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用电 教学设计

生活用电 教学设计

第19章生活用电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3.4.7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浅显,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电路”、“电流”等有关知识,对家庭电路知识即熟悉,又陌生,即好奇,又害怕,求知欲极高,学习热情一触即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初中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体的,对事物的认识仍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学生对家庭电路、火线零线、两种类型触电等的问题的形成原因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困难。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是将之前所学电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完美结合。

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动,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的选择,三线插头和插座的作用等内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虽然没有较艰深的知识点,但是内容琐碎、繁杂,有许多潜知识包含在其中。

并且本节课主要是介绍生活用电常识,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测电笔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通过复习回顾,理解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的原因,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及其选用原则;
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救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4.通过探究,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感受探索的乐趣;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回顾,理解电路中总电流增大的原因,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及其选用原则;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救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
通过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让学生知道火线与零线及大地之间的电压,学会安全用电。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
通过试电笔的使用,学会判断火线和零线。

评价实施:表现性评价。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
线。

家庭电路的电压值是
是它的
是它的。

这只表可用在最大功率是

作用是
只有不超过
(二)复习检测
相信我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许多家用电器均使用三脚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如图所示。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外两个插脚要稍长。

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下列哪一因素()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后教环节(15分钟)
(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
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分
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
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1乙中的三孔插座正确接入照明电路.
2.小宝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照明电灯,请在图12中帮他把灯和开关接
入电路。

3.小森家有两盏墙壁灯,由一个开关控制,其元件符号如图13所示,
试连接电路图。

点拔:左零右火中接地。

一定要灵活应用。

教师引导学
生认知电能
表铭牌的物
理意义,并
且能够进行
相关计算。

通过练习,
让学生知道
利用电能表
计算电路允
许的最大功
率应该用允
许的最大电
流进行计
算。


图1
图3
训练环节(13分钟)
1.如图所示,将一只标有“12V6W”的灯泡L1和“6V6W”的灯泡L2
并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
变)则
A.灯泡L1比灯泡L2亮
B. 灯泡L2比灯泡L1亮
C.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小于12W
D.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等于12W
2.当发现有同学触电时,下列救护方
法中错误的是()
A尽快断开开关,切断电源
B立即用手把同学拉开
C用干燥的竹竿或木棒将火线拨开
D用有橡胶把手的钢丝钳剪断火线
3.用测电笔测如图所示的插座的零线和火线,但无论笔头金属插入
哪能个孔中,氖管都不发红光,可能的原因是()
A插座发生了短路
B保险丝烧断了
C测电笔使用不当
D零线短路
4.家用电器中的总阻的变化情况是()
A只开一盏灯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
B 不开灯时,电路中电阻为零
C所有灯都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
D所有灯都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
5.如图4所示,S1是光控开关,夜晚自动
闭台,白天断开;S2是声控开关,有声音时自
动闭合,安静时断开。

请把图连接成声光控楼
道节能照明电路。

6.某教学楼总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为30安,
大楼里共有2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220V40W”
的灯6盏,在全部都开亮时,能否再接一只1200瓦的远红外线电热烘箱?
学生先独立
完成训练题
目,然后校
对答案。


小组内讨论
解决疑难问
题,再有疑
问请教老
师。

附:板书设计
图4
19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的组成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3.安全用电的原则
【教学反思】
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学段目标—学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陈述方式:认知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1)行为条件是“通过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行为动词为“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安全用电常识”,属于概念性知识。

(2)行为条件是“通过试电笔的使用”;行为动词为“掌握”;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判断火线和零线的方法”,属于事实性知识。

(3)行为条件是“通过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的学习”
;行为动词为“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安全用电常识”,属于事实性知识。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通过试电笔的使用,掌握判断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通过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
“试电笔的使用”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1.任务情景:九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9章《生活用电》时,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试电笔”的学习后,小组讨论、研究,知道试电笔的使用,并利用试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

2.任务撰写: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试电笔的使用”研究,学会“判断火线和零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