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一、微量元素的定义和 分类
(一)微量元素的定义
微量元素通常是指含量小于体 重的 0.01% ,每人每日需要量 在100mg以下的元素,仅占人 体元素总量的 0.05%,包括 铁、
铜、锌、锰、钼、钴、钒、镍、 铬、锡、氟、碘、硒、硅、砷、 硼、锶等数十种。
对人体组织的检测结果 表明,在地球表层发现 的 92 种天然元素,在人 体已有81种都能找到,
(六)微量元素与 癌发生
微量元素硒、锌、铬、镍、铁 等与癌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介质和机体内的硒水平与 人类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富
硒地区人群中肠癌、胃癌、食 管癌、膀胱癌、肾癌及子宫癌 、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低 硒地区。
锌、硒、锰等具有 明显的抗癌作用。

在动、植物体内含量较 少,正常人体平均含铁 量男性为 3.8g,女性为 2.3g。
(性腺发育不良性侏儒、 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皮 肤粗糙、精神呆滞等)是 由于当地居民主食中植酸
盐含量过多导致锌吸收障 碍所致。
碘是至关重要的另一种微 量元素。 碘缺乏可影响胎
儿和出生后婴儿甲状腺素 的合成 ,而 甲状腺素对于 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发挥 极为重要的作用。
铁形成血红素 , 婴幼儿 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 ,
(五)微量元素在疾病 防治上成效显著
1、碘缺乏病防治 大力推 行全民食盐加碘计划。 2、克山病、大骨节病的防 治 对病区居民进行较大的 范围的补硒干预研究,急 性克山病的发生率显著降 低。
3、微量元素硒的抗癌作用 调 查发现,地质环境、膳食和人 群中的硒水平与人类肿瘤的发 生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富硒 地区人群的小肠癌、结 / 直肠
于维生素C,但两者相加 则作用更为显著。
5、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 用 如铁、锰对钴的吸收
有抑制作用,锌对铜吸 收的抑制作用,过量铁 对锌的吸收也有抑制作 用。
三、微量元素的健康效 应
(一)微量元素与机体 的生长发育
铁、锌、碘、铜、钼、 锰、硅、氟 等对机体的 生长发育是 不可缺少 的

锌缺乏而引起的伊朗村病
草酸盐、磷酸盐可抑制 铁的吸收。
② 大量摄入钙、锌、铜和 镁 也可影响铁的吸收,由 于它们相互竞争吸收结合 部位所致。③由于 铁能与 茶叶提取物中的酚基结合 , 茶 对人类膳食中铁的吸收 具有强烈抑制作用。
一、铁的生理作用 (一)铁的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 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铁主要用于合成血红 蛋白、 构成种种金属 酶的必需成分。
入量超出此最佳剂量范围时, 机体的正常功能又会受到不良 影响。 剂量更大,机体则会出现中毒 反应。
(四)微量元素相 关疾病的发病原因
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 是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
重要成分。
严重碘缺乏 可引起 成年人 的甲状腺肿大 ,对发育中 的 胎儿造成严重后果,发 生流产、死产、早产、先 天畸形呆、小、聋、哑、 瘫为显著特点的地方性呆 小病。
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二)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血红素铁 主要 存在于动物 的全血、内脏及肌肉中。 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高, 牛肉铁 ,为 22% , 动物血 铁20%左右,鱼肉在15%左 右,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谷类、 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牛奶和 鸡蛋中的铁也是非血红素铁, 食物铁强化的各种铁制剂也是 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的吸 收很少超过10%。黄豆其制品
铁的吸收率为3%~7%。
1、有利于铁吸收的因素 ①正常的胃液分泌铁吸 收是必要的。对胃酸缺 乏者给予稀盐酸能增加 铁的吸收。②维生素C能 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③ 肉类食品 (肉因子) 促进铁吸收。④ 某些氨 基酸 能有效地促进亚铁 的摄取。 组氨酸、赖氨
酸和关胱氨酸可增加高 铁的吸收。
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①机体摄食大量植酸盐、
3、微量元素的理化性状
低价铁比高价铁更易被吸 收,血红素铁比非血红素 铁吸收率高得多。锌在肠 道内的溶解度是决定其吸 收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4、膳食成分 膳食中的
糖类、脂防、蛋白质、 植酸盐、磷酸盐、纤维 素、维生素等的含量对 微量元素的吸收有明显 影响。
食物中的果糖含量增加可使铜 吸收明显减少,若日常膳食以 糖类为主,铜缺乏的状况就有 可能恶化。各种瘦肉都可促进
食物中最易吸收的 铁化合 物 —— 血红素铁 在小肠内 的吸收率 高达 37% , 铁盐、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及植 物性食品中的高铁化物等 仅为5%。
(二)影响微量元素吸收的因 素
1、胃肠道内的pH 胃液 的酸性环境下,微量元 素从食物成分中解离出 来,呈离子状态,如铁、
铜、锰、铬等有利于其 吸收。
胃酸缺乏 的病人 服用盐酸 后,二价铁的吸收明显改 善而三价铁吸收的改善更 明显。
2、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 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 即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 需要更新,衰老红细胞释 放的血红素铁约90%又可 被重新利用,供给新生红 细胞合成血红蛋白。
这部分铁约有数十 毫克,机体每天从 胃肠道吸收补充到 血液中的铁仅 1mg 即能满足生理需要。
铁营养不足在青少年中 较常见, 缺 的协同作用。缺硅可使骨骼出 现异常、畸形、牙齿和牙釉质 以育不良。适量的氟能维持机 体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 和骨骼钙化,保证牙齿、骨骼 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微量元素与生殖 微量元素锌、硒、铜、 锰等对维持正常的生殖 、生育功能非常重要。
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 ( 1 )含铁酶的功能降低 ,这 些酶在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 要作用。 (2)影响行为和智力发育。
(3)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 ( 4 )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 :
铁缺乏的妇女即使体内血红蛋 白值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她们 对冷的抵抗力下降,表现为怕 冷、寒战、失眠等。
物质。
二、微量元素的吸收及 其影响因素
(一)微量元素的吸收 主要通过 饮水和食物经消 化道吸收 来满足机体的生 理需要。 胃肠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多在小肠内进行。
微量元素在胃肠道内的吸收率
有很大差别, 非金属元素氟、硒、碘等,其 吸收率可达70%~90%以上。 金属元素的吸收率也有较大差 别。铜,吸收率可达32%,钼 吸收率约为50%。
(三)微量元素与中枢神 经发育 微量元素铁、锌、碘、硒
等对脑的结构发育和功能 完善至关重要。严重碘缺 乏引起的地方性呆小病。
锌与脑的发育和功能关 系十分密切。海马结构 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锌分 布最高的区域之一,缺
锌学习能力等明显低于 正常。
(四)微量元素与免疫
铁、锌、铜、锰、硒等 微量元素是免疫器官正 常发育和功能完善不可 缺少的。
微量元素 锌、铜、锰、铁、 硒等,能终止自由基反应 。 锌、铜、锰 是铜 - 锌超氧化
物歧化酶和锰超氧化物歧 化酶的组成成分 ,这 两种 酶可催化超氧阴离子为 H2O2 和 O2 从面清除自由基
衰老机体的免疫监视功 能减弱 ,由于微量元素
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 密切, 从免疫监视角度
也可把微量元素与衰老 联系起来。
(二)铁对中枢神经发育 的作用 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典型 的表现是易激动或对周围 事物缺乏兴趣。青少年缺
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三)、铁的毒性 当人们 误服大量的补铁 药 摄食 过量的含铁食物 时, 遗传因素 使铁吸收 过量等,易导致中毒。
四、缺铁引起的疾 病 铁缺乏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最终发展 为缺铁性贫血。
癌、胃癌、膀胱癌等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低硒地区。
4 、微量元素 硅、钒、砷等在
癌症治疗上的作用
5 、微量元素在保健品中的应 用 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功能 保
健食品、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含有微量元素的保健饮品和保 健牙膏等生活日用品等。
钒能刺激苗条蛋白的产 生,有可能成为肥胖症 治疗和预防的一个候选
是在以激素或维生素的必需成 分或辅助因子而发挥作用,形 生理作用的意义可以和维生素 相比。
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金属蛋白等,
(二)微量元素的分类 (1)必需微量元素对人和 哺乳动物 必需的微量元素 有14种, 它们是 铁、铜、锌、锰、
铬、钼、钴、钒、镍、锡 、氟、碘、硒、硅。
所谓“必需”即: ①机体必须从外界饮食 中摄取这种元素,当从 饮食中去除这一元素后
铅、镉、汞、铊等。
非必需微量元素又可以进 一步分为无毒非必需元素 和有害非必需元素,前者
如锂、硼、铷、溴等,后 者如铅、镉、汞、铊、铝、 锑等。
(二)微量元素在维持机体
健康上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与机体的健康 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例如 碘、锌、锰、硒 等 缺乏 对胎儿的生长发育 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可造成胎儿畸形。 氟、锰、镍等过量 也可 造成胎儿畸形。
,机体就会出现这种元 素的生理性缺乏状态。
② 补充 这一特异元素后, 机体的这种 缺乏状态将 得到缓解 。③ 一种特殊
的元素对机体总具有某 种特异的生化功能 ,这
种作用不能被其他任何
(2)非必需微量元素:是 指那些 无明显生理功能的
微量元素。 元素的 生物学效应或许迄 今未被人们认识 ,或者它 们 来自外环境的污染 ,如
(五)微量元素与衰老 研究表明,体内存在的 长
寿基因和衰老基因与生物 个体的寿命有关 ,生物体 内 抗氧化酶类的缺乏可能 是短寿的分子基础,
长寿种群常伴有丰富的超 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 酶。 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常见 随 年龄增加而降低,自由基 也有加速衰老的作用,消 除自由基的酶类似与延缓 衰老有关。
锌、铁、硒等缺乏 时机 体的 免疫功能受损、抵 抗力降低。 锌、硒、铜、锰、铁 等 具有调控自由基水平、 抗氧化作用、抗衰老方
(三)微量元素生物学 效应的双重性
微量元素必须从外界摄 入,才能满足机体完成 正常的生理过程。
微量元素能维持机体处 于最佳状态的量,称为 最佳剂量。
相关主题