师的教学保持一致;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只有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才会出现高效课堂。

一堂高效数学课堂,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都要注意孩子的表现、听课的状态。

从坐姿、眼神、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

从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明显表现出学生注意力程度。

比如,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要把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交代清楚,由哪个学生操作,由哪个学生测量,由哪个学生记录,由哪个学生计算,学生们马上就各司其职,利用圆的学具一起进行测量、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很快就会找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注意力。

二、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感觉、知觉、理解、记忆、思维等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的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活动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这些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是主导者、是引领者,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要非常熟悉,问题设计、活动安排要非常明白,每个教学环节时间要把握非常准确。

这样课堂各个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就会参与其中,享受课堂的精彩和乐趣。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这些课堂活动:
1、游戏活动。

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心理机能、领悟数学知识。

2、讨论活动。

围绕一个问题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展示活动。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作业展示,操作展示,小制作展示等,给学生展示学习成功、成果的机会。

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4、情境陶冶活动。

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设计的“静心活动”,或让学生置身于“静”的氛围中两分钟,或
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律动一下,放松他们的身心,唤起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带学生们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魅力。

告诉他们生活中许多物体上,建筑物上都有圆,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古希腊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丽的。

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勇于探索,去发现更多圆的奥妙!这一系列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注意力。

三、长期训练,有效保持,让注意力成为良好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在每一堂数学课堂中教师都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培养,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身。

在课堂中,有时教师无意识的采取提问后,抽学生说说教师提的什么问题,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可抽抽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把同学回答的内容再重复一遍。

为了更好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应注意到:一是引入设计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二是过程更加有悬念,像魔术师那样每个环节都是“接下来将会出现奇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样会容易吸引学生。

三是教师语言幽默风趣,有人说“有才不如有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回味无穷。

四是每节课设计时要考虑下一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留下思考的余地,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每节课教师都可以总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情况,表扬在课堂中注意力特别专注的同学,表扬那些进步快的同学,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课堂注意力就会不断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过程,凝聚学生注意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手段。

”要到新课标的要求,那就必须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参与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

若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若学习内容过浅,垂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师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8”时,教师就让学生用圆片或小棒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过程,并通过手指操让一组学生说一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再由开火车形式由下一组学生说一说“8可以分成2和6,
2和6组成8”等依次分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手指操、开火车等形式注意力就很容易凝聚在一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也能牢固掌握数的组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学习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专注力。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通过电脑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吸引学生注意力,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例如,在学习“10”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出现了10,这时就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引发了孩子的思考,也激发了学生的专注力,这就是多媒体的作用。

总之,小学阶段,重视学生注意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重要数学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