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
34
小圆肌解剖图
35
激痛点与引传痛
激痛点的活化与 持续: 小圆肌通常不会 单独受累,活化 因素与冈下肌相 同。
36
背阔肌
起止:向下附着于下六节胸椎和所有 腰椎的棘突,经腰腱膜附着于骶骨并 附着于髂嵴后面。向上绕过大圆肌下 缘附着于肱骨结节间沟的底平面背阔 肌和大圆肌在它们附着处部分融合。
功能:使上臂在肩关节伸展,如游自 由泳和砍木头动作。使上臂内收,在 做引体向上和拄双拐走路时背阔肌的 垂直纤维和少部分胸大肌下部纤维使 身体抬高,并支持体重。 功能单位 协同肌:上臂外展时与肱三头肌,大 圆肌。 拮抗肌:上斜方肌、斜角肌。
47
激痛点与引传痛
48
三角肌
起止:近端,三角肌前部纤维附着于锁骨外侧1/3,中 部附着于肩峰,后部附着于肩胛冈外部。远端所有纤 维在肱骨外侧中点附近汇聚后附着于肱骨的三角肌粗 隆。 功能: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前后部纤维可内收上臂。 功能单元: 协同肌:外展上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三角肌
49
三角肌
8
肩胛提肌
起止:起自颈一至四横突,止于肩胛内上角。 功能:颈固定时,辅助肩胛骨转动,上提肩胛骨;肩胛骨固定 时,肩胛提肌辅助完成颈向同侧转动;双侧肩胛提肌共同作 用,辅助颈伸展、控制颈屈曲。正常人的肩胛提肌参与上臂 伸展,但不参与上臂在肩胛平面内上提或者外展。 功能单元: 协同肌:颈夹肌和中斜角肌是肩胛提肌颈稳定功能的协同肌, 菱形肌是肩胛提肌是上提和内旋肩胛骨的协同肌。 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背阔肌共同作用,使肩盂窝向下转 动,将两侧肩胛下角在背后彼此拉近。 拮抗肌:肩胛提肌转动功能拮抗肌是前锯肌和上、下斜方肌。 神经支配:C3-5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7、8)
37
背阔肌激痛点与引传痛
38
Hale Waihona Puke 症状:背阔肌激痛点引起的恶性肩胛下背痛无法通过牵拉运动或姿 势改变得到缓解。
激痛点的活化与持续
高处取物、吊秋千、绳子、内衣扣过紧、侧卧压迫激痛点。
鉴别诊断
背阔肌和腰方肌激痛点都与髋骨功能障碍有关,腰方肌 激痛点与骶髂功能障碍有关,而背阔肌激痛点与髋骨上 错有关,因此,坐姿屈曲试验结果在腰方肌受累成阳性, 在背阔肌受累时成阴性。
29
手触肩胛骨试验 肩关节在盂肱关节 完全内收与旋内, 正常手指尖可以摸 到肩胛骨。
30
小圆肌
起止:内侧:附着于肩胛骨外侧缘上三分之二, 外侧:附着于肱骨大节结最下方的切迹。 功能:外旋盂肱关节、稳定肱骨头。 功能单位: 协同肌:冈下肌、冈上肌、肩胛下肌 拮抗肌:肩胛下肌、胸大肌、前三角肌。 神经支配:C5/6
肌三头肌
肌
58
肩 部 骨 骼 解 剖
59
肩 部 肌 肉 整 体 观
60
锁骨肌肉附着点
肌
61
62
63
12
斜角肌
1、前斜角肌:上附着于C3-6横突前结节,下附着与第一 肋内侧缘。 2、中斜角肌:上附着于C2-7横突后结节,下附着于第一 肋内侧。 3、后斜角肌:上附着于C6-7横突后结节,向下附着于第 二肋。后斜角肌位于中斜角肌后方。 4、小斜角肌(变异型):位于前斜角肌后方。
13
斜角肌解剖
14
功能:稳定脊柱,对抗侧向运动,辅助呼吸。 下固定:单侧作用使颈椎侧屈,双侧作用辅助颈椎屈曲。 上固定:辅助呼吸。
9
肩胛提肌解剖图
10
肩胛提肌激痛点与引传痛
11
激痛点的活化与持续
1、姿势性紧张:长时间侧头打电话、看电视,患肩背包、 坐 着睡觉、拄拐杖过长。 2、活动性紧张和超负荷:剧烈的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反复 的转头运动。 3、整体力学平衡失调。 4、感染:如感冒等。
肩胛提肌受累可能产生的症状
颈强直、头不能往两侧转动。
16
17
斜角肌受累出现的症状
1、斜角肌引起的肩痛特点:夜间痛甚,严重时必须坐在沙发 上或者靠在枕头上才能入睡。 2、手部麻木和刺痛,物体意外从手中脱落的现象(臂丛下 干从胸部穿出时在第一肋卡压所致) 3、手部水肿(锁骨下静脉和淋巴管从前斜角肌的第一肋附 着点处卡压) 4、斜角肌激痛点综合患者上臂和颈部会不停地活动,以此 来缓解症状。颈椎向对侧屈曲受限至少30°。
4
肩关节向后的动作:
由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大圆肌、 胸大肌肋部纤维、肱三头肌主动收缩 完成。三角肌前部纤维拮抗,肩胛骨 后缩配合伸的动作,斜方肌全部纤维、 菱形肌、肩胛提肌参与主动运动,斜 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大圆肌形 成多肌协作,大圆肌属于薄弱环节。
5
肩关节外展动作 肩关节外展由三角肌、冈上肌主动收缩启动,外 展上举时胸大肌主动收缩参与,背阔肌、大圆肌、 小圆肌拮抗,肩胛骨上旋以配合外展动作,当外 展动作变为外展高举时胸锁关节开始运动使肩关 节上抬,肩胛提肌、菱形肌处于被动牵拉状态。 肩关节外展受限并伴有疼痛时多与被动牵拉软组 织存在无菌性炎症有关,只有疼痛无功能受限多 与主动肌有关。 内收动作:由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喙肱肌肱三头肌短头主动收缩参与,因胸壁阻挡 而限制运动。
肩关节功能与障碍
曾利斌
1
目录
1、肩部肌肉(起止、功能、功能单位、神经支配、激痛点) 2、肩关节不同运动有哪些肌肉参与 3、治疗
2
肩部功能分析
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
前屈180° 后伸50° 外展180° 内收50° 内旋90° 外旋90°
3
肩关节不同方向的运动所参与的不同肌肉
肩关节向前动作: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 部纤维、喙肱肌、肱二头肌主动收缩完成。大圆肌、 背阔肌限制屈曲的速度与动作,肩胛骨前伸以配合 屈的动作,胸小肌、前锯肌参与主动运动,菱形肌 处于被动拉伸状态,屈位过肩时整体上抬,斜方肌 上部纤维主动收缩。所有被牵拉部位存在无菌性炎 症时均会产生疼痛。 出现肩屈疼痛并伴有功能障碍时多为被动牵拉的软 组织存在无菌性炎症造成的,如果只有功能障碍而 无疼痛则与主动肌功能有关。
22
冈上肌上面观
冈上肌后面观
23
激痛点与引传痛
24
激痛点与引传痛
在肩部引起深部酸痛,集中在中三角肌区 域,常沿上臂和前臂向下延伸,有时痛会 聚集在肘关节外上髁。
冈下肌损伤的症状 肩外展时疼痛强烈,静止时隐隐酸痛,可 以引起肩关节活动弹响声。 患侧梳头、刷 牙、网球运动发球活动痛。
25
冈下肌
起止:向下附着于冈下窝内侧三分之二及相邻 的筋膜,向外附着于肱骨大结节。 功能:外旋肩关节,稳定肩关节。 功能单元: 协同肌:与小圆肌、后三角肌一起时使上臂旋 外。 拮抗肌:肩胛下肌、胸大肌、前三角肌是冈下 肌和后三角肌转动 上臂的拮抗肌。 神经支配:C5/6
39
激痛点检查
40
大圆肌
起止:内次附着于肩胛骨下角 外侧,外附着与肱骨结节间沟。 功能:使肩关节旋内、内收、 后伸,由于该肌对手臂的作用 同背阔肌很相象,所以,被称为 “背阔肌的小助手”。 功能单元:就上臂伸展与旋内 功能,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 和大圆肌构成一个肌伸张单位。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C5/6)。
起止:小菱形肌向上附着于 项韧带及C7和T1棘突,向下 附着于肩胛冈根部。 大菱形肌向上附着于T2-T5 棘突,向下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内收并上提肩胛骨, 功能单位: 协同肌:与肩胛提肌、上斜 方肌协同上提肩胛骨,与肩 胛提肌、背阔肌协同作用转 动肩胛骨对抗上斜方肌。 拮抗肌:前锯肌、胸大肌。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5)
31
激痛点与引传痛
32
冈上肌
起止:起于冈上窝内侧三分之二,外侧附着于 肱骨结节上面。 功能:外展肩关节,维持肩部肌肉与其它肩袖 肌合作平衡。 功能单元: 协同肌:上臂外展协同肌是中三角肌、斜方肌、 菱形肌 拮抗肌:背阔肌、大圆机、胸大肌下部纤维。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C5)
33
小圆肌
起止:内侧:附着于肩胛骨外侧缘上三分之二,外侧:附着 于肱骨大节结最下方的切迹。 功能:外旋盂肱关节、稳定肱骨头。 功能单位: 协同肌:冈下肌、冈上肌、肩胛下肌 拮抗肌:肩胛下肌、胸大肌、前三角肌。 神经支配:C5/6
6
肩关节外旋与内旋
内旋由三角肌前部 纤维、胸大肌、背 阔肌、大圆肌、肩 胛下肌主动收缩完 成,冈下肌小圆肌 为拮抗肌 外旋由三角肌后部 纤维、冈下肌、小 圆肌主动收缩完成, 胸大肌、背阔肌大 圆肌肩胛下肌为拮 抗肌
7
通过肩胛骨的移动来判断肩部肌肉受损情况
当肩部外展时,外展角度在30°内,肩胛骨不参与 运动,大于30°时肩胛骨上旋肩胛下角配合肩部外 展动作。 若肩部外展在30°内即出现肩胛骨上旋,肩胛下角 外移,说明肩胛骨与肱骨相连的软组织存在缩短的 情况,即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受损。 若肩部外展大于30°,肩胛下角没有出现外移的情 况,说明肩胛骨与脊柱之间连接的软组织存在缩短 的情况。
20
斜角肌缓解试验
斜角肌缓解测试有助于确认引传痛的斜角肌激痛点根源,肩和 上臂提升后锁骨后面的空间增大,可使疼痛立即缓解或者在几 分钟后缓解。
21
冈上肌
起止:起于冈上窝内侧三分之二,外侧附着于肱骨 结节上面。 功能:外展肩关节,维持肩部肌肉与其它肩袖肌合 作平衡。 功能单元: 协同肌:上臂外展协同肌是中三角肌、斜方肌、菱 形肌 拮抗肌:背阔肌、大圆机、胸大肌下部纤维。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C5)
50
喙肱肌
起止:近端,与肱二头肌 短头肌腱共同起于喙突尖 端,远端,附着于肱骨干 中点的内表面。 功能:肩关节屈曲与内收 功能单元:与前三角肌、 肱二头肌短头、胸大肌协 同使上臂屈曲和内收,上 臂屈曲功能的拮抗肌是后 三角肌、背阔肌大圆肌、 三头肌长头。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6/7)
51
喙 肱 肌
41
激痛点与引传痛
肌
42
肩胛下肌
起止:向内附着于肩胛骨内表面,向外附 着于肱骨前侧小结节。 功能:使上臂旋内并内收和稳定盂肱关节。 功能单位: 协同肌:大圆肌、背阔肌、胸大肌 拮抗肌:冈下肌、小圆肌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C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