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其代码及概念是什么?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为16种类,其中:储量有3种类型。

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资源量有7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1)可采储量(11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足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产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
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11)所述。

与其惟一的区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5)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1)所述。

与其惟一的区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6)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2)所述。

与其惟一的区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

(7)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它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产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

在经济基础储量周围或其间分布。

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8)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有相应的矿
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同(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9)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可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类似于(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10)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12)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
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13)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景(331):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14)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最(332):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1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指在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是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16)预测的资源量(334):指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化探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的资料,确定具有较大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的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的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详见表1)。

煤炭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查明资源量
悬赏分:15 - 提问时间2008-8-1 11:48 问题为何被关闭
我在看国家煤炭网的时候看到《2004年中国各省市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情况》中有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查明资源量,这几项分别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近墨仙1986 - 试用期一级答复共1 条
煤炭基础储量是查明煤炭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煤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并通过可行性和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煤损失的数量表示。

埋藏在地下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数量,称作煤炭资源量。

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

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量,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量,一般称作预测煤炭资源量,二者之和,称作煤炭资源总量。

预测煤炭资源量是在系统分析研究煤田地质特征、成煤条件和成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煤田地质理论预测推定出来的煤炭资源量,根据预测依据的充分程度,一般分为预测可靠、预测可能和预测推断三级。

埋藏在地下的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人们只能随着煤田地
质理论和探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勘查资料的积累和对成煤条件认识的深化,才会对煤炭资源量的掌握逐步接近实际。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先后在1959年和1981年完成了两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

第二次比第一次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进展,预测煤炭资源量也比第一次更符合实际。

一般情况下,煤炭储量是在预测煤炭资源量的基础上,经过择优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而且是逐年有所增加的。

预测煤炭资源量提高为煤炭储量后,数量要减少。

但减少的预测煤炭资源量不一定会完全等于所获得的煤炭储量,因此,便引起了煤炭资源总量的变化。

所以说,煤炭资源总量、预测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储量都是一个动态的数量,使用时,一般均应注明统计汇总的截止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