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


三、教学器材
教师和学生分组实验: 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 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 酒精灯、棉花、铁架台(带铁夹)、 坩埚钳、木条、镊子、药匙 。
药品:高锰酸钾、石灰水、细铁丝、 木炭、火柴。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任务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
在我们身边,如何能得到氧气呢?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倒放会使氧气从瓶口
与玻璃片的缝隙中逸出。
O2
O2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6)实验完毕后,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7)最后熄灭酒精灯。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本节课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即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符号表达式:
KMnO4

K2MnO4+ MnO2+O2
2.实验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所需仪器名称:
铁架台
试管
导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
棉花
组装仪器顺序: 3.安装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组装注意事项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满 6.验证
七、课后延伸
• 生活中,能选择那些生活用品,代替本节 仪器,也能收集氧气。 •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与 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能力。
(1)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 收集氧气?应在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2)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在桌面上?
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
氧气?应在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因为开始冒出的 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 逸出时,开始收集 氧气。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在桌面上?
问: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 使试管炸裂。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注意:一定要先预热, 后集中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在试管 中上部或距试 管口约1/3处
试管内 药品要 平铺 导气管稍稍伸 出橡胶塞
导管口只能 插在集气瓶 口附近
检查灯芯和 有无酒精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必需使用胶 皮管
问:为什么导气管 稍稍伸出橡皮塞即可?
利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氧气的导出。
4.操作步骤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问: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问: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棉花
•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水槽中的会水变色。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在铁架台上;
问: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想想议议 (1)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实验仪器,将导管前端放入水中, 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玻璃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 过一会儿且看到导管前端倒吸 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为什么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
目的是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补充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优点
(1)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2)操作较为方便
缺点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很纯净
6.收集氧气时的验证方法:
回忆课题2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到集气瓶中,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装置、步骤的分析,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 观事物的能力;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 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 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熟练规范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
是氧气。
7.请同学们按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收集两
瓶氧气,准备进行性质实验。
注意实验中操作重点
五、验证氧气的性质
1.验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验证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请同学们按教材动手实验。
六、问题与交流
看教材P46页,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1)也可以用酒精灯微热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刚冒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 水。 (3)如果快速向下插入,燃烧放出的热量和二氧化 碳会将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的时间短。 所以是防止氧气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效果。
问: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 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小结: 4.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塞上棉花,塞紧橡皮塞; (3)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等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开始收集气体; (6)实验完毕后,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7)最后熄灭酒精灯。 简记: 查、装、定、点、收、移、熄。
我们学习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氧气; (2)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 (3)用一些物质反应制得氧气。
本节课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加热氯酸钾(KClO3)
八、 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我力求赋予理性知识以灵性的 翅膀,让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 去,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深 奥的道理,在学生动手的同时,发掘学生 的潜能,化知识难点于无形之处,真正做 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5. 验

• 如何判断集气瓶中的氧气已经收集满?
5.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
(1)排水法
当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时, 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
排水法收集装置
适用范围
不易或难溶解于水的气体
(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优点
(1)易于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缺点
(1)收集的气体较潮湿 (2)不如排空气法方便
实验室制取氧气
---------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原理、装 置和操作; 2.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验
证氧气的性质 。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 知识,感受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培养学生处理信 息、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 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
(2)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
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优点
(1)收集的气体较干燥 (2)操作较为方便
缺点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2)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很纯净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