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分析第四自然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探究:如何刻画人物?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秦王:色挠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 而谢 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 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 的结果是怎样的? 4.你如何评价唐雎?
分析第一自然段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 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 求?
3.概括段意。
分析第二自然段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
探究:唐雎的说话技巧
唐 雎 的 说 话 技 巧
言之有“节” 道义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威力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 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 不辱使命。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 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 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 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 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 的这支笔。 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①美国记者: 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 ②周总理: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 同?
分析第三自然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 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 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 雎的什么精神? 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 天”正确吗?
蔺相如
诸葛亮
基辛格问: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
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 周恩来答: 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 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尼克松
周恩来总理
南 京 长 江 大 桥
பைடு நூலகம்
问:
答: 答

每天有多少人过桥? 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工、农、兵、学、商。
整体把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